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在戏剧教学中的探究

2023-04-05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鲁侍萍娜拉思辨性

陈 晨

(合肥市第六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一、什么是“思辨性阅读与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语文学习需完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

该任务群的重点一为阅读,二为表达。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陆志平指出,思辨性阅读的重心应当是“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而表达就是口头阐述和书面写作。

《课标》提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可以这样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依托的主要文本,是论述类文本和时事新闻。但思维活动绝不仅仅局限于论述类文本教学过程。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创造性表达,也需要思辨过程。在思辨性阅读学习内容中可以创造性地引入非论述类文本,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思辨性阅读不单单是一种文体的阅读,它可以贯穿在整个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之中。

非论述类文本文体繁多。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戏剧这一文体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因为其在教材中占比较小,且考试很少考到。但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是,戏剧之于思辨能力的提升,有着天然的优势。

狭义的戏剧是指剧本,剧本的三要素为人物语言、冲突和舞台提示。文本主体为人物对话。精彩的人物对话,正是隐藏在语言背后,观点和逻辑的交锋。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分析人物的对话,其实就是分析对话背后的逻辑思维方式,可以说,戏剧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非常好的文本载体。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一共入选了5部戏剧,分别是:中国古代的《窦娥冤》,中国近代的《雷雨》《茶馆》,外国的《玩偶之家》《哈姆雷特》。

这5部戏剧的范围恰好囊括古今中外,都是文学史上较为经典的作品,虽然只是节选,但人物对话部分,观点和逻辑的交锋十分精彩。

这些戏剧中的对话,都展现着思维的火花,但是很可惜,笔者查阅了网上的论文资料,发现少有教师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角度发掘文本价值。“至于作者阐述观点的逻辑,是我们之前的课程学习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基本不被师生考虑。”因此,笔者尝试拓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文本,以戏剧为研究对象,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思辨性阅读戏剧的重点

思辨性阅读的重点,就在于分析作者阐述的观点和逻辑。这也是思辨性阅读的主要文本类型,要么是论述类文本,要么是时事新闻。因为论述类文本从文本特征来看,构成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一篇优秀的论述类文本,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点突出,文本内容各部分紧密联系。

相对于论述类文本,戏剧台词则没有清晰的论点,也没有明确的论据,内容不够紧密连贯。对话还具有散漫和偶发性的特点,可能因为人物或者意外事件的插入,原本的对话被打断,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以上戏剧对话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思辨性阅读,相反,找出隐藏在对话背后的观点和逻辑推理,对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人物对话都在一定的语境下展开,每一段对话的背后,都是观点之间的碰撞、逻辑之间的交锋。而戏剧冲突,正是人物的行为逻辑和语言逻辑之间的冲突。

因此,思辨性阅读剧本的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剧中人物的观点、态度、价值观,以及研究剧本人物如何利用逻辑技巧,展开观点,说服对方。通过研究逻辑推理过程,找到隐含前提,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剧中人物,而且能够深刻理解戏剧冲突的本质和时代意义。

三、思辨性阅读与写作以逻辑知识为基础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一文,介绍了专业的逻辑知识和理论。但教学指导中提到:“专设单元不能取代教材的随文布点和教师的随文渗透。单元教学和随文教学应该相辅相成。”

而戏剧文本中大量的对话,恰是逻辑知识运用的鲜活载体。教师可以跨单元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逻辑知识,研究戏剧对话,发现人物语言潜藏的逻辑谬误、推理形式及论证方法,最终探究人物语言背后所持的态度、价值观,发现矛盾的本质。

(一)逻辑定律

在《雷雨》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相遇,鲁侍萍忍着内心强烈的情绪,试探周朴园,戏剧张力达到极致。节选部分中,鲁侍萍多次试探周朴园的依据,就是词语的多义性,即双方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

此外,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解事情的程度不同,因而两人的推理过程也不同。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已经死了,这是他展开谈话推理的依据,当他突然知道站在眼前的人是鲁侍萍,他震惊了。

周朴园: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周朴园很震惊,问鲁侍萍来干什么,问的是来的目的。鲁侍萍其实感叹的是命运弄人,并不是自己主动来周家。但是周朴园理解错了意思,认为鲁侍萍是受人指使,过来要钱的。这就违背了同一律。

在《玩偶之家》中,也有大量的对话,体现人物对逻辑定律的运用。

海尔茂: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娜拉:后来危险过去了——你不是怕我有危险,是怕你自己有危险——不用害怕了,你又装作没事人儿了。

海尔茂说如果娜拉遇到危险,自己会不顾一切救娜拉。然而当他看到了欠条,海尔茂又说男人可以牺牲一切,但是不包括名誉。这话前后矛盾。结合上文的语境,海尔茂的话犯了不矛盾律。

娜拉看到了海尔茂的虚伪,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前后矛盾之处,海尔茂危险时优先考虑自己,只有在安全的时候,说奉献牺牲。再如,海尔茂一直想要驯服娜拉,他提到了妻子的义务,甚至以法律和道德来要求娜拉放弃自己的人格。

(二)逻辑谬误

在《玩偶之家》节选部分中,海尔茂和娜拉经过了两次戏剧突转,在收到信件之前,海尔茂对娜拉非常宠爱,喊她“小鸟儿”“小宝贝”,然而当他看到信件,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被威胁时,他撕破了脸皮,辱骂娜拉。

海尔茂:这是什么话!你父亲和我这么爱你,你还说受了我们的委屈!

上文娜拉说的委屈,是不被人理解、没有独立的人格,出嫁前,被父亲剥夺独立人格,出嫁后,又成了海尔茂的依附品。然而海尔茂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偷偷转变了话题,把“理解”混同于“爱”,把过错又推给娜拉,认为娜拉是不知好歹,这实则属于逻辑上的“偷换论题”。

海尔茂:你真不讲理,真不知好歹!你在这儿过的日子难道不快活?

当娜拉说自己没出息,像个叫花子,海尔茂的回答同样偷换概念,把人格独立的要求和生活的“快活”状态等同起来。

后来海尔茂和娜拉谈到教育的问题,他敷衍娜拉,说“现在是受教育的时候”,但是娜拉却追根究底,问教育的对象,海尔茂仍然敷衍了事回答说“两方面”,这实则犯了“笼统概括,模糊其事”的错误。

(三)推理形式

在戏剧中,除了逻辑定律和逻辑谬误,还有非常多的推理过程,这其实是同学们分析戏剧语言的重点。通过推理过程,发现戏剧人物的潜台词,并且发掘人物背后的立场,从而抓住戏剧冲突的本质。比如在《雷雨》中,

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这句话其实隐藏了两个推理过程:

大前提:你的性情没有改,还是很温顺。

小前提:以前的性格很温顺,不会来敲诈。

结论:现在也不会来敲诈。

大前提:鲁贵是个不老实的人。

小前提:这件事是个丑闻(隐含)。

结论:他知道了肯定会来敲诈。

所以这既是一种试探,一种担忧,也同时表达了意图,周朴园希望鲁侍萍能够守口如瓶,不要告诉鲁贵真相。鲁侍萍瞬间懂了周朴园的意思,直接打消了周朴园的疑虑,告诉周朴园自己不会告诉鲁贵真相。

《雷雨》的语言张力,正是埋藏在语言背后的底层逻辑造成的。学生如果能够读到这一层,对提升思辨阅读能力非常有好处。再如《玩偶之家》里,也有逻辑推理的过程。

海尔茂: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娜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这段对话非常的讽刺,也非常的耐人寻味。首先是海尔茂的话,包含了隐含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男人不能为心爱的女人牺牲名誉。

小前提:我是男人,你是我爱的女人。

结论:我不能为你牺牲名誉。

隐含的前提: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和价值不一样,女人的价值不如男人的名誉。

而娜拉的话也包含着推理:

大前提(隐含的前提):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小前提:女人为男人牺牲名誉。

结论:男人也应该为女人牺牲名誉。

隐含的前提:男女平等的人格和付出。

如果学生推理出两人对话的隐含前提,则会发现,两人矛盾的实质是对平等和人格完全不同的理解和立场。

以上举例只是教材所选戏剧中众多精彩片段的一部分,但是从思维定律、思维谬误和推理形式上,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思辨性写作要铺设好写作情境

思辨性表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口头表达(此处不作叙述);另一个是随文创意写作,这是思辨性表达的重要环节。

思辨性阅读与写作要求学生“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多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对写作情境进行思辨性阅读,厘清概念的区别,能够把握作文材料背后的隐含要求,正确地审题立意,并且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

写作环节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在于写作情境的创设,要结合文本,为学生的思辨性写作铺设好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会写、有东西写。

以《玩偶之家》为例,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探究娜拉的形象以及离家出走的原因后,可以设计随文创意写作,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假设学生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女士同娜拉经历类似,偶然阅读戏剧《玩偶之家》,被娜拉触动,也萌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但她与娜拉不同,非常纠结和迷茫,不知道是否要离开,请同学们给她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议。

题目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要看到该女士和娜拉的共性,还要看到其与娜拉的不同点,除了家庭关系的独特性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代特点不同。题目隐含的信息是,这位女士生活在当今社会,相对于19世纪的欧洲,当今的社会有各种政策和福利,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娜拉出走之后,前途未卜,故无法给出一个答案。到了具体的情境中,出走不是唯一的选择,学生可发散思维,理性思考,给出更加客观理性的建议。

从学生的随文写作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非常理性。很多学生看到了《玩偶之家》和当今中国社会不同的时代特征,有的学生充分考虑了家庭关系,从子女关系、沟通方式、法律援助、社会机构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也体现了当代学生对时代的观察,以及人们选择的依据和意义。

回顾已学逻辑知识,分析戏剧人物对话背后的逻辑思维,再附以随文写作,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当然,将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引入高中戏剧教学,还有很多不足,笔者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鲁侍萍娜拉思辨性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勇敢出走的娜拉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