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专业课程创新实践
——以舞弊审计课程为例

2023-04-05李华

科学咨询 2023年3期
关键词:舞弊目标课程

李华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2]。课程是教学的基础单元,也是高等教育创新的抓手。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科技革命时代的多元碰撞,对审计学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通过课程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审计战线提供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创新人才、智库人才等高端人才资源,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攻坚课题。基于这样的思路,南京审计大学舞弊审计教学创新团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

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是检验课程创新成效的重要指标。重新梳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程创新中,高质量的学习应作为中心环节。高质量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教师的功能则是依据人才培养的顶层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做好课程内容设计、过程方法创新和评价反馈体系等方面的工作,推动高质量学习行为的实现。

(一)课程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路

课程目标首先要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他们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统一。在“以人为本”的教改思路下,专业教育不能定位成流水线制造过程,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个性化因素通过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加以体现。就舞弊审计课程而言,该课程接触的是第六学期的本科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进入到了职业规划和综合素养提升比较理性的阶段。他们对课程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学习考试的定位,更希望能把课程与个人规划结合在一起,因此,该阶段的学生对课程在提升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应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专业培养和学生自我构建相融合的逻辑思路,舞弊审计课程的目标界定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三维教学目标。

(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内涵

按照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研究,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认知领域又可以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大认知层级”。传统教学目标比较侧重于认知和动作技能层面的教学目标设计,直观表现为设计时大多以了解、掌握、应用等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导向,而对教学的情感目标及知识目标的多元性涉及较少。基于对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的思考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践的客观要求,舞弊审计课程提出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三维教学目标[3]。其具体内涵表现为:

1.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强化情感教育目标

情感教学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情绪、情感、思想的渗透、交流、影响以及培育的综合过程。因为情感相对于知识来说具有边界模糊、个体差异大以及难以量化等特点,所以是传统课程目标的薄弱环节。“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重视学习过程对学生情绪感情、道德情操的感召。社会主义新时期,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被赋予了更加积极而广泛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引导学生信仰、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健康、积极、乐观的个人价值目标,是课程需要传递的情感教育主旋律。情感教育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将情感理念生搬硬套地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潜移默化、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因此,舞弊审计课程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现为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并通过感受、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逐步实现。

2.以知识传递为抓手,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社会环境的变迁带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做好战略型人才的储备。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立体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综合素养:既要在某一领域具有知识的深度,也要对相关学科群具有广泛的涉猎;既要对书本基础知识有扎实的功底,也要具备思辨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人才培养目标都要具体体现在大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且以课程为抓手搭建科学协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照布鲁姆“6大认知层级”,学校对舞弊审计课程知识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分类、分级的教学目标设计。其中,识记、理解、运用属于低层级的认知目标,主要是对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属于低阶能力训练,也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而分析、综合和评价则属于高层级的认知目标,满足学生对高阶能力的各种需求,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要掌握必备的舞弊及舞弊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审计方法,更需要在传统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创新,从而实现个体知识结构的重新搭建,能对具体、差异化的案例设计出合理的审计策略。

3.以职业技能为突破,提升动手实操能力

纵观历年的就业难问题,除了就业人数激增和就业岗位有限之间的客观矛盾以外,高校输送的人才规格与社会工作岗位之间的不匹配也是导致出现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就业环境,为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谋求发展优势。因此,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应用操作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支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亟需突破的一个瓶颈。传统专业课程偏理论教学,动手操作内容往往与课堂教学相割裂,有的老师认为应用操作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会占用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而不愿意介入应用操作。因此,课程目标的创新思路是重视实操环节并加强其与课程理论内容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能同时得到培养。在实操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通过演示观察(知觉)、模仿练习(模仿)、独立运用(操作)、熟练掌握(习惯)四个层次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逐级提升。

二、舞弊审计课程创新的具体举措

(一)课程内容的创新

课程内容是教学的核心素材,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知识框架、能力特点,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例如:在时效性上,舞弊审计课程所有涉及的规范直接对标国际和国内最新的审计标准、审计规范,并且随着这些规范的不断修正,课程内容也在进行及时地跟进。课程教学的素材选择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尽量选择近三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舞弊案例、学生关注的社会事件等作为课堂问题的切入点,这些鲜活的案例会使课程更加紧贴社会现实,更加符合学生的关注点,从而便于教师有效调动课堂的气氛。再例如,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也做了创新。近些年,很多高校也逐渐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开设了舞弊审计课程,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财务报告舞弊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比较侧重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南京审计大学的舞弊审计课程依托行业平台优势和专业设置大而精的特征,不仅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还对目前审计工作比较关注的资产侵占、小金库、贿赂等腐败现象进行了介绍,兼顾了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会面临的舞弊问题。内容创新的另一个具体体现为教材的创新。南京审计大学的舞弊审计课程根据课程定位和学生知识结构的特征,量身打造了舞弊审计教材。该教材在框架设计、内容编排以及使用方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习惯。例如,增加了拓展性的电子资源打造立体教材。学生可以通过扫维二维码的方式去学习配套的案例资料,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拓展性的学习资源,或者做对应的习题,甚至还可以去看相关的视频资源,既丰富了教材的信息量,也提高了学生使用教材的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路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有主观主义的特征,侧重于“教”,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灌输过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法要能够有效传递教学内容、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舞弊审计课程进行了分层教学尝试,针对不同能力需求和重要性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对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学的基础知识,主要采用课前引导自学,然后通过翻转课堂、课外阅读的方式进行检查和总结,避免在课堂上对简易知识的大量灌输。重点知识、重点概念由老师讲解,学生围绕重点知识和概念进行课堂案例讨论。案例讨论除老师进行主导介绍并启发提问外,每个学期还有若干次的小组分享活动。小组分享必须以团队形式完成,学生要准备案例、制作PPT和上台讲解,讲解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听众、组织讨论的方式带动其他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小组分享活动在完成案例教学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综合分析、仪表仪态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对于课程中操作性比较强的环节,舞弊审计课程会要求学生进行六到八个学时的实操训练。实操训练除了传统的会计审计教学软件以外,还积极开发了虚拟仿真平台,利用沉浸式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此外,舞弊审计课程也对课堂教学比较头疼的电子产品进行了尝试[4]。创新的基本出发点是尽量凸显电子产品的工具性,让学生意识到电子产品不是娱乐工具,而是学习的助手。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创新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利用电子产品进行一些课堂的即时反馈。比如,课前事先在问卷星平台上设计几个客观题,在开展翻转课堂或者即时的随堂小测验时,通过让学生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作答和即时评分反馈,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掌握情况。课堂上,教师可以主动要求学生把手机拿出来查找资料,比如,寻找关键概念,查找公司的背景、现行规定和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等,督促他们能及时地跟进课堂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如何利用电子工具和网络资源去查找到有效的资料。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产品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每个学期,教师都会建立课程的QQ群或者微信群作为师生沟通的重要平台,这些平台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补充。这种虚拟的沟通形式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社交习惯,有时候也可以缓解少部分学生与老师面对面沟通的胆怯心理,同时也更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效果检验的活动。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就是作业与考试,分别代表了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传统观念认为: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评价是工具,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环节。因此,教学评价环节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设计上。例如,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采用了半自主的作业,扩大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对部分作业采用选做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偏好在教师给的若干作业题目里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作业。此外,在评分主体上,把部分评分权交给学生,利用学生互评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师的工作是制订科学的互评评分标准,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组间的交叉互评。学生对照评分标准,按照评分的得分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如果评分过低或者过高的,要求进行文字说明。如果观点有争议,则由任课老师组织双方进行讨论确定。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负责、客观、公正的基本素养[5]。另外,课程平时分操作过程中一直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遵循公平的原则。在期末,教师会把各位同学的平时分以列表的方式发在班级群里,学生加分、缺勤、扣分的情况一目了然。这种操作跟课程内容中的反舞弊机制是相呼应的,对学生也是正确价值观的倡导,能打消个别同学索要分数的投机心态。

教育改革的着眼点更加关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深入高等教育本质,更加关注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的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起步点,也是检验教育改革落实情况的最基础单元。课程的创新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搭建个人发展的扎实平台,还可以弘扬学校品牌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同时,课程的创新实践还能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因此,教师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教育的本质规律、积极探索和推进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课程创新的路径是高等教育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课题。

猜你喜欢

舞弊目标课程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