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3-04-05王泽豪曾玉山吕文敏张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王泽豪 曾玉山 吕文敏 张鹏

(1.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2.济宁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曲阜 273155;3.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

立德树人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则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环节即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比重,当前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立德树人,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规训学生精神品质[1]。然而,在目前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尚存在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合的消极现象。鉴于此,仍需不断深入探究学校体育学课程实践层面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升其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该研究结合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分析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然困境和应然路径进行探索。

1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1.1 家国情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家国情怀与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行孝尽忠等有着重要维系。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应对意识形态斗争,提升国家认同的必然选择,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2]。学校体育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思政元素,完善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育,把课程教学与家国情怀有效融合,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取向,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学校体育学”课程第一章讲授西方现代体育在我国的传入、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演变以及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以课堂讨论的形式举例说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区别和关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中外学校体育发展,使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外体育体制,提升其思辨能力和自主意识,培养其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觉。由此可知,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

1.2 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对待事业、对待自身和对待团体的立场上,具体包括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爱国守法和团结协作等层面,提升教师素养是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工作。体育教师素养不仅要体现在运动技能方面,而且包含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等多重要求[3]。“学校体育学”课程第十五章讲授体育教师基本工作内容,体育教师需具备的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需掌握的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以及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讲授此部分知识时,可以给学生讲授名师事迹,通过学生模拟上课,提升教学内容的内涵、深度和广度,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体育教师素养,使其更深刻地体会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由此可知,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1.3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被认为是进行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核心,公民责任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实践发展目标[4],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学校体育学课程则具有诸多社会责任和道德学习的思政元素。“学校体育学”课程第二章讲授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应该履行的社会职责,讲授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如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和动作发展等,这些内容皆是体育教师应尽的社会责任。本章分为四节内容,讲授时每节都可留出课后思考,如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可让学生思考体育教师通过何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然后在第二节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满足其胜任感和自主性。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师不单要传授技能战术,更应具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由此可知,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有着重要意义。

1.4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统领性理念[5],对体育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终身学习是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体育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其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而终身学习则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多元素养能力。学校体育学课程蕴含着体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等思政元素,要求体育教师是终身学习的人。“学校体育学”课程第十六章主要讲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等内容。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了解体育教师职业培训,理解终身学习的本质特征,体悟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思维,以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由此可知,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1.5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一种与体育有关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6],是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体育品德对于维护社会规范、建立良好的社会风俗以及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有着积极作用。“学校体育学”课程第十四章主要讲授如何组织和实施课余体育竞赛。本章包括诸多体育品德培养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体育明星作为榜样,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超越自我、永不放弃、勇敢顽强和公平正义等体育品德。由此可知,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有着重要意义。

2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然困境

2.1 思政元素断层分散,整体合力难以有效凝聚

学校体育学课程蕴含着诸多思政元素,唯有把握好这些元素,方能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合力,凸显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功能。然而,从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而言,尚有诸多思政元素呈现断层分散状态。

首先,思政元素衔接断层。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是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衔接断层问题,任课教师不仅未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而且对课程思政元素凝炼方法的掌握不够准确[7]。

其次,思政元素分布较广。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元素亟待充分挖掘,需要有效整合才能利用,任课教师应主动挖掘和整体串联。可以说,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元素是零散、断层的,缺乏整体性、条理性和层次性。

最后,思政元素提炼欠缺。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若想取得“真实效果”,任课教师则应结合教学内容,聚焦、提炼、升华思政元素,而非生搬硬套,否则将导致课程思政教学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等问题。

2.2 思政主体意识淡薄,育人能力难以胜任使命

推进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对任课教师而言,其最本质的变化即是应从重知识、轻价值等意识误区,转向承担育人、育才等政治使命。适应此转变,任课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育人意识和责任使命,并具备育人能力促使此转变实现。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存在漠不关心的教学态度,并未把学生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国家政策缺乏理性认识,尚未形成融合教学内容的社会意识,导致其承担教学任务和培育价值双重使命的育人意识淡薄。其次,个别任课教师思政融合能力和教学实践运用能力欠缺,难以推进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路人”价值淡化,“放任散养”等因素影响了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部分任课教师未能改变传统教学认知,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时代价值和自身职责缺乏深刻认识[8],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而非利用课程思政元素把教学内容和价值追求有效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影响课程育人价值,无法实现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衷。

2.3 思政客体缺乏引导,内在活力难以充分激发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未能引导其主动参与,难以充分激发其参与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在活力。首先,部分任课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与价值塑造以师生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甚至缺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识,导致学生课程思政探究能力缺失。其次,师生缺乏有效交流,教与学难以合一,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繁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无法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共建合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有效推广,导致学生难以发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动性。最后,部分任课教师弱化了学情分析,不能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差异,难以发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导致思政客体引导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尚存在深化空间。

2.4 思政评价体系欠缺,共进推力难以广泛形成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保障措施、衡量标准和反馈机制[9],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存在碎片化问题,思政表现评价标准缺失,课堂教学评价模糊与泛化[10],这是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

首先,在评价组织层面,存在评价体制不完善,评价范围不明确,评价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重讲授、轻评价等问题,任课教师不关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其次,在评价标准层面,课程思政应实现何种目标,实施深度和广度如何,缺少相应评价标准,进而导致评价方式粗放,任课教师自主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最后,在评价方法层面,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仍需不断完善,如在采集何种教学内容、如何流转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教学内容等方面仍未形成共识,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评价过程尚不完善。

3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应然路径

3.1 整合聚焦思政元素,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运用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突破断层性、片面性思维定式,整合聚焦、有效提炼思政元素。针对思政元素分散问题,首先,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设计、内容融合、元素凝炼等方面融入整体性思维,依据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思政元素,整合运用、系统凝炼,使之有效地融入教学内容,优化内容设置,调整内容顺序,理顺内容框架,实现整体化衔接,以避免思政元素分散式、断层式衔接。其次,任课教师既要基于教学内容体系,凝炼、升华课程中的内源性元素,又要主动融入相关的外源性因素,提高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度,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引领相辅相成。最后,任课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找准思政元素,使之有序合理地融入教学内容,进而促进整体教学内容带有思政元素。

3.2 培育教师责任意识,深度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校体育学部分任课教师不重视学生思政教育,要解决目前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核心是提升任课教师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首先,培育任课教师主动育人意识。重构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系,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和教师合作等形式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强化任课教师认识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和育人使命,增强思政育人和德育意识的自觉性。其次,加强任课教师思政理论素养。通过与思政课专业教师沟通交流,解决自身思政困惑,深度理解思政理论知识,把握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价值培养要领,提高课程育人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后,提升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能力。任课教师应理解思政元素的通识性、灵活性和恰切性,不断创新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课堂讨论、评价反馈、实践调查和学业指导等形式培育学生育人价值。

3.3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础,唯有师生和谐沟通、平等交流、正向互动,任课教师方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所愿所求,形成师生互促、协同发展的局面,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任课教师应契合学生思政教学目标,以深邃的思政思维培育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方法,培养其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落实协同育人理念。其次,在教学模式上,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深度和广度对其进行有效分解,可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自主凝炼思政元素,分享其所体悟的思政内涵,促进其主动挖掘,领悟思政知识点,充分激发其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能动性。最后,积极构建师生互促平台,通过微信和QQ等形式为师生提供交流渠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使师生互促互进,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进而协同推进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转向“新常态”。

3.4 注重评价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注重评价反馈的引领作用,以定量化和标准化等形式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范式,及时调节、诊断、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推动课程思政有效性和创新性发展。首先,注重课程思政评价理念创新,促进评价功能由价值判断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法从经验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引导任课教师基于立德树人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回归体育教育本真。其次,加强标准和评价引领作用,通过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标准,设置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规范课程思政教学行为,明确哪些教学环节需要融入思政元素,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最后,构建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大纲、案例设计、专家督导和同行评课等层面多维度综合评价,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形成全面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运行体系。

4 结语

学校体育学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广的交叉性和较强的应用性,对其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效应。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依然缺乏深度研究。任课教师应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精准把握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断创新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教与学评价体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意蕴,以提升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