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2023-04-05郑汉升

科学咨询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思维

郑汉升

(利辛县第七中学,安徽亳州 236700)

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从外界获取到的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单一的课堂授课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师一定要更加注重两个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通过怎样的途径,支持学生构建知识”。因此,比起课本中固定的知识,教师若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一种思维能力来关注到语文知识的内生性,想必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比传统教学更加高效。因此,教师深入探究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方法是十分具有现实必要的。

一、语文思维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艺术性于一体的统一学科,作为专门研究语言的体系、历史、价值与综合应用的人文学科,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学科的设立,正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品鉴能力。语文学习获得的感性思维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因此,高中才将语文学科设为高中生必修的三大主科内容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并不是靠书本公式定理的背记与活用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的。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总结教育实践经验时都曾经说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其实这种说法就已经表明了语文思维的重要性。语文思维培养的价值在于学生能够自行体会课本或其他学习材料中语言的结构、形式、内涵蕴藉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范畴、深度与精度[1]。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学生似乎天生就具有一种“语言天赋”,通俗点来说就叫作“语感”,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接受能力往往是比较快的,这足以说明,语文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思维能力可以分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论证、判断、抽象、形象等多个方面。传统语文教育中所看重的学生学习效率与知识接受能力,正是被思维能力所囊括的一小部分。因此,教师只有找到有效的思维构建方法,让学生可以自发地形成一种知识体系,从学习材料中根据已有的体系结构有效地处理接受知识,从而形成一种学习习惯,才算得上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后,学生就可以将课本外的知识也按照同样的方法内化处理,最后演变为一种学习行动力。因此,总的来看,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显著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效率。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固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

高中语文课本选材往往都是些涉及写作背景复杂、思辨评判意味较重、强调思想感情、语言形式丰富的课文。课文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这也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我们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新课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高中现代文阅读的学习阶段,必须要掌握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能力,并能够从关键段落、关键语句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收获启示。从这些要求来看,新课标在语文学科中的变化,就是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考查学生对不同材料的分析能力和独特见解。但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理解分析的却少之又少,多数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拿高分,往往都是将课本中关于作者思想感情、段落语句鉴赏直接以现成的材料形式让学生背记[2]。在这样刷题型、训练解题套路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自己的独立看法和见解,即使出现,也会被教师以与标准参考答案不符而直接否决掉。这种教学模式未考虑过学生的见解是否具有一定合理性,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观念滞后,课堂缺乏主动交互

现代教育界达成的一个广泛共识就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环节,都必须要将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学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正在运作,只是当前的知识积累水平还未能达到解决该问题的程度,而解决问题仅仅能够看出学生的知识体系本身存在问题。但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教师讲授的学习模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惰性思维,总是人云亦云、墨守成规。这样的学习模式下,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会慢慢流失,学生还会极为依赖教师的引导帮助,一旦出现问题,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这样的语文教学环境下,由于缺失了语文素养的关键思维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自然难以独立解决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语文科目的高考试题中,课本之外的材料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学生在面对这些教师从未讲授过的材料时,若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来形成语文思维,那么解题自然是无从下手的。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策略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是最能直接验证“读书破万卷”这条学习真理的学科,只有通过广泛地阅读来让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量级,升级为质变效果,才会有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极力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一些具有一定艺术地位的文学经典,如鲁迅的杂文、老舍的散文等。通过广泛多样的阅读,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熟悉多种不同的情感表达类型与用词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语感”。这种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蕴藉的敏锐程度。拥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在一段材料的通读中,往往能获得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息量。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精读品读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摘抄一些美文、精句,学生若是能够将这些美文、精句应用于写作中,一定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

鼓励学生去读课外书并不是泛泛而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在讲解课文《苏武传》时,新课标的推荐课外知识读物是《汉书》,那么在学生阅读《汉书》这种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查找《汉书》中其他人物列传里哪些语句包含了与课文《苏武传》相同的实词、虚词、句式,或动词的意动与使动用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按照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将自己读过的现代文句子翻译成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部分——阅读理解,之所以教学效果不佳,正是因为学生不具备语文思维能力,所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的概念定义,当考试中出现学生未曾读到过的新材料时,学生仍然不能理解字面意义下隐含的思想感情。我们拿人体来当做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语文思维的作用,若把思维能力比作人的中枢神经,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这个躯干的各种反射能力。我们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发、自觉的行动模式,完成非条件反射,而不是一种基于固定框架内的条件反射。

(二)营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有利环境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设问、组织辨析讨论、课上品鉴等手段,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尽量不以参考答案为标准,尝试让学生自由发挥,抒发自己的见解认识,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得到锻炼,二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高中的现代文阅读学习中,重点考查了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以及体裁、文章思路、措辞习惯等语言上的甄别品鉴能力。许多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试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其中,部分试题在教学研讨中存在争议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恰恰说明当前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见解,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

要想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思维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提高,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基于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表达心中的想法与认识。为此就需要教师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典型与作品形象的有利环境,让学生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但以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不注重课文写作背景的具体介绍,而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这显然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3]。就以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学生在阅读之前,能够获取的写作背景信息特别有限,可能仅仅知道鲁迅是一位地位颇高的杂文作家,那么学生一定无法理解文章中在哀思情感背后的隐含抨击。若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先了解课文背后的“三一八惨案”的始末以及当时的国风民情,再结合鲁迅的行文风格特点,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深刻理解课文的真正主旨意图:寄托哀思的基础上,悲叹庸人容易忘却革命者的牺牲,愤恨国人思想麻木不仁,并警示人们要记住血债,表达作者与敌人势不两立的革命决心。

(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美的表达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多投放一些能够刺激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案,如,小组学习的合作分享、多媒体融合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如,在古诗词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积累较少,导致学生不理解其中的“意境”“意象”,经常难以表达出其中的精句或者用词上的妙处。这需要教师搜集教学资源来为相关的诗句进行配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描绘景象的独到美感,而不是将参考答案中写出的个别字词用法直接拿出来宣读。

例如,人教版高中鉴赏课《春江花月夜》一文中,诗人张若虚在用词上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以江河为场景描述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晚春江上月夜图。尤其是尾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看似颇具雅韵气息的一句,实则是与前文书写游子羁旅的离别思愁形成呼应。该篇的授课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字句来认识到其中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多搜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如江上月景图的配图或视频,并让学生找出诗句或词组与图片中的哪处景物相对应,让学生理解这种仅仅用寥寥数字就能描绘一种横绝景观的语言妙处,并细致体会其中用词的意境美感。

(四)提高教师的语文思维教学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很多教师的关注点都在如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分数上,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包括家长在内,也只在乎学生的分数。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在繁重的题海中挣扎,教师也不断丢出新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这对于语文习惯的培养则毫无作用可言。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也为对学生的日后成长起到促进作用,督促学生做什么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而是应该去督促教师进行转变。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也应着重选聘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通过语文教学带动全体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五)注重语文思维培养的长期性

语文思维的培养是靠日积月累的熏陶,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将语文思维的教学贯穿始终,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依靠加强学生的阅读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思维的价值在于发掘语言的形式美、结构美和蕴藉美。要想让学生真正将课文的内容完全消化理解,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就需要通过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来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收集与表达应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