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2023-04-05俞颜
俞颜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我国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重大压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1]。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2]。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作为中老年群体健康老龄化的主战场,智慧体育服务作为体育公共服务升级的发力方向,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优化社区体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实际运用大多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场地设施建设滞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人文关怀意识匮乏等固有问题限制着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总体水平和发展速率。同时,国内对于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研究,大多限于概念论述和技术层面,其实践层面和综合性研究较少,对于特殊群体的特定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鉴于此,该研究主动对接党中央国务院相关系列要求,立足于区域实践的观察,选取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拥有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南京市西善桥智慧社区作为个案研究区域,借鉴国内群体智慧体育服务治理实践经验,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拟从社区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的困境和发展路径两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改变社区传统体育供给方式,挖掘中老年群体体育服务现实需求,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智慧体育服务,高效应对高层级养老服务需求,根本性促进智慧体育服务“适老化”发展。
1 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智慧体育服务是指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科学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为目的[3],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积极构建“互联网+体育”的体育服务模式。智慧体育服务主要包括智慧信息平台搭建,智慧健身设施建设,运动数据采集分析等。“智慧”一词不同于纯粹强调技术应用的“智能”一词,智慧在关注智能与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上,更为注重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4],关注整体的价值与效益。
社区体育服务直接面向居民群众,是中老年群体开展体育活动的重点区域,肩负着减轻公共卫生体系压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任,其供给内容、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自2018 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来,社区智慧体育服务开始加速发展。科技元素与体育领域的融合,可有效解决体育服务能力不足,效能低下,形式单一,体育服务管理滞后等传统体育服务供给问题,健全和创新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实现社区体育服务从传统到以新时代信息化为导向的跃升,提升社区体育服务总体水平和发展速率;智慧体育服务可为社区中老年体育服务提供具体的切入点,极大程度上满足新时代中老年人群不断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使中老年体育服务更便捷、更准确、更智慧。因此,加快社区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发展,对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质量,提高群体健康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的成绩与困境
2.1 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的成绩
智慧革命席卷全球,智慧化思维和技术不仅为社区改革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更为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载体。该文通过个案调查研究,结合文献研读,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成果。
2.1.1 社区智慧体育服务供给升级,中老年运动体验感增强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发展,社区智慧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升级,涉及体育场地改建、健身中心试点和智慧健身系统搭建等方面,有效改善和提升了社区全人群运动健身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在调查访谈过程中,有中老年人明确表示,智慧运动健身设备的使用,让自己感受到智慧运动健身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老年人“老有所为”的自我实现需求。
2.1.2 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整活体育空间,提供针对性体育服务
南京市西善桥街道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是由地下室改造而成的,充分利用和整活了闲置资源,将体育活动空间主要划分为综合活动区、器械区、乐活空间、体质监测区和团课中心。其中,乐活空间是专为中老年群体设置的体育空间,该区域的健身设施均是根据中老年的身体特质、运动能力和健身健康需求选择的,有专属残障人士的复健设备,有心肺功能增强、等速肌力训练和微循环促进的健身设施[5],有太极拳、老年瑜伽等团操课程。并且每个运动健身设施旁边都附有设施的适应症、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的介绍,能在有效帮助中老年群体正确选择和使用健身设施,避免运动损伤的同时,帮助中老年人学习运动保健方法和相关知识,提高中老年群体的运动热情和健身效率。
2.1.3 社区积极开展体质健康监测活动,保障社区居民健康
现阶段,大多智慧社区中都设有健康小屋、国民体质监测站等免费体测和健康答疑服务,可不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和运动处方建议,全方位保障社区居民健康。西善桥智慧社区就设有国民体质监测站,可通过身高体重、选择反应时、肺活量、握力、纵跳等体质项目的测定,对居民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老年人功能灵活度等主要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提示。
2.2 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的困境
2.2.1 供需错位,主体性和参与性体现不足
我国社区体育供给普遍为“单中心”模式,这不仅会导致运动供给目标发现偏差,还会直接降低社区体育服务的效率,甚至引起群体性对抗冲突。目前,社区在推进智慧健身服务进程中,体育设施建设有限并且存在一定的封闭性,预期的智慧化体育服务成果未能真正落地。供给主体定位不准,有效识别特殊人群的健身需求能力略显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居民对体育健身服务的智慧化供给不适,其主体性和参与程度体现不足。
2.2.2 协同乏力,服务供给主体有限
为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的建设管理水平,精准高效地满足居民体育服务需求,国家体育总局鼓励引入市场机制,以期通过政府与社会合作,探索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运营新路径[6]。但当前,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改革发展路径仍在摸索,参与主体单一,政企责权模糊,目标指向混乱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7]。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志愿服务、社会指导、设施设备、平台搭建等供给主体缺失现象严重,资源限制、利益对立、协同乏力,单方治理独木难支,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形成合力,社区智慧体育服务未能实现有机互补的良性循环,易导致试点效果不突出,智慧体育服务保障不力。
2.2.3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社区智慧体育平台搭建尚不完善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在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中设计了体育信息监控系统、智能健身系统和运动环境系统[8],但该建设涉及众多利益供给主体,各部门系统之间呈单线管理状态,分割现象愈加严重。社区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未能与相关信息数据平台很好地协调融合,信息的鸿沟无形中加大了社区智慧体育服务供给的协调难度,信息数据共享效率低下、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极易造成技术运用与居民需求相互脱节,智慧体育服务概念化。
3 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
3.1 智慧体育普及程度低,中老年人群接受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体育”的融合发展,智慧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等相关内容在现代网络媒体上被大力宣传推广,但由于中老年人获取信息资讯渠道存在传统性和局限性的问题,导致中老年群体的最新体育信息获取效率低,相关内容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有限。现阶段,大多社区中老年群体对手机、电脑和APP 的信息推送并不熟悉,且智慧体育健身的信息传播渠道分散,舆论宣传力度不够,不利于为中老年群体普及相关智慧体育健身知识,开展社区智慧体育服务活动。
3.2 人文关怀程度低,共建意识缺乏
在智慧体育服务层面,提供适老性智慧体育服务是当前社区中老年体育服务供给和治理的重要内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社区中大多数中老年人独立使用智能设备的能力不强。现阶段大多数智慧体育服务出于对用户隐私保护和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普遍使用线上APP 扫码运动和公众号推送数据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智慧体育服务。但部分中老年群体由于教育水平和生活经历的限制,信息素养较低,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智能产品的使用仅局限于基本的生活交流和付费功能,对于线上体育运动的信息填报、预约申请、数据获取等步骤的操作受限。在数据平台搭建及体育服务供给方面,对中老年群体实际运用情况的考虑有所欠缺。
3.3 场地设施有限,中老年人群参与成本高
目前,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及社区智慧体育服务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对于开展智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规划设计尚未完善。一方面,在已建成的城市社区中,原配备的社区体育场地及传统运动设施有限,且重新规划建设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中老年群体在受文化教育程度及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方面存在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对于适老性智慧运动设施的需求较为迫切。但在实践工作中,社区体育设施供给“一刀切”现象严重,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中的乐活空间作为为数不多专属中老年群体开展智慧体育活动的空间,也由于采用会员付费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参与的中老年人群十分有限。
3.4 专业指导人才匮乏,智慧体育服务开展受限
我国中老年群体基数较大,且生理及心理特殊性较强,对于体育活动指导、体育数据追踪、体育运动处方等服务需求较为复杂。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无法满足中老年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不一致[9],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有效供给指导。
4 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发展路径
智慧体育服务顺应了社区体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居民群众体育服务的实际需求,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服务方式在促进积极老龄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地提升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该文从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多元主体角色职能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协同治理、整合优化的原则,提出以下治理及发展路径。
4.1 政府把控,强化政策支持和引领
政府在智慧体育服务的治理和推进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社区中老年体育服务供给方面,发挥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职能作用。
首先,政府要积极完善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探寻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的真实现状、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操作性和衔接性强的可持续推广使用的法规制度,填补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方面的政策空白,积极构建社区智慧体育服务乃至中老年特殊群体的法治体系。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组织协调智慧体育服务的资金筹措、系统搭建、资源共享、服务产品等方面,以减轻政府单方服务压力和成本,构建新型合作关系,更好地保障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供给。最后,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根本评价指标,政府作为第三方监督机构,避免多元主体参与出现权力滥用、权责混乱等现象。
4.2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化进程
4.2.1 体育场地设施智慧开发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是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基础和保障。为提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与服务功能,社区需紧跟国家政策大方向,与多部门携手治理,加强新兴技术与社区治理和体育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社区体育场地的优化布局和设施功能的升级换代。在政策指引下,积极推进智慧健身中心和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开发类似“乐活空间”专属于中老年体育活动的场地空间。社区中老年体育设施要积极融入智慧化元素,在完成对社区老旧体育设施改造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合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设施,如智慧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设备、体质测试设备、康复保健设施等,为中老年人群提供更为实用便利、安全高效的体育健康服务保障。
4.2.2 搭建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平台
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搭建要以简易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为基本设计原则,充分考虑中老年人群特殊的健康促进、健身指导、价值理念等需求,依托社区,积极调动科研院所、信息网络公司、体育科技企业、志愿服务组织、体育产品供应商等多方创新主体力量,进行资源统筹与整合,丰富平台板块,努力搭建集体育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便捷智慧体育平台[10-11],进而有效连接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精准的体育服务。主要设计以下5个板块:(1)健康促进板块,包括智慧健身宣讲、体质健康监测、运动评价反馈、健身处方设计等;(2)健身场地设施板块,包括场地设施预约、智慧体育设施使用介绍等;(3)健身指导板块,包括运动康复指导、专家健身健康咨询、在线健身指导等;(4)运动信息板块,包括运动数据的采集、上传、整合、分析、推送和咨询等;(5)智慧服务板块,包括志愿服务、服务反馈等。
4.2.3 优化社区信息数据库
体育科技企业、信息网络公司、体育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社区中心等各部门主体应基于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搭建,智慧健身设备及手机APP 应用等平台,通过智能算法深度挖掘和解析体育大数据,不断联合优化社区信息数据库,以实现信息资源提供部门和资源使用部门的有效对接,形成可供判断、预测和计划的全覆盖数据库。通过对中老年群体的身体指标、健康状况、运动偏好、运动强度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准确识别中老年个体的智慧体育服务需求。同时,重视中老年人群运动数据与医疗部门数据的互通,为中老年及区域性疾病预防、干预和治疗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共享。
4.3 以需求为导向,开发适老化智慧体育服务
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的构建及推行,必须坚持以中老年群体真实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中老年“老有所为”高级需求目标为导向,根据其年龄、身体功能、健康水平、经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运动基础、兴趣偏好等,提供适合的智慧体育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开发构建以人为本的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
第一,以操作简单、实用便利为基本服务原则,帮助中老年群体熟悉线上平台、数据库、APP等。同时,社区可通过开设高科技展示体验区、免费智慧体育设施体验、手机线上操作指导等方式,提高中老年人群的自主参与性和服务适应性。第二,融合开发资源,重视群体的特殊性。将健身设施、体质监测、运动康复、指导团队、赛事活动等资源融合服务于中老年智慧体育供给当中[12],综合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分析其智慧体育服务需求,为其开发具有人文关怀的适老性健身设施设备(如残障人士复健设施、中老年力量训练设施等)、特色体育项目(如中老年线上体育赛事活动、养老健身课程开设等)相关的服务供给。第三,重视体医融合。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活动受限或高龄群体,应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完善中老年群体的医疗和健康保障,重视慢性病干预、疾病预防和康复保健的智慧体育服务。
4.4 群体激励加强智慧参与和智慧认同
为强化中老年人智慧体育服务观念,扭转部分中老年人的固有偏见,提升中老年人智能产品的适应能力和使用能力,群体激励至关重要。现阶段仍有部分中老年人对高科技体育存在戒备心理[13],家庭成员的参与带动,不仅可以持续无意识地强化智慧体育服务的实际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中老年人了解和学习智慧体育服务的相关概念和应用,进而减少中老年群体因不能熟练体验智慧体育服务产品所产生的羞耻感,可有效增加中老年群体对智慧体育服务产品的信赖感,提高中老年群体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应用能力。家庭成员的初步带动和激励,需要社区团体帮助巩固和提升价值观念,社区团队成员的集体应用和日常评价分享,可增加中老年智慧参与人数,增加中老年智慧参与次数,加速中老年智慧认同目标的实现。
4.5 培育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供给效率
推进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是一项涉及多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创新工程,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服务管理和运动健身指导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质量体育服务供给的关键。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工作团队,可通过人才购买,校社企联合培养,志愿服务3种主要方式打造,畅通人才培养挖掘渠道,以期形成一支人数充足的高素质服务团队。
5 结语
新时代社区中老年群体智慧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是实现社区体育服务现代化,破局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环节。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研究关系到区域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方式的转型,全民健身发展模式和观念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践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发展需要将智慧化作为抓手,从供给欲望、供给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供需双方角度分析研究现存矛盾,支持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以探索提升社区体育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创新保障中老年群体的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努力实现对中老年群体健康干预的有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