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田间白穗病害“一拔五知道” 鉴别及综合防控

2023-04-05王寒菊张书奎宋印明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基腐病穗子基部

闫 勇 王寒菊 郭 敏 张书奎 宋印明

(1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河北 曲周 057250; 2 曲周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曲周 057250)

近年来随着黄淮麦区小麦玉米连年种植及秸秆还田的增多,小麦田中后期白穗病害逐年增多。据纪莉景[1]等调查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主要有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等5 种。从小麦灌浆期开始,小麦生产大田经常会出现很多麦穗变白穗的现象,麦穗失绿发白到惨白,脱水,灌浆停止,籽粒干瘪,穗子有轻飘飘的感觉,生产上导致减产比较严重,而且影响小麦商品性,严重的不能为人们食用。

1 五种病害致病原分析

1.1 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主要是玉蜀黍赤霉菌,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世代为禾谷镰刀菌。该病菌原是影响我国南方小麦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河北中南部、山东省麦区发病也逐年增多,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生,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小麦扬花期阴雨潮湿天气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病菌孢子侵染,易大面积发生。

1.2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主要是禾顶囊壳菌,属于子囊菌亚门,属于好气真菌,寄主范围广。病菌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 ~2 节,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在偏碱性土壤中发病重;土壤贫瘠地块易发病;玉米与小麦连作多年有利于病菌在田间积累,使小麦发病逐年加重。

1.3 小麦纹枯病。病原是喙角担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担子菌亚门。纹枯病可以在病株残体和杂草上寄生和传播。小麦种子发芽后即开始侵染。冬前发生缓慢,春天麦苗返青后,随气温升高病情又加快发展。小麦进入拔节阶段时,病情开始上升,至拔节后期或孕穗阶段,病株率和严重度都急剧增长,达到最高峰。

1.4 小麦根腐病。病原菌为麦根腐长蠕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以发生,病菌侵染根部,产生褐色病斑,严重时根以及根冠腐烂,因而称为根腐病。在田间表现为单株发病,有时不表现为白穗,而为穗枯。

1.5 小麦茎基腐。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引起,在小麦生长早期就开始在麦株上侵染和发展,主要危害小麦的茎基部,茎基部叶鞘受害后颜色渐变为暗褐色,无云纹状病斑;随病程发展,小麦茎基部节间受侵染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节间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茎秆易折断。

2 “一拔五知道” 鉴别

我们可以把病穗植株连根拔起,然后观察“白穗”的茎秆、根部和穗子发白的具体表现,区别几种导致“白穗”病害的典型特征。

2.1 小麦赤霉病。白穗在田间点状分布。拔起“白穗”后,茎秆和根部都没异常,只是穗子颜色变白,或某些穗子的部分是白色。较潮湿环境下,穗子白色部分可见有粉红色霉菌。病害严重时,穗部以下1 ~3节的叶鞘及节部会出现淡褐色病斑,节间处有时也呈粉红色的赤霉菌丝。注意:有红色赤霉菌和某些穗子有部分变白,是赤霉病白穗区别于其它病因的关键。

2.2 小麦茎基腐病。白穗一般连片发生,拔起发白穗子感觉很省劲儿,大多茎秆不能连同根系一起拔出,而多是从茎基部断开。另外,发白穗子的茎秆基部呈黑褐色,茎节处细看可见红褐色或灰褐色霉层。常发生于连作地块、土壤贫瘠地块、水肥较差地块。注意:茎秆基部易断,是鉴定茎基腐病的关键。

2.3 小麦全蚀病。一般发白的穗子能够连根拔起,其茎秆完好。根部一二节间呈有明显的“黑油漆”状,所以,人们也称之为“黑脚病”。另外,全蚀病发生麦田的典型特征是呈片状死亡、干枯、白穗,不是单茎、白穗零散分布。注意:“一片片”和“黑油漆”是小麦全蚀病发病的典型特征,这是鉴定的关键。另外,全蚀病会导致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时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2.4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导致的白穗也能连根拔起,严重时同茎基腐病一样从茎秆病斑部断裂。但在看病穗基部1 ~2 节表现时,就与其它病害有明显差异。在基部叶鞘上,有云纹状或“眼睛”状斑,斑的大小与黄豆粒相差不多或更大些,边缘呈褐色。严重时,茎秆呈连片斑状花秆。注意:有云纹状或“眼睛”状斑,是鉴定纹枯病的关键。

2.5 小麦根腐病。同样是发病穗子,但在病穗开始发病时有水浸状斑,后变褐色或“白穗”。病株易拔起,拔起时感觉根系“很糟”。病株基部有褐色或黑色病斑,斑多为条斑状。另外,根腐病植株的叶片有时也有不大的病斑。另外越是长势弱的麦田小麦根腐病就越严重。注意:根腐病的根“发糟”,基部叶片有条斑,是区别茎基腐病的关键。小麦抽穗后,分生孢子从小穗颖壳基部侵入穗内,危害种子,成黑胚粒。

3 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轮作倒茬。不仅可以减少病菌积累,而且可以调节土壤肥力。单一的小麦玉米连作田,每隔2 ~3年可以改种一茬大豆、谷子、马铃薯、棉花或蔬菜等作物。

3.1.2 选用抗病品种。没有完全抗病的小麦品种,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不同。建议选择群体不大、大穗型、叶功能较好品种,例如龙堂二号、岱麦4399等小麦品种。

3.1.3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比如茎基腐病很容易在地力贫瘠的地块发生,增加土壤肥力可减少病害发生。

3.1.4 改善水肥管理,调节环境因子,控制湿度减少病菌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漏水脱肥地块,容易发生病害。应采取宽窄行播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培育适当群体。对旺长麦田,为控制田间湿度,防止贪青徒长导致倒伏,应减少氮肥施用。

3.1.5 科学整理土地。发病严重地块,提前深耕旋翻,晾晒杀菌;通过对土壤撒施多菌灵粉剂杀灭土壤有害菌;田块整平耙碎,保障出苗均匀一致;秸秆粉碎精细,深耕还田。

3.1.6 播种管理。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适量精播,防止群体过大,保障出苗均匀;播种不宜过深,否则会延迟出苗,增加病菌侵染机会。

3.1.7 保持田园卫生,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铲除田间以及周围杂草,减少田间病菌寄生和残留。

3.2 化学防治

3.2.1 精选种子、药剂拌种。通过药剂拌种可以防治很多土壤病害,种衣剂包衣可以有效的抑制冬前发病高峰,毕秋艳[2]等试验认为:230 g/L 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高珏晓[3]等试验表明: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明显,可在生产上使用。自留种通过精选去除带病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

3.2.2 药剂防治。注意做好早期防治,可以在4 月中旬抽穗之前进行一喷三防。采用药效高、残效长的内吸性药物,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进行叶面喷雾。

猜你喜欢

基腐病穗子基部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小穗子我的伢
老人鱼
老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