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4-05李化菊
李化菊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发病年龄较小,发病速度较快,以5个月~7岁患儿为主,一般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体温会迅速升高到38 ℃以上[1],发生抽搐惊厥,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肉的非随意性收缩,出现丧失意识或节律不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同时对患儿大脑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损害,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当患儿体温升高易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精神障碍或癫痫[2]。因而临床上非常重视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治疗一定要及时开展,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保证其健康成长。相关研究表明[3-4],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可显著提高。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50例,患儿均存在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高热惊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3.05±1.32)岁;刚入院时体温38.4~40.2 ℃,平均温度(38.14±0.34)℃,包括肺炎9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腹泻3例、支气管炎3例。对照组男12例,女性13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4.12±1.03)岁;刚入院时体温38.3~40.5 ℃,平均温度(38.35±1.34)℃,包括肺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腹泻4例、支气管炎6例。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与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相符[5];就诊时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发生惊厥时体温高于38.5 ℃;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重要器官损伤或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和认知系统功能障碍或内分泌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按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内分泌物,防止堵塞呼吸道;给予患儿吸氧,采取面罩式;抽搐反复发生,且患儿紧闭牙关情况下,在患儿口中放入压舌板,避免口唇或舌部被咬伤;在人中、合谷等穴位按压,时间2 min或3 min;采用地西泮静脉注射,抗惊厥,开展药物降温[6]。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除药物降温方式外,还应同时进行冷毛巾擦身体、冰袋、擦拭30%~40%乙醇等物理降温。但对于抽搐无法控制者,不宜使用口服退热药,若抽搐频繁、持续发生,应采取降低颅内压处理,可使用20%甘露醇[7]。②密切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每次监测结果,随时向医师报告,密切关注患儿用药后的反应,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全面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患儿的抽搐情况,包括抽搐次数和每次抽搐的持续时间,便于医师合理调整治疗方案。③高热惊厥患儿常有呕吐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呼吸道阻塞;呕吐症状严重、缺氧的患儿,应在紧急情况下给予吸氧治疗,持续低流量吸入,保证呼吸顺畅。④患儿及其父母明显存在压力、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其心理变化,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如讲解疾病知识、给予鼓励等,以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⑤患儿清醒后,可给予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营养充足,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含量高,口腔护理好,防止进一步肺部感染。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环境应安静舒适,有利于患儿的休息,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⑦患儿抽搐时,意识模糊不清,需要安全防护。用纱布包住压舌板,放在孩子的嘴里。在床边设置防护栏,防止患儿翻下床。对于反复惊厥的患儿,应安排专人陪同患儿出院后,应通知家属加强对患儿体温的监测,向家属详细讲解体温上升的早期表现,使家属尽早识别,及时实施降温干预,预防惊厥,指导家属掌握高热惊厥时的基本抢救措施[8]。
1.4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在退烧、惊厥消失、住院上时间的差异,以及复发率、疗效、不良反应(包括高热、四肢厥冷、抽搐)[9]等情况。根据发热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疗效。疗效标准:显著:患儿在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检测后基本正常;有效:其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无效:患儿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进行描述,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在退热、惊厥消失、住院上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2.12±0.13)d,惊厥消退时间(3.20±0.16)d,住院时间(6.12±0.17)d;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为(3.24±0.51)d,惊厥消退时间(6.11±0.09)d,住院时间(13.18±1.01)d。数据显示,观察组在退热、惊厥消失、住院上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7例,占68.00%;有效7例,占28.00%;无效1例,占4.00%;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9例,占36.00%;有效5例,占20.00%;无效21例,占84.00%;有效率56.00%。数据显示,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1例,占4.00%;四肢厥冷1例,占4.00%;抽搐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对照组高热3例,占12.00%;四肢厥冷3例,占12.00%;抽搐1例,占4.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0%。数据显示,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
2.4 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4.00%(1/25),对照组复发率为28.00%(7/25),观察组在复发率上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在临床上,患儿高烧后脑神经元受到影响,出现异常放电,使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导致,而高热惊厥是最常见的惊厥症状。同样各种传染病是引起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10]。高热惊厥发生后,虽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但由于突发性,患者处于意识模糊阶段时,可能会发生外伤,还会发生全身痉挛。如果患儿抽搐持续存在,会损害大脑,导致大脑缺氧。因此,患儿高热惊厥,应及时给予解热药,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尽快消除高热惊厥症状。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措施相对简单,大多是在医嘱下达后进行,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11]。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2]。在实施综合护理后,护士从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积极观察患儿病情,主动干预患儿或家属的心理状况[13],为患儿休养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显著性的减少了患儿的就诊频率并持续抽搐,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尽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退热、惊厥消失、住院上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退烧时间、惊厥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4-15]。通过制定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从疾病、心理、安全防护、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首先可以提高对病情的监测,有利于抽搐的急诊治疗,减少抽搐的次数和时间;其次,它可以缓解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依从性[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充分证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有利于病情迅速缓解;而且通过健康宣教不仅可以使家属积极正确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还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能在其出院后及时发觉惊厥复发的可能症状与简单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带小孩回医院就诊,避免了不良事件,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小儿高热惊厥通常是由急性感染引起的体温骤升,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没有明显的后遗症,但易复发。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了解其精神状态[18]。应用综合护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家属提供科学严谨的健康指导,使家长获得家庭急救知识,增强患儿体质,降低惊厥的复发率[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复发率上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说明综合护理干预集预防、控制、急救于一体,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家长的疾病意识和预防能力,从而复发率降低[20]。
综上所述,小儿高热性惊厥的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的效果更为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快患儿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