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与措施

2023-04-05魏瑶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环球市场 2023年9期
关键词:管理层经营部门

魏瑶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针对企业各类经营活动开展的一系列组织程序、方法的总称。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稳定,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预期经济效益。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并没有设置与企业发展相得益彰的内部控制机制,法人治理理念极不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相对欠缺。再加上业务内部管理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够通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实现预期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企业管理层能够强化认知,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完善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各业务部门的活动,并加强信息沟通,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约束管理层及各部门的工作行为,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

(一)定义

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内部控制指的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企业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类型的资源、提高经营效率以及达成管理目标,在企业内部实施各种调节制约的方法、程序、计划、组织的总称。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企业内部资产的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从而促进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1]。

(二)要素

为了能够加速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类要素,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控环境是企业实施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大体上包括企业一段时间积累的文化氛围、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内部各机构的分配以及权责界定、企业的治理结构等。

其次,要求其可以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有效识别并精准地判断各类经济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相关的风险,根据风险类型及风险存在的位置,确定相应的整改策略。

再次,要求企业能够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及时并精准地传递收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数据信息,保障这些信息能够协调有序地疏通到各部门,确保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最后,要求企业可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建立与执行实行精准的监督与检查,评估内部控制是否具有有效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需要管理层能够及时整改,全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2]。

二、新时期下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分析

(一)内部控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稳定器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较强的趋利性,即在长期或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管理层开展动态投资决策,以获得可观的经营效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市场结构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合作投资或者日常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大多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企业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现代化企业想要实现长久经营,除了要更新投资结构、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之外,更应该有效制定内部控制机制。尤其在风险评估方面要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追踪等一系列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有更科学充分的认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不仅能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还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二)保障部门生产经营可靠性和正确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稳定的内控秩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使企业上下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因为内部控制本身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需要企业管理层结合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目标和业务工作情况,对内部控制机制中的细则进行科学整改,有利于规范各业务部门的经济活动,并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在有序的控制范围内,进而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转。除此之外,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还能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对企业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实现健康发展。

(三)内部控制是企业效益落实的催化剂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想要实现效益提升,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有序沟通与合作往来,促进信息资源的无阻碍共享。但是当前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如果出现经营危机,部门之间还可能存在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建立更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促进部门之间的联合互通,例如建设信息化的业财融合发展机制,将业务部门的工作和财务部门的工作有机统筹在一起,形成互相监督和有序合作的新格局,业务部门从外部获取的资料能够第一时间上传到共享平台中,交由财务人员审核和完善,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商机促进发展[3]。

三、新时期下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法人治理观念不足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结构日趋稳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是从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来看,依然没有建立有效、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例如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一般以家族式为主,各部门负责人由管理者主观臆断、任人唯亲,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强化权力的集中把控,但是弊端也相对明显。例如各部门负责人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在设置管理条例时,主观随意性相对较大,容易出现重复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难以留住高级人才。除此之外,部分企业经理级别的人员和董事成员重叠,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形成有序的监督与管理,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风险。例如财务部门管理者由于工作疏忽,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向不明诱发了小型危机,但由于财务部门管理者与上层领导从属裙带关系,因此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惩罚以示警告。这种不良的管理状态很难使企业营造出科学合理的文化氛围,容易出现基层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风险评估工作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部分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日常的经营决策,大多由管理层全权负责,主观臆断性相对明显。例如在开展投资工作时,管理层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或现金拥有量盲目投资,不仅资金回笼时间长,而且还容易出现投资链条断裂的问题,使企业承受相关的连带责任,诱发经济危机。归根结底是部分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不足,风险评估机制也不健全,在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合力,共同就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点进行集中把控和动态监督。如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出现投资额度不足,后续造成企业的亏空,严重情况下,可能使企业陷入重组或破产的风险。需要企业管理层以及各部门员工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为企业的健康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三)业务内部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开启一项完整的业务流程,环节众多,包括审批授权、审查、执行反馈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接受科学的监督,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才能提高业务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保证业务执行率。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了能够节约管理成本,在规范业务流程的时候,经常用各部门负责人的经验代替章程,用部门之间的信任代替制度,这种偏人性化的业务管理模式,虽然间接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但是由于强制性不高,如果某个环节发生了纰漏,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例如对某一个业务程序后续追踪记录不健全,如果发生问题很难集中追溯,需要各部门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容易发生员工心理失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部分企业在开展业务工作的时候,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度不高,缺乏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监督,容易为投机人员提供可乘之机,损害企业的利益[4]。

(四)信息的流通不够顺畅

信息的及时沟通和有效反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对市场的变动做出最及时的反应。但是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沟通工作往往以上传下达等形式为主,上级部门向下属员工传递最新的市场资讯和工作任务,下属员工属于从属地位,盲目听从安排,双向沟通和交流相对较少,反馈工作也不及时。尤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多数市场信息或财务信息需要在线上进行沟通和传递,但是一些企业并没有增加经济投入力度,在内部开发先进的信息互通平台,或者建立信息化的业财融合发展机制,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不通畅,信息反馈不及时,容易降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效率,也不利于各部门从信息当中提取到有价值的内容,转化为商机提高企业发展效益。

四、新时期下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加强法人治理观念

新时期背景下,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要求企业管理层可以加强法人治理理念,认识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首先需要企业管理层明确用人制度,尤其在竞选各部门的负责人时避免任人唯亲和过多的裙带关系,遵循能者优先的原则,保证整个企业的管理层级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其次,企业管理层也应该主动学习《公司法》的相关要求,任何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要以不违背《公司法》为前提与基础,并保证相关股东和利益者的合法权利,承担有效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为了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企业管理层也应该加大宣传,在更新内部控制细则时邀请所有成员共同参与,保证内部控制机制具有约束性和全面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要素,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效率,要求管理层能够联合各部门,完善针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实践中,要求企业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积极归类和有效汇总,包括财务风险、信息咨询风险、预算编制风险、合作风险、决策风险、融资风险等,针对不同的风险要落实多类型的评估机制。针对决策风险,要求企业管理层在开展战略投资计划之前,能够联合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对投资计划中的风险要素进行精准判断,了解投资的预期实效、后续投资需要的资金数额,明确投资风险是否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经过共同商议,发现该投资具有不可行性,需要立马转移投资战略,开展组合投资或小规模投资等,全面杜绝企业的投资风险。在处理融资风险时,需要企业能够根据经营现状以及资金流量,制定更科学有效的筹资策略,避免向金融机构过度借贷,使企业出现偿债危机。

(三)规范业务内部管理

全面规范企业业务内部管理工作,不仅是提高业务工作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在实践中,首先要求企业完善规章制度,使业务人员开展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在制定制度章程的时候,管理层需要联合各部门负责人及基层员工,就制度的内容和细则进行多结构打磨,既突出制度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同时也要彰显人性化和柔性化等特征,从纪律约束和人文关怀两个层面提高企业规章制度执行的效益。其次,要求企业能够建立业财融合发展机制,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要求财务部门深入到业务工作当中,对业务项目进行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把控和事后的追踪,全面约束业务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出现玩忽职守或信誉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业务人员将日常的工作现状向财务部门报备,两个部门共同就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研讨商榷,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商机,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除此之外,人力管理作为业务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也要求企业能够制定更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将各部门的业绩情况、风险控制情况和内控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标准挂钩,全面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5]。

(四)加强企业信息流通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工作,除了要做好风险评估和业务整改之外,更应该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在实践中要求企业管理层可以增加经济投入力度,建立并开发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使各部门能将日常的工作信息上传到平台当中,实现即时共享,起到相互合作和互相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搜集平台,拓宽信息流通渠道,对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价格信息、竞争对手信息进行全盘接收和价值分析,提升企业的信息流通效率。

五、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除了扩张规模、提高发展效益之外,更应该落实好内部控制有关工作,一方面加强其管理层的法人治理理念,完善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另一方面规范企业业务内部管理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流通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保障企业各部门生产经营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效益。

猜你喜欢

管理层经营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