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百鸟朝凤》看音乐艺术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2023-04-06毋生钰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030026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毋生钰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 030026]

吴天明在他的电影《百鸟朝凤》中描绘了一幅传统音乐遭到冷落和冲击而困于末路的令人心痛的图景,从影片中唢呐功能的变迁、唢呐匠地位的沉浮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看出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正在遭遇历史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对现实的隐喻,同时也敲响了警钟,促使人们积极思考有关传统音乐艺术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唢呐艺术的重要功能

唢呐自古代传入我国后,经过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演奏,已经发展为具有中华美学特征和文化意义的传统民族乐器,电影《百鸟朝凤》的片名即来自我国民间著名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作为家喻户晓的吹管乐器,唢呐在乡土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别说婚丧嫁娶弄几杆唢呐闹闹,就是平时干活儿累了,大伙儿听一段也能解解乏”,焦三爷所说的是唢呐最基本的作用,娱乐休闲、纾解劳作之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①人心受到外物的触动而自然感发,音乐也就随着心中情感的变化而产生。传统乡土社会中,人们多在田间劳作,身体与心理多疲惫与乏味,为了缓解劳作的辛苦,哼几支曲子,唱几句小调,音乐就应运而生。唢呐因其声音高亢、音色优美、适宜在户外传播等特点在民众间广受欢迎,流传甚广。

唢呐艺术还承载着多种文化功能。唢呐艺术与传统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如婚丧嫁娶、节庆典仪、拜神祭祀等活动都需要唢呐演奏来配合完成仪式的完整。“大唢呐一出现,文化记忆就被激活,传统情味就缭绕周边。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观赏者和聆听者,一套‘家具’连同发出的动静如同每天吃到肚子里当地产的五谷杂粮一样,滋养着当地人的文化体质。”②除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活跃气氛,唢呐艺术更有助于维系稳定的群族关系、构建共同的文化记忆。影片中的长生,尽管本人对唢呐匠表现出不以为意的轻浮态度,但通过长生的话可以知道,祖辈对传统的礼乐仪式仍然十分看重,人们需要通过唢呐的声音唤起传统的文化和历史记忆。焦家班的“传声”吸引了全镇的百姓,甚至附近庄子的村民也来观看,“传声”已经由私人的师徒传授变成集体性的民俗活动,以唢呐为中心的一系列程式、规矩,也由个人的演绎发展为群体性的传承与见证关系,并构成共同的文化记忆。

“传声”是导演想要重点表达影片主旨的一个重要场景。焦三爷表达了他对唢呐艺术的认识,对什么样的人可作为唢呐艺术的接班人提出了明确的标准。焦三爷收弟子,天赋只是次要的,他最看重的是人的品德以及有没有悲悯慈爱之心。《百鸟朝凤》就是这样一支能够证明艺品和人品的曲子。他将唢呐的传承事业交给游天鸣而不是资质更胜的师弟蓝玉,正是因为他看重游天鸣善良淳朴、有责任心、能担当的品质。焦三爷认为能传承唢呐艺术的班主不仅需要唢呐吹得好,更要“看他能不能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他才能拼着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传声”传的不仅是“百鸟朝凤”,更是一个唢呐匠的道德操守和礼乐规矩。焦三爷对唢呐庄重的认识背后体现的是对中国数千年来的儒家传统道德的秉持与坚守。查家权大势大,以重金和重礼跪请焦三爷吹奏《百鸟朝凤》,但焦三爷深知查家仗势欺人的做派,直接拒绝。而面对生前曾抗日杀敌、剿灭土匪、修过水库的窦村主任,焦三爷主动提出为其吹奏《百鸟朝凤》,唢呐演奏是他进行道德判断并度量一个人道德品行的方式和标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礼义,是道德规范,这种对规矩的严格恪守,体现的是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坚守。

二、唢呐艺术的衰落

影片的叙事从游天鸣创立游家班开始陡然转变,在焦三爷一辈,唢呐尚且是村镇各种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艺术表演,唢呐匠也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然而,游天鸣一代的唢呐人荣耀不复往昔,甚至遭到轻视和嘲讽,唢呐演奏也不再成为婚丧嫁娶仪式中的必备环节。整个影片描绘的就是唢呐艺术在传统乡土社会最后的繁盛,伴随着社会变革的风潮,唢呐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艺人的断层

“在那个物质并不发达的年代,有一门良好的技艺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收益,是许多艺人学习传统民俗文化的原始动力。”③在游本盛的眼中,唢呐匠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凭借技艺吃饭的职业。为了让儿子成为唢呐匠,游本盛虚报了游天鸣的年龄,游天鸣没有足够的气力,游本盛不惜痛打儿子也要让他喊出来以显示其气力大。儿子被接受后,游本盛欢天喜地,逢人便吹嘘儿子成了唢呐匠,游本盛是庄子里民众的缩影。唢呐匠在民间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吹奏唢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唢呐有八个孔,需要熟练使用每个手指控制音高,恰到好处地呼气换气;在仪式演奏中,还要与其他唢呐手配合好,独奏、主奏、伴奏,每一种都对吹奏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唢呐匠的技艺性,使其区别于传统的农耕劳作方式。其次,唢呐匠的地位也与传统的民俗活动有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唢呐高亢嘹亮的声音响彻天地的时候也是借此向神灵通报家中喜事的消息。”④在农村,婚丧嫁娶典仪过程中的唢呐演奏关乎主家的脸面和地位,吹“四台”还是“八台”取决于主家的名声、地位和财富。能吹奏“八台”或者《百鸟朝凤》的人家必定极富声望,而被这样的人家邀请自然是脸上有光。

因此,在游本盛看来,只要进了焦三爷的师门,就能拥有这份体面的手艺活儿,从而享受众人的尊重,更容易地获得经济收益。从游本盛带儿子求艺的言行就能看出,拜进唢呐匠的师门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拜师礼,游本盛甚至搬出了村主任堂哥的人脉关系,但焦三爷不为所动的反应说明唢呐匠的地位之高。查老先生去世时,查家人的表现也印证了焦三爷对游天鸣说的话:“从前出活儿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的……”地位、身份、脸面、金钱,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唢呐匠始终在传统乡村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吸引着更多人们学习唢呐艺术,无形中为唢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与游本盛不同,焦三爷对唢呐的重视是出于唢呐匠的匠心和匠业,焦三爷是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守卫者,他将唢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唢呐是他心中神圣的“匠活儿”,也是守卫道德的力量。正因如此,当他得知弟子们为了外出打工而纷纷拒绝出活儿时,便上门教训,不惜对徒弟拳打脚踢。在商业化大潮席卷而来时,焦三爷是为数不多的为唢呐的失传和传统文化的衰落感到痛心疾首的人。

游天鸣被焦三爷选为唢呐匠的继承人和传承人,但他在对音乐的态度和匠业的守卫上已经与焦三爷相差得越来越大。接过师父衣钵的游天鸣带领游家班第一次出活儿就显得底气不足,差四喜去请师父和师兄坐镇。他对长生不行接师礼、出言不逊这样不合规矩的言行也无动于衷,这与焦三爷拒绝查家人的行为相差甚远。紧接着,游天鸣又遭到母亲的奚落,更是在宴会上直接受到观众的挑衅,周围的师兄师弟也一个个远走他乡打工赚钱,连曾经鼓动他学唢呐的父亲都开始冷言冷语,游家班渐渐散伙儿了。游天鸣与师父焦三爷以传承唢呐为己任的意志不同,他只是因为曾经向师父发过誓而不肯放弃唢呐改投他行。社会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游天鸣更像一个夹缝中的挣扎者,面对师父焦三爷羞愧无比,面对大量涌入的洋乐队又无力抗衡,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恩义与金钱的激烈对抗中,游天鸣无力改变,也无法突破,只能默默忍受,像一个被社会抛弃的漂泊者。

从游本盛前后态度的转变,从拜太师椅到无人问津,从大名鼎鼎的焦家班到举步维艰的游家班,唢呐匠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人们抢着外出打工赚钱,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下,唢呐这种民间艺术成为一种陈旧的时代记忆,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机。

(二)外来文化和工业文明的冲击

吴天明作为第四代导演,其电影艺术无处不标刻着第四代特殊的时代讯息。“第四代导演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近代史和现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他们呼唤人的觉醒,乃我们时代中国文化的总主题,他们自觉地承担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满腔热血地进行文化的再启蒙。”⑤第四代导演身处20 世纪80 年代新旧交替的社会氛围之中,改革开放为全社会注入新鲜跳跃的动力,对于文化的发展而言,似乎也将迎来崭新的一页。第四代导演敏锐地注意到社会全新律动下隐藏着的不安与焦躁,并将他们心中的担忧和情感上的失落拍进了电影。20 世纪80 年代,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令人们目不暇接、欣喜若狂之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唢呐人才的断层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西洋乐队的对抗是电影中最激烈的场景。西洋乐器以奇异的面貌和演奏方式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取代了大众所熟悉的唢呐,挤压了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唢呐艺术趋于落寞,尽管吴天明试图以焦三爷的吐血演奏来强化民间力量的坚韧,但那更像一曲时代的哀歌,为传统的文化艺术悼惋。“那是在掉头不顾而去之前,对逝去的现实灾难与心灵废墟的最后一瞥深情而悠长的注视,那是在扑向预期的‘伊甸园之门’的渴望中,一次行色匆匆却又迟迟不去的徘徊。”⑥

三、路在何方:传统音乐的发展出路

人才流失、对音乐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业化生产挤占精神文化生活、传统文化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电影中所反映的这些问题能够见出当下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做好传承工作,重谋发展之路是摆在音乐人面前的首要任务。

唢呐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的断层,随着焦三爷老一辈唢呐匠的离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被困在村镇吹唢呐。针对人才流失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加强对年轻人的审美教育,让年轻人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艺术之美、传统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其次,要对传统音乐艺术给予大力拯救和保护,为音乐艺术的传承培养接班人。在政策扶持上,应当对传统民间艺人和传统文化工作者给予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如通过基金项目或公益活动扩大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传统艺术的开发、传承与保护工作,影片结尾也正指向这个方向。

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传统文化行业迅速衰落,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大量挤占了传统音乐演出与发展的空间。外来文化的冲击迫使我们要重新整理传统的音乐资源,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一方面,要保留并弘扬传统音乐中的中华美学底蕴和民族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要吸纳外来文化的长处,对传统音乐艺术进行形式创新,如近年来的中国原创音乐剧、莎剧的中国化改编等都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些成功案例启发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将民族的艺术转变为带有民族印记的世界性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创造的音乐文化,是中国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力量的体现。”⑦包括唢呐在内的音乐艺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和劳动人民的创造,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经验。吴天明在他的《百鸟朝凤》中为我们呈现和敲响了传统音乐艺术传承的危机与发展的警钟,致力于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依然是当下音乐和传统文化工作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①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54页。

② 张振涛:《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交响》2020年第1期,第5页。

③李平平:《从电影〈百鸟朝凤〉看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电影新作》2019年第4期,第128页。

④ 周凯迪:《皖北唢呐的礼仪运用研究》,《艺术评鉴》2015年第5期,第33页。

⑤ 罗艺军:《盘点“第四代”: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文艺研究》2002年第5期,第84页。

⑥ 戴锦华:《斜塔:重读第四代》,《电影艺术》1989年第4期,第3页。

⑦ 傅利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的相关思考》,《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2期,第86页。

猜你喜欢

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又听唢呐
唢呐
降火
白马湖的春天(小说)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百鸟朝凤]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百戏人生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