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队健教课提升学生内驱力的策略研究
2023-04-0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李 菊
一、小学阶段内驱力激发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优化了教学目标,但学生普遍精神懈怠,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对未来没有清晰规划。该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小学内驱力激发工作必须更加合理、高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立足于当前实际,谋求进一步的革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和外因关系决定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点。“内驱力”一词作为心理学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的。在心理学领域,内驱力被定义为“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学生情感态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促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主驱动力。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这种内驱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班队健教课激发内驱力实施策略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作为强化学生内驱力的主要途径,为此教育部规定设立班队健教课程,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班队健教等学科通常被学校忽视。不仅如此,对认知能力且三观未形成的小学生而言,想要理解班队健教课程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综上所述,班队健教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强化学生内驱力的教学目标,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其他在校时间,对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强化。而班队健教课即是班主任强化学生内驱力的主要“武器”。班队健教课是班队主题活动课与心理健康课的统称,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升的课程教育。笔者认为,想要最大化发挥班队健教课的优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
(一)提升思想高度,积累理论知识
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班队健教课的优势,并有效地推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工作进程,首先要从教育者本身着手。如果教育者的综合水平不高,就无法更好地实施德育。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内驱力激发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激发内驱力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并积极地学习激发内驱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实现个人的知识积累。只有做好这些工作,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完成强化学生内驱力的艰巨任务。
(二)构建科学引导机制,保证内驱力激发连贯性
由于目前班主任在组织班队健教课过程中,缺乏相关的配套机制,所以难以保证内驱力激发的持续性,想要解决该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出发。其一,学校可以对班队健教课工作进行明文规定,让班主任在组织班队健教课时有据可依。其二,班主任在组织班队健教课前要提前制订条理清晰的教学计划,学校也可以组织班主任之间互相借鉴班队健教课的经验和方法,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其三,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向家长强调内驱力激发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家校合作共同激发学生内驱力。
(三)优化内驱力激发方案,强化内驱力激发效果
就过去的班队健教课方案来看,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谈话说教为主要教育方式,但是对小学生而言,过度的说教反而会引发他们的反感情绪。因此,继续以说教方式作为班队健教课的主要教育方法,显然不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变更教学方案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班队健教课的组织也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创新成果,将成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内驱力激发工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讲述与其生活关系紧密的内驱力正确指引相关案例,让学生围绕该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而教师此时需要扮演旁听者的角色,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如果出现偏离内驱力激发目的的苗头,教师需要及时引导,使讨论的方向回到正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点。在这里仅以案例教学法为例作为分析解读,并非代表仅有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内驱力激发的方法手段,生活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也可以作为内驱力激发的有效手段,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将上述教学法科学合理地融入内驱力激发方案中,能有效提升内驱力激发的工作效果。
三、以激发内驱力为核心的班会设计
班队健教课是班队主题活动课与心理健康课的统称,所以班会的核心主题通常分为德育及心理两大分支。为了保证班会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首先需要选定合适的班会主题,以确保本次班会的内驱力激发工作行之有效。而教师作为班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选择班会主题时,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果班会主题选择得当,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班会活动。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班会活动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以此为根据来调整班会的节奏和方向,班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班队健教课实施方案和计划。师生共同确定班队健教课的主题后,教师就应当开始着手进行班会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同样需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召开班队健教课前,教师首先应结合班队健教课主题,对本次班会背景进行简单分析,从而了解班会的设计理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提前做好班队健教课道具的准备,确保德育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的道具。其次,应严格地把控班队健教课的开展步骤,适当情况下班主任可以尝试将班队健教课过程中的一些简单任务交由学生执行。例如由班干部负责班队健教课各环节基本情况的记录等,以提高学生在班队健教课中的参与度。日常学习活动中少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因此这里笔者以“团结合作”主题班会为例,进行激发内驱力班会设计的简单阐释。
导入阶段:选择以小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笔者选择的游戏为“好记性”,首先将学生分组,每组2~3人,游戏内容是在半分钟内记住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的填满数字的表格,半分钟之后小组成员协力将记下的答案填写在纸上,正确数量最多且所用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
游戏结束后,笔者对获胜的小组进行采访,向他们讨教成功的秘诀,此时有学生会说出“保持沉默,防止对他人造成影响”或“分工合作,共同记忆”等方法,教师就可以引入本次班会的主题——“团结合作”。随后笔者选择情景剧扮演作为本次班会的主干,一方面,通过情景剧扮演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本次班会教师想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情景剧表演能够让学生切身参与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班会参与度。本次“团结合作”主题班会笔者选取的情景剧有两个:第一个情景剧是A小组因为分工问题引发争吵,最终导致任务未完成;第二个情景剧是B小组组员之间相互谦让、分工明确,高效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两个情景剧的表演,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情景剧表演环节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围绕“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案”展开讨论,让学生开动脑筋,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寻求符合他们认知的合作方案。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并将有价值的方案写在黑板上。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两人三足”等类似的团结合作小游戏,并要求他们采用黑板上记录的合作方案进行实践,让学生体会经过共同讨论得出方案的实际效果。经过本次班会导入阶段调动学生情绪、主干阶段创设真实情境、讨论阶段引发学生反思、实践阶段验证讨论结果几个步骤,就能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优势,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团结协作。
在班队健教课的收尾阶段,班主任应根据班队健教课的开展情况和相关记录对整个班队健教课活动进行汇总及总结,点明本次班会活动的中心主旨,实现本次班会活动的升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次班会的意义,并引发学生的反思。班队健教课结束并不代表本次内驱力激发任务的结束,教师还应利用课后时间对本次班队健教课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心理状态等进行记录,尝试发现学生心理等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尽快向学生家长反馈,积极与家长商议下一阶段的具有针对性的内驱力激发方案。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对学生内驱力方面。而学校方面,班主任作为强化学生内驱力的主力军,要灵活利用手中的“武器”,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以确保内驱力激发工作能够稳步推进。在当前强调“双减”的时代背景下,唯有班队健教课时间能够用来强化学生的个人内驱力,因此优化班队健教课方案,实现更为高效的内驱力激发方案成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课程改革中的部分内容不仅能够作用于各学科教学,还可以作为班队健教课的优化参考,在对班队健教课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的个人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将其应用到班队健教课中,此方案的关键之处在于班主任要融入学生,如果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就会大大降低班队健教课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家校联合双管齐下,也是重要途径之一,想要迅速提升小学生的内驱力,需同时从学校和家庭两方入手,贯彻内驱力激发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其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