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美育视野下的美术教学策略

2023-04-05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郭学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课堂

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郭学丽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新闻发布会上,王登峰司长表示:“双减”其实是对体育以及美育教育的“双增”。由此可见,学校美育又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重视高度。然而,仍有一些学校的美育课程受到智育课程的排挤,智育教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和升学率,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相比之下,美育变得可有可无,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美术学科作为小学美育的主阵地,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将美育浸润到美术课堂,为此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注重美术与自然的关联,将美育与美术课堂相融合

大自然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每一处、每一物都有不同的美,它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或者形态很美,或者色彩很美,或者肌理很美……著名思想家罗丹曾指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感知身边的自然美。

在教学苏少版一年级下册“叶子片片”一课时,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大量的落叶。于是,他们走进小区、街道、公园、树林……徜徉在大自然中,寻找落叶。找到叶子后,教师还建议他们看一看不同叶片的外形、色彩、叶脉,同一植物的叶子在树枝上排列生长的模样;摸一摸叶子的正面、反面、边缘,感受叶子的光滑、毛糙和软硬;闻一闻叶子的气味;听一听风吹树叶的声音。课前的预习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让学生开始关注自然。美育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已然埋下。课中,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叶子从发芽到枯萎的全过程,再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磨磨、印印”的创作活动中,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上第二节课时,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在校园的大树下、灌木丛、鲜花旁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色彩等画叶子,用对称、重复、渐变等形式原理,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沐浴着自然光,吹着自然风,美育之芽在美术课堂悄悄破土而出。课后,学生还可以将“磨磨、印印、画画”的小作品变成纪念卡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美育以自然为切入口,与美术学科高度融合,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注重美术与生活的关联,将美育与美术课堂相融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和探究性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必须秉持开放的课程资源观。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加强美术与生活的关联,将美育与美术课堂相融合。

“门窗墙”是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课的学习建议中明确指出:一是观察并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里不同风格的门、窗、墙资料;二是描绘你喜欢的门、窗、墙。根据书中的教学建议以及扬州的地方资源,教师建议学生周末或节假日到扬州的老城区逛一逛,了解家乡的门、窗、墙。学生可以把拍摄的古老的门、窗、墙照片或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与大家分享。

生活中熟悉的门、窗、墙,到底美在哪里呢?课上,我们可以一探究竟。教师展示了三组门、窗、墙的图片:沐浴在晨曦中的古门厚重而安详;树影婆娑的花格木窗吱吱嘎嘎;灰白的古墙斑斑点点;一块块青砖大小统一却又被风蚀得色彩深浅不同;随处可见的照壁古朴神秘;灰色的砖雕做工精致考究……教师请学生从造型、色彩、形式原理等方面找一找门、窗、墙展现的美感。学生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有的说门、窗、墙姿态各异,很对称;有的说黑白灰的色彩很有怀旧感;还有的说青砖排列得很有秩序、很有规律……赏析窗户的时候,教师特意出示了一组由白墙青砖组成的扬州花窗照片,引导他们把边框和里面的景色结合起来赏析,猜猜花窗的边框像什么。学生稍做思考,立刻想到这些边框宛如清晰稳定的相框。不仅如此,这些花窗还有不同的形状,如葫芦形、蝙蝠形、花瓶形、桃子形。教师质疑:为什么我们扬州园林中黑白相间的花窗有那么多形状呢?大家猜一猜!师生交流后发现:葫芦形花窗象征福禄;蝙蝠形花窗象征福气;花瓶形花窗象征平安;桃子形花窗象征长寿……原来扬州的门、窗、墙展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而且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欣赏了寓意深刻又造型各异的花窗,学生纷纷感慨古窗的设计者匠心独运……

三、注重美术与社会的关联,将美育与美术课堂相融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加强“美术与社会”的关联,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一项学习内容。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能光埋头读书,还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事件,学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于是,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看新闻画新闻”一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了解国内外近期发生的事件。上课时,教师还让他们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并用一句话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在创意实践环节,教师建议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工具和方法,表现感兴趣的新闻主题。如在表现“抗洪抢险”主题时,可以用蓝色卡纸做背景制作剪贴画;在表现“篮球明星赛”主题时,可以用彩色铅笔作画;在表现“除雪”主题时,可以采用水粉色厚涂的方式作画。

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了爱党、爱国的情感。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的美育在学生的交谈间、在创意实践中悄然进行。当我们把儿童美育的重心放在艺术的过程中,放在参与艺术过程的感知、体验与互动中时,儿童美育将从技能与技法的局限中,转向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与情感的价值,促进了儿童审美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四、注重美术与科技的关联,将美育与美术课堂相融合

人类进入信息化科技时代,科技无处不在。美术的课堂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能支撑的,一体机、平板电脑等已经进入了日常美术课。

注重美术与科技关联的美术课堂,将美育与美术课堂相融合,显示出许多的优越性。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图画文字(二)”时,课前教师和学生不仅在互联网上搜集了许多资料进行分享,还下载了关于象形文字的一部非常经典的国产动画片《三十六个字》。美丽的画面及生动的视频动画就是对学生的美育浸润。通过观看动画,他们不仅能快速识别这些象形文字图像,还能讲出这些图像为什么这样描绘,这其实就是对图像深层次的解读。教师还利用高拍仪示范用水墨表现象形文字“鱼”,一边示范一边推送。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可以第一时间零距离清晰地看到图像。本课的重难点轻松突破,这为下面的美术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拥有科技支撑的美术课堂真是一帆风顺,它针对传统课堂的痛点,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随堂拍摄、聚光讲析、素材推荐、链接拓展、群体激励、个体表扬、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技术层面的优化,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决策数据化、交流互动多样化、评价反馈及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更新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生全程徜徉在美育的清流中,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学校美育倡导者蔡元培先生指出,凡是学校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可见,美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因此,美育对美术学科而言,犹如盐高度融入汤中,才能更好地被吸收。当然,将美育与美术课堂高度融合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有待教师们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