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少先队活动课模式

2023-04-04向彦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向彦

摘   要:生命化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辅导员要善于将生命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中,基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少先队活动课模式,真正从个体出发,建构生命化发展的课堂,激扬师生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少先队活动课   实践研究

生命化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品格教育、死亡教育、个性化教育、环境教育、挫折教育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内涵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正确认知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美好,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教育是生命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中,生命化教育不仅是德育的范畴,还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少先队活动课为生命化教育提供了新契机和新平台,以实践活动、生命课程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优秀的行为习惯。

一、自主管理,丰盈自我生命成长

生命化教育是培养具有鲜活个性的人的教育。辅导员要深入开展少先队生命化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注、尊重、爱护、欣赏、敬畏生命。

少先队活动课是由少先队组织的,少先队员是活动的核心与主体,我们要把活动课的主导权交还给少年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先队员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少先队活动课来学会自主管理,完善生命发展,激发生命潜能,追寻生命价值,丰盈生命成长。

二、主题孵育,开设生命主题课程

(一)构建生命化课堂样态

不管是辅导员还是教师,在课堂上都要充分挖掘儿童的生命潜能,尊重个体差异,和每个儿童平等对话,开展生命化教育。

平等尊重的生命化课堂可以让师生平等地沟通、交流,教师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儿童,注重人文关怀,使儿童的生命智慧得到质的生长。

(二)开设生命化校本课程

生命化教育要秉承生活化原则,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活动要能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衔接起来,真正做到让课堂回归生活本真。因此,辅导员要善于与学校教师合作,开设生命化教育校本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如开设校园活动课、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生理健康课程等,让儿童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彰显儿童生命的完整性、独特性和发展性。

学校可以将生命化校本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课模式,对儿童开展生命关怀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后的社团活动课时间,让科学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生命纪录片,共读关于生命科学的科普绘本;让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指向生命安全的课程,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体验活动,如沙盘推演、青春期团辅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积极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困难。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阳光心灵驿站”,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通过点对点沟通、一对一辅导的形式,了解儿童的内心状态,并及时进行干预。学校的心理教师还可以通过早读晨会、专题讲座、知心信箱等途径,积极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及健全人格培养工作。

(三)开展常态化生命教育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学校橱窗、广播、少先队队报等进行生命化实践活动的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学校也要通过开展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提醒儿童生命的可贵。例如,开展“5·12”地震演练活动、“9·18”防空演练活动、防溺水防触电活动,以及“防火防灾”专题培训活动等。生活化的活动往往比课本上的案例更加真实生动,儿童更容易接受并牢记于心。

三、多元融合,开展生命体验实践

(一)融合劳动科学,收获生活体验

生命化教育就是生命之间多彩、丰富、鲜活的对话。为了让少先队活动课真正发挥价值,辅导员可以融合劳动教育。例如,通过学校开设的小型“养殖基地”,让学生体验养小动物的乐趣;通过学校开辟的“种植基地”,让学生体验种菜施肥的快乐;通过学校的“鱼塘基地”,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感受生命的缤纷色彩。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合生命化教育,组织学生到森林公园、湿地进行观鸟、植物生态调查等活动,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会生命的美。少先队活动课要切实探寻儿童的内心需求,让生命化教育生根发芽。

(二)融合综合实践,体悟生命实践

只有让儿童去亲身经历、体验,用生命去真实地感受,他们才会从心底体悟出生命的珍贵价值。近几年来,疫情的肆虐使得万千国人负重前行,不少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奔赴疫情前线治病救人、服务人民,学校要结合相关时政,开展生命化教育,磨砺儿童的生命意志,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

(三)融合节日德育,激扬生命能量

学校要积极从儿童的个体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创设合理的情境,开设少先队活动课,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促使儿童感悟生命的价值,让儿童学会生活、认识世界、热爱生活。

例如,在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可以开展融合生命教育主题的庆祝活动,通过举办生命教育情景剧表演、“缤纷生命,精彩人生”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儿童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包粽子,送粽子”“月饼制作课堂”等精彩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能量,让学生用积极、热情、开朗的姿态面对生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学校可以组织儿童到当地敬老院陪伴老人,助力儿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社会观及情感价值观。

四、搭建平台,升华生命价值内涵

学校应积极搭建社会平台,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召集家长志愿者、开设家长研究论坛等,开展生命化教育主题课程,拓宽生命化教育渠道。

学校可以组织“爱心小使者”走进社区,进行“手拉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生命成长故事讲述活动;还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开心农场”“红色驿站”社会实践基地体验活动,让儿童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生命化教育的深入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少先队活动课这一有效载体,使儿童在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主题课程及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參考文献:

陈明斌.加强少先队员使命感、光荣感和责任感途径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9):114-116.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顺安中心小学)

本文系2022年安徽省少先队研究课题“生命化教育视角下少先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AS202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