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04-04申丽萍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高效课堂

申丽萍

摘   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低年级的科学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教学,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立场,活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关注教学细节。

关键词:低年级科学教学   高效课堂   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立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活化教学内容

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学生若对科学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要避免内容的抽象化,尽量活化教学内容,使其具体形象化,变得直观生动。

(一)内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说:“过怎样的生活便受怎样的教育。”生活场景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物有着深厚的情感,在生活中会受到熏陶与感染。生活是真实而具体的,当科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时,会给学生一种亲近感,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兴趣。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从学生身边选取科学素材,将科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探寻科学。比如,在教学《盐和糖哪儿去了》时,笔者选用的探究活动材料都是生活日用品(红糖、食盐、面粉、食用油、洗衣粉等),这些材料学生再熟悉不过。再如,在学习“用搅拌方法加快溶解”时,笔者设计了给客人冲糖水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先用筷子搅拌,然后尝试用玻璃棒搅拌。

(二)问题的情境化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问题是科学的核心,科学探究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活动。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呈现问题的方式影响着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一般不会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将问题融入情境,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使科学教学内容形象化、情感化,进而诱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故事情境时,教师既可以采用讲述法,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媒体设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故事,以增强视听效果。比如,在教学《盐和糖哪儿去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故事《小毛驴过河》:小毛驴背着一袋糖和一袋盐过河,结果上岸时,小毛驴感到背上的糖袋和盐袋变轻了。有趣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引出了科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丰富教学形式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表现,他们习惯在玩中学习,在做中学习,不喜欢中规中矩地听教师讲课。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效。

(一)游戏教学:玩学合一

玩是孩子的天性,低年级学生以玩为主,在他们的意识中,学习就是玩。游戏如同学生的生命,能够带给他们快乐,愉悦他们的身心,让他们思考。游戏教学迎合了学生好玩的心理,能够把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把科学探究融入玩乐之中。这种“寓学于乐”“玩学合一”的教学形式,是最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笔者采用游戏化教学,实现“玩”与“学”的融合。比如,在教学《玩转小水轮》时,笔者让学生自由地玩,让小水轮转动起来。针对这个环节,笔者设计了“吹转小水轮”“拨动小水轮”“水冲小水轮”三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探寻使小水轮转起来的方法,从而懂得水流有力量,为接下来探秘“小水轮转动的快慢”埋下了伏笔。在实施游戏教学时,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游戏的娱乐性,要注重科学的探究性,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探究学习。

(二)体验教学:做学融合

“以身体之,以心悟之,是一种深刻的浸润。”实践是迈向知识大门的通行证,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解决。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亲身去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感悟。真正的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操作。只有真正“做思融合”“情智合一”,才是最有效的体验。基于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做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思考理解,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笔者经常开展体验式教学,实现“做学融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玩泥巴》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泥土,不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捏一捏、做一做,学生就无法获得丰富的感知,就不能感知泥土的特性。

(三)合作教学:“群学共享”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共学已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将若干个体组合成一个个学习小组,以共同体的方式开展学习,不但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实现了交流共享,而且激活了个体潜能,放大了个体力量,增强了合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合作学习契合低年级学生心理,低年级学生好表现,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本领。因此,他们更爱好群体活动,愿意与同学一起探究学习,相互协作,分享方法与经验。在科学课堂中,笔者经常开展合作教学,或小组讨论,或分组实验,或集体辩论,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群学”。比如,在教学《玩转小水轮》时,为了探究水量大小、水位高低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笔者采用合作教学,让各小组自行猜测,讨论实验方案,动手操作。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小组合作的经验,一开始不太会合作学习,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为学生加油助力,帮助各小组完成实验。

三、 关注教学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都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在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关注一些教学细节。比如,整堂课的活动设计应当具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分层推进;探究活动要由易到难;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呈现科学探究活动器材时,教师不宜一下子把实验材料都摆在课桌上,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他们的实验。对此,教师应当把材料分先后提供给学生,在做完某个实验后,及时把器材收进抽屉,再让学生拿出下一个活动的材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可以强一些,在学生实验操作前,要主动示范讲解,让学生规范操作,把一些操作的要领和注意点告诉学生,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方法。

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关注教学细节,进而缔造高效课堂,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艺.有趣有思、有乐有智——打造高效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的措施研究[J].第二课堂(D),2020(6):42-43.

[2]徐燕,曹温庆,张煜,等.小学科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8):45-4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李港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高效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