颜师古奏议文研究
2023-04-06王萌南宁师范大学南宁530001
⊙王萌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 530001]
一、颜师古的生平
(一)深厚的家学渊源
颜籀(581—645),字师古,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隋文帝开皇元年,生于长安。二十一岁之前,颜师古一直居住在长安,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潜心研学。据《旧唐书·卷七十三》记载:“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训诂,善属文。”①这为颜师古以后厘正经典、校雠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平顺的政治生活
隋仁寿元年,颜师古二十一岁,经尚书右丞相李纲推荐授安养尉。到任之后,颜师古将安养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久,颜师古却因事获罪被罢免回到长安。之后十多年没有得到调令,为了维持生存,颜师古在这段时间选择在长安教书。
大业十三年五月,颜师古三十七岁,李渊起兵攻克长安,其父颜思鲁在李渊入关之际,率师古及弟迎李渊。师古寻为敦煌公府文学。自此之后,一路高升。贞观元年,颜师古四十七岁,官至中书侍郎。因为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三年后,复职中书侍郎。复任一年左右,因事被勉。
贞观三年,颜师古四十九岁,因为隋史修订需要人才,将颜师古召回。贞观四年,颜师古五十岁,直秘书内省。受命考定《五经》。贞观六年,颜师古五十二岁,兼通直郎、散骑常侍。贞观七年至贞观十六年,颜师古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期间,颜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②,后由于太宗爱惜人才,将其留下,复以为秘书少监。贞观十七年,颜师古六十三岁,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跟随皇帝东巡,在路上病卒,时年六十五岁,谥曰戴。有集六十卷。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永徽三年,颜师古的儿子颜扬庭又表上颜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颜师古四十岁左右才算正式步入仕途,虽然在官场上小有起伏,但整体来说相对平顺,在唐高祖、太宗时期得以重用。颜师古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厘正经典,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唐王朝在文学上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唐初不可缺少的人才。
二、奏议文的主题探讨
据统计,颜师古现存的散文均收录在《全唐文》中,共19 篇。其中奏议类文章共11 篇,分别是《为留守群官谢恩诏表》《论薛子云等表》《论封建表》《论明堂制度表》《请撰王会图表》《封禅议》《定宗庙乐议》《太原寝庙议》《明堂议》《功臣配饗议》《安置突厥议》。现将颜师古的11 篇奏议文根据不同的主题分为五类,即论礼乐制度的奏议文,论分封制度的奏议文,论外交方面的奏议文,谢恩类奏议文以及弹劾类奏议文。
(一)论礼乐制度的奏议文
礼乐制度自产生之日,一直在社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对于礼乐极其重视,这在颜师古的文章中亦有所体现。现存的11 篇奏议文中,有关礼乐制度讨论的共5 篇。近二分之一的比例,足以见证礼乐制度在唐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贞观九年,唐太宗下诏要在太原建立寝庙。颜师古作《太原寝庙议》反对太宗在京师之外别立寝庙。颜师古“究观祭典,考验礼经,宗庙皆在京师,不欲下土别置”③。颜师古认为,除去周朝因事别立寝庙,其余各代均从礼制,建寝庙于京师。故而,皇帝应该“勉割深衷,俯从大礼”④,为四海作表率。
《定宗庙乐议》是对宗庙祭祀音乐问题的讨论。颜师古根据圣祖、太祖、代祖、高祖以及文德皇后不同的功绩与德行,请奏五种不同的庙乐。圣祖“积德累仁,重光袭轨,化覃行苇,庆崇爪瓞”⑤,故请奏“长发之舞”;太祖“帝迹肇漆沮,教新豳岐,胥宇之志既勤,灵台之萌始附”⑥。请奏“永锡之舞”;代祖“丕承鸿绪,克绍宏猷,实启蕃昌,用集宝命”⑦,故请奏“大有之舞”;高祖“奄有四方,仰齐七政,介以景福;申兹多祜,式崇勿替,诞保无疆”⑧,故请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厚德载物,凝辉丽天”⑨,于是请奏“光大之舞”。通过这五种不同的庙乐,可以看出祭祀中乐的重要程度,体现了“乐”在唐代祭祀甚至整个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地位。
《封禅议》是对泰山封禅事宜进行探讨。贞观十一年,群臣复劝太宗举行封禅仪式。“太宗令诸臣讨论,诸臣所见不同……议者数十家,递相驳难,纷纷久久,不能绝。”⑩故颜师古作《封禅议》向皇上进谏。文章主要是陈列了封禅的具体操作内容,并建议皇上“禅壇制度请从新礼,行事仪式,亦并依之”⑪。颜师古认为:“封禅大礼,旧典不存……且夫沿革不同,著之前诰;自君作古,闻诸往册。方今台铉佐时,远超风后,秩宗典职,远迈伯夷。究六经之妙旨,毕天下之能事。纳于圣德,禀自宸衷。果断而行,文质斯允。”⑫
唐太宗贞观五年,欲造明堂,孔颖达上《明堂议》反对建造明堂。贞观十七年五月,颜师古先后作《明堂议》 《明堂制度表》,建议唐太宗造明堂,希望太宗“自为节文,不可谦让”⑬。《明堂议》开篇先列举“明堂”制度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及其作用,随后指出修建明堂的重要性,并由汉代修建明堂的事件类比当代,最后建议皇帝自做决定修建明堂。《明堂制度表》则是进一步补充皇帝修建明堂应自做决定的理由。颜师古认为,明堂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帝王功绩的一种代表。由此可见,唐代对于修建宗庙的重视程度。
《功臣配饗议》主要是围绕着“祫”礼、“禘”礼对功臣进行配饗。颜师古依据不同的典籍记载:“尔雅说祀禘为大祭;公羊义大事为祫……商书从与于大享,周礼著祭于大烝。”得出不应该以小祭来配功臣。接着又列举历朝配享功臣的礼仪,得出应该遵从“祫”礼配饗功臣的制度,不可随意更改。故皇帝应该在配享功臣这件事情上遵循古制。
贞观时期,是唐王朝的繁荣时期。礼乐祭祀作为国家重大事件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王朝繁盛的一种标志。
(二)论分封制度的奏议文
自周灭亡后,后来的朝代虽已不实行分封制,但是作为一种古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太宗时期,皇帝下诏令群臣议分封制,颜师古作《论封建表》向上请奏。《论封建表》先列出诸儒针对分封制的两种不同态度,一为赞同,一为否定。颜师古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接着,颜师古通过介绍古今形式不同,结合时代背景,提出“量其远近,分置王国”⑭“间以州县,杂错而居”⑮,使其“互相维持,永无倾夺”⑯。由此篇文章可以看出,分封制仍然在古代的政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分封制随着时代的久远,大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必须将分封制中合理的内容与社会形势相结合形成新的社会制度,分封制才可以通过一种新的形式流传下去。
(三)论外交方面的奏议文
一个国家外交活动的好坏是影响政治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贞观时期,唐朝与其他国家交往甚繁,贞观三年,突厥突利可汗等来朝,颜师古作《请撰王会图奏》奏请皇帝允许其撰《王会图》。文章由周武王时期远国归款之盛事作《王会图》来比及今日突厥来朝的盛况,故奏请作唐代的《王会图》来记录这次聚会。虽然文章短小,但是透过本文,可以看出唐朝社会的多元与繁荣,外交活动十分盛大。《安置突厥议》是对突厥的安置情况进行的一个奏议。作者建议将突厥安置于河北,分立酋长,领其部落。对于一个归属国的安置,要适宜得当。既不能引起归属国的不满,又要将其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河北作为藩镇聚集的地方,与突厥活动的地方不甚远,将其置于河北,符合突厥人民的生活习惯。但同时又设立酋长,管辖突厥,一举两得。
(四)谢恩类奏议文
《为留守群官谢恩诏表》主要是通过表达对皇帝的敬意与恩情来赞颂皇帝的功绩与圣德。由崔敦礼带来皇帝的亲笔文字开篇,接着表达帝王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功绩,最后表达留守官员对皇帝的忠心。通过本篇文章,可以窥探出此篇作于唐太祖初年,与隋朝的战争还未停止,国家还未完全统一。故而京师存在着一部分留守官员。但是,透过本文,可以看出太祖作为一名皇帝,不仅善战,而且关心下属。
(五)弹劾类奏议文
颜师古在《论薛子云等表》中就对官员薛子云、窦善卫进行弹劾。文章先谈薛子云等人身居五品,知法却罔顾礼法,擅行杀戮。又“诈云格杀,表奏求赏”⑰,欺骗皇帝。接着由薛子云事件推及整个朝堂要遵守法度。通过本篇文章,可以看出颜师古对于宵小之人的态度,以及认为法律要严格遵守。这同时也反映出法律制度在官员中的重要性,只有法律严格,才能使“百僚率职,仰副天心,四方祇勉,俱称慈泽”⑱。
三、颜师古奏议文的艺术特色
通过阅读颜师古的奏议文,我们可以探究总结出其文章的一些艺术特色,这也为研究唐初奏议文的特色奠定了基础。
(一)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奏议文的对象是皇帝,所以在其创作时逻辑要通顺,文章要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对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要简洁明了。颜师古的奏议文基本都是一文议一事,这样对逻辑严密、行文流畅的要求更甚。如《定宗庙乐议》,文中非常清楚地列举了拟定五种宗庙乐的原因。根据皇帝的不同功绩与德行,请奏不同的“乐”,行文一目了然。《封禅议》则是先谈论封禅的具体措施,接着谈论封禅所遵循的礼制及其原因,层层深入,丝丝入扣。
(二)铺排敷陈,气势充沛
唐初的文章写作仍以骈文为主,尤其是官方的写作,规定为骈文格式。骈文的写作特点于是就被应用到奏议文的写作之中,铺排敷陈,极具气势。如《为留守群官谢恩表》就是一篇具有此特点的文章:
自尧舜之后,殷周已降,政道踳杂,淳风斯寝,干戈日用,丧乱宏多,悠悠千载,莫能澄廓。况乎有隋失德,区宇分离,九鼎凫飞,八纮鱼烂。圆首方足,俱委骸於原野;蹠实排虚,同取毙於凶毒。乱极则治,命实有归。河清启期,天祚攸底。陛下独运神武,援手濡足,陶甄庶类,屈已忘劳。日月之所照临,天地之所覆载,皆受更生之赐,俱荷裁成之力。加以留情庶政,昧旦丕显,扫涤烦苛。澄清礼乐,远迈开辟之功,牢笼帝王之表。时和岁稔,玉烛遐被,嘉祉灵贶,金英自臻。⑲
颜师古从拯救万民、建设新政等方面对皇帝进行夸奖,极力铺排敷陈,对偶等修辞方式的使用,更使文章朗朗上口,气势浑然天成。
(三)以骈为主,兼有散句
唐初,六朝文风仍然盛行,故而骈文的写作和应用仍旧在文坛占据着统治地位。颜师古的文章创作也仍以骈体为主,如《明堂议》:
圣上大启崇基,光膺宝运,功高开辟之后,德迈邃古之初。凤纪龙官,譬畎浍於溟渤;随山炼石,惭培蝼于方壶。大乐与天地同和,岂奏曩时之韶夏;大礼与天地同节,宁踵前代之胶庠。天纵多能,睿喆宏览,总五行之秀气,抱六义之菁华。秩宗茂典,皆取必于宸极;共工妙术,咸禀训於深衷。隐显无违,洪纤必应。百神受职,万物斯睹。⑳
此段文字是对唐太宗功绩的夸赞,主要是以对偶句组成。但是文章已经不仅仅是两两相对,同时出现了“凤纪龙官,譬畎浍於溟渤;随山炼石,惭培蝼于方壶。大乐与天地同和,岂奏曩时之韶夏?大礼与天地同节,宁踵前代之胶庠?天纵多能,睿喆宏览,总五行之秀气,抱六义之菁华。秩宗茂典,皆取必于宸极;共工妙术,咸禀训於深衷”这种类型的长对。又《封禅议》中“但封禅大礼,旧典不存。秦汉以来,颇有遗迹。阙而不备,难可甄详。昔在元封,倪宽专赞其决;逮乎光武,梁松独尸其事。缙绅杂议,不知所裁。至如流俗传闻,记注臆说,未尝从事,徒有空言,乖殊不一,曷足云也?且夫沿革不同,著之前诰,自君作古,闻诸往册。方今台铉佐时,远超风后,秩宗典职,追迈伯夷。究六经之妙旨,毕天下之能事。纳于圣德,禀自宸衷,果断而行,文质斯允”㉑,亦是短对与长对相结合的写作方式。长对的出现,使文章的流动性、节奏感不断加强,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颜师古的奏议文虽然以骈体为主,但也有散句穿插其中或整篇文章以单篇散句成文。如《论封建表》:
臣伏闻前年陛下亲发圣虑,将降明敕,博问卿士,议欲封建,斯诚天机独悟,妙策深远,既合事宜,实惟治要。然而议者不一,各执异端。或欲追法殷周,远遵上古,天下之地,尽为封国,庶姓群官,皆锡茅社。或云凋弊之后,人稀土旷,封建之事,并未可行。此皆不臻至理,两失其中。何者?㉒
开篇先用散句引出“论封建”的背景,后用骈句列举两种不同意见。骈散结合的形式,使得行文更为流畅。《论名堂制度表》以及《请撰王会图》都是用平白的话语,进行直白的叙述。散句的形式,不仅有利于文章进行说理,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丰富了文章的情感。
四、结语
颜师古作为一代名臣,博学多才,聪明睿智。《新唐书》说其:“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㉓颜师古的奏议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文风平实,气势充沛,不但为我们研究唐初尤其是贞观时期奏议文的特点奠定了基础,而且体现了唐初对于汉魏六朝文风的继承和发展。
①② 刘昫:《旧唐书·卷七十三》,中华书局2013 版,第2594 页,第2595 页。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㉘⑲⑳㉑㉒ 〔清〕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1493 页,第1494 页,第1493 页,第1493 页,第1493 页,第1493 页,第1493页,第1492 页,第1492 页,第1492—1493 页,第1491页,第1491 页,第1491 页,第1491 页,第1490 页,第1490 页,第1490 页,第1494—1495 页,第1492—1493页,第1491 页。
㉓ 〔宋〕欧阳修、宋祁主:《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中华书局2013版,第56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