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地方音乐在扬琴重奏作品中的运用
——以扬琴重奏作品《乡韵·乡情》为例

2023-04-06高佳一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030000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重奏扬琴声部

⊙高佳一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 030000]

⊙马圆梦 [太原师范学院,太原 030000]

扬琴最早起源于中东和波斯地区,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末期通过海路传入我国,最初是以曲艺伴奏的形式扎根民间音乐,随着人们对音乐的需求提高,逐渐出现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演出形式。1949 年后,扬琴从音域、形制、材料、音色等方面进行多次改革,除了常用的中音扬琴之外,还研制出了低音扬琴、高音扬琴、Mini 小扬琴等多种不同音域的扬琴,为扬琴重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迎来了扬琴重奏发展的春天。

一、扬琴重奏的形成

重奏是器乐演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西方音乐中都有大量的优秀演出先例,例如著名弦乐四重奏《田园的诗》、提琴二重奏《沃尔塔瓦河》;其也常运用于宫廷雅乐、民间江南丝竹乐种、广东音乐中。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十年间,扬琴重奏形式得到初步的发展。1956 年,郑宝恒老师组配高胡、扬琴、古筝形成三重奏表演形式,创作重奏曲《胜利花灯》 《淮河随想曲》等作品;1961 年,宿英老师创立了最早的扬琴重奏形式,创作《青春舞曲》《红领巾圆舞曲》《风车》《和平鸽圆舞曲》等大量扬琴重奏作品。

20 世纪70 年代至今,扬琴重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与西方作曲技巧融合,乐曲创作题材得到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逐渐明显。扬琴重奏从简单的两台琴发展到多台琴,声部从一个声部逐渐发展至七个声部,音域也从单一的中音逐渐发展到高音、中音、低音声部齐全的重奏形式。大量的重奏作品相继问世,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根据古曲改编的重奏作品,例如《弹词三六》《阳关三叠》《欢乐歌》《春节序曲》等传统题材重奏作品;根据国外名曲改编的重奏作品,如《土耳其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犯罪高手》《超级玛丽》等;根据各地民间音乐创编的重奏作品,比如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夜深沉》、四川曲牌改编的《将军令》、广东音乐《平湖秋月》、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根据现代流行乐曲改编的重奏作品,如根据电影《大鱼海棠》的主题曲改编来的《大鱼》、宫崎骏经典动画的主题曲《与你同在》和《天空之城》、电影《闪光少女》里的《权御天下》等;近年来,为扬琴重奏形式进行创作的乐曲也大量涌现,韩晓莉教授根据山西地方音乐创作的晋韵三部曲《晋韵情思》《晋风》《晋调》是研究地方音乐元素重奏作品的优秀典范,有助于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播,展现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本篇论文从山西地方性音乐重奏作品入手,以《乡韵·乡情》为例,研究音乐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音乐内涵,为扬琴重奏作品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二、作品艺术特征分析

《乡韵·乡情》是韩晓莉教授的原创作品。韩晓莉教授扎根山西民间音乐文化,几十年致力于推动山西民间音乐的发展,汲取山西民歌元素创作了《晋韵情思》《童年三部曲》《乡韵·乡情》等多首优秀扬琴作品。这些作品也多次受邀参加全国优秀展演,在“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比赛、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以及第三届浙江全国扬琴邀请赛等全国赛事上均取得金奖的优秀成绩。

(一)乐曲创作背景介绍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理环境优越,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民歌因其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特点突出的特点,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左权民歌曲调清丽,风格柔和,意境新颖,诗意浓郁,在众多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比重。左权民歌“开花调”中《桃花红杏花白》更是被编入光盘《中国民歌精选》,成为山西人口口相传的优秀作品。

《桃花红杏花白》是“开花调”中的代表曲目,讲述了一对恋人翻山越岭、隔着山崖给心上人传递情意的爱情歌曲,音调简洁,委婉动听,感人至深,从这首歌中可以感受到山西人民淳朴真挚的民风。扬琴重奏作品《乡韵·乡情》就是在此曲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来。在表演形式上,其加入高音扬琴、低音扬琴,形成高中低不同声部的重奏形式,并伴有民族打击乐器伴奏,丰富表演形式,形成一首成熟的重奏作品。

(二)曲式结构和乐曲分析

《乡韵·乡情》这首曲子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乐曲开头的引子部分(1—4 小节)是一段自由的散板,运用琶音、快速的五声音阶、三连音的演奏,旋律极具山西音乐风格,描绘了一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

第一部分呈示部(5—37 小节)是一段抒情的慢板,也是本首作品的主题声部,是一个单二部曲式结构,分为A、B 两段。调式与引子部分一致,以D 大调记谱。A 段为8+8 的平行方整乐段,由a 和b 对比乐句组成,a 乐句引用《桃花红杏花白》的主题旋律作为音乐的动机,音域主要集中在高声部,结合扬琴轮音的演奏技巧来演奏,伴奏织体运用快速的琶音演奏技法,在低音声部演奏,旋律突出,清亮动听,使得缠绵的旋律搭配清新的琶音,整体音乐干净自然;进行到b 乐句高低声部互换,旋律从高声部转为低音声部,模仿男女对唱的形式,表现二人互表心意,浓浓情意,伴奏织体运用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情绪相比a 乐句起伏更加明显,演奏技巧上力度也要把控层层推动,进行到B 乐段。B 乐段为b、b1 的平行乐句,运用新的音乐材料,旋律声部到高音声部,低音声部演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整体情绪更加激昂,仿佛从含蓄的情意逐渐发展到浓浓的爱意。随后用19个小节的小快板连接进行到中部。

第二部分中部(57—96 小节)为平行复乐段,为C 与C1 乐段,整体是激烈的快板,调式转到G 大调。C 段为对比的非方整乐段,分为c、d 乐句,创作手法从第69 小节处开始以第一小节为单位向上二度模进,伴奏织体运用三度音程的模进,使情绪更具有推动性,最终结束在主和弦上。C1 的旋律声部在低音声部,把C 段的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互换,与主题部分的创作手法相似。展现男女对唱、一唱一和的内涵。连接二的97—106 小节是连接38—53 小节的紧缩模仿,在129 小节处调式转回主调,主题旋律《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材料再一次奏响,演奏技巧加入高八度齐竹轮音,音响效果浓厚,旋律丰富,演奏出开阔壮丽的音乐感受,达到本首情绪的最高潮。第三部分再现部(150—164 小节)为单乐段,是A 乐段的紧缩再现,省略了a 乐句,在a1 句的基础上扩充为11 小节,结束音在三级音上,与其他山西民歌截然不同,有种不稳定的音乐感觉,意犹未尽,也有种曲尽意无穷的音乐韵味。

乐曲主题《桃花红杏花白》取自山西左权民歌,运用四个声部,Ⅰ声部为高音扬琴,在音域上比中音扬琴整体高一个八度,主要擅长演奏主题旋律,音色高而亮,本曲第5 小节则运用扬琴Ⅰ声部,以轮音的演奏技巧进入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辅以人声哼唱,使得旋律更加委婉动人;扬琴II、III 声部主要运用402号中音扬琴,既可承担旋律声部,也可为高音扬琴伴奏,因此在配合方面尤其重要,本首作品扬琴Ⅱ主要运用八度双音弹奏旋律,使得旋律声部更加浓厚,音色变化更加丰富,扬琴Ⅲ声部主要弹奏琶音技巧,在丰富演奏技巧的同时,使得乐曲灵活也轻巧,丰富了整个演奏的试听感受,琶音的精准和均匀是本声部的重难练习;扬琴Ⅳ声部运用为低音扬琴,声部比中音扬琴低一个八度,音色非常醇厚,适合铺厚重的低音,为乐曲增加厚重感和氛围感,本首作品弹奏分解和弦,丰富织体伴奏,将扬琴的演奏技法与民歌旋律相融,不同声部默契配合以及线条感的勾勒,展现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所在。

快板部分多用旋律声部八分、十六分音符,伴奏声部出现在强拍上,使快板听起来节奏性更强,跌宕起伏,层次丰富,变化多样。快板的最后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渐慢来承接下一段新的调式,尾声部分与主题相呼应,仿佛恋爱中的女子陷入深深的回忆,伴随着人声哼唱,忆起与恋人的过往点滴,深情与甜蜜留在听众心中。

(三)演奏形式分析

《乡韵·乡情》在演出中不仅采用了不同形制的扬琴,还加入了女生哼唱来辅助演奏整首乐曲。

乐曲中的中音扬琴分为四个声部,扬琴Ⅰ和扬琴Ⅱ交替演奏旋律声部,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两个声部演奏不同的音域,好似山歌对唱的形式,地方风味更浓郁。扬琴Ⅲ和扬琴Ⅳ多弹奏固定的音型充当伴奏声部,在旋律出现时对旋律声部给予节奏、和声上的支撑和烘托。采用相同形制的扬琴能让整首乐曲在音色上统一,各个声部互相配合也降低了乐曲演奏的难度,音响效果听起来也更加立体,节奏的把控更稳定,强弱对比也更加明显

乐曲的主题和结尾部分加入了人声哼唱,第一句用“en”来哼唱,第二句换成“a”,最后唱了一句山西民歌中的唱词“啊个呀呀呆”,具有浓浓的山西味道。情绪逐渐推动到最后放声歌唱,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层层推进,并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扬琴重奏的未来发展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扬琴重奏作品出现在舞台上,但大部分作品都改编自中外名曲或是对现代作品的移植,因此原创的具有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意义的扬琴作品值得大力推广。建立民族自信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停留在文字上,更应以音乐的形式吸引观众去了解和喜爱。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歌进校园”等活动,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逐渐感染大众,从而提高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培养热爱本民族音乐的精神,对于思政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未来作品创作的走向要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使扬琴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优秀传播形式。在此,笔者提出在排练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三方面思考。

(一)扬琴重奏的排练与演出

扬琴重奏不同于扬琴独奏,不仅需要演奏者精准把握音准、节奏、速度、强弱力度,更需要演奏者之间相互配合。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人在琴房独自练习,自己出现错误也毫无察觉,没有相互比较,错误就一直存在,容易陷入瓶颈期。而且学生很少参加团队活动,对于独奏可能会比较擅长,但是缺乏与其他人相互配合的经验。首先,在课堂中专门开展扬琴重奏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大部分学生没有民间音乐基础,对地方音乐文化了解不够,演奏过程仅仅停留在谱面上,缺乏音乐情绪和内涵的填入,在音乐人物的塑造上也缺乏灵魂,没有深刻理解,因此在扬琴重奏的排练过程中,除了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地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也是重奏排练中的重要部分,可加深每一位排练者对作品的了解。最后,在演出时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每次的演出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难免会出现一些瑕疵,各声部演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成员的默契配合,这些训练都应体现在平时的排练中。

(二)地方元素扬琴重奏的推广

地方音乐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挑战。不同地域的欣赏者是否能接受其他地方的音乐也是传播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问题,尤其扬琴学习者在所有民乐学习者当中人数较少,传播途径有待开发。大众对扬琴的了解也知之甚少,扬琴重奏没有走进大众生活中去,社会中学习扬琴的爱好者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扬琴重奏,因此借助扬琴本身传播地方音乐元素还有待斟酌。但借助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作品传播扬琴文化,利用扬琴重奏形式反哺地方民歌,可覆盖更多喜欢民歌、喜欢扬琴的人群,扩大两者的受众。因此,不仅应该让更多专业院校的学生参与到民间作品扬琴重奏中,还可组织社会民歌、扬琴爱好者参与重奏的学习和排练,专门开展面向社会人群的扬琴业余重奏训练,通过人民群众对扬琴重奏的演出活动进行宣传,动员社区更多的扬琴爱好者参与,从校园到社会起到联动效应。此外,还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运用社交平台,鼓励大家参与到大众音乐会当中,让更多人了解扬琴,热爱当地音乐文化,让扬琴重奏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中,真正起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此,笔者期待更多人开始关注扬琴重奏的未来发展,引领扬琴重奏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重奏扬琴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雨的重奏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