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察力: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2023-04-03王晓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独特性班主任

【摘 要】教育的敏感和觉察比教育技术更加重要,班主任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觉察力,看见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教育情境的独特性和每一个人生活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为。班主任只有正确觉察学生和班级的发展需求,才能引导学生按自己的生命节奏生长,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班主任;觉察力;独特性;教育情境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40-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00)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小龙最近脸色苍白。

小宇的桌子底下经常会出现一堆白色的纸巾。

坐在第一排的冰冰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站起来。

只要一有时间,小昊就会去学校的树林里、假山上、池塘边玩。

小浩上课的时候不光对老师挤眉弄眼,还经常跟同学眉来眼去,下课总是调皮捣蛋。

…………

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些教育情境。面对这些教育情境,我们能不能看到学生的独特性?能不能根据已有的知識或经验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没有想一想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班主任对教育现场和教育情境能否有敏锐的觉察力是关键。

一、班主任的教育觉察力

教育现象学专家李树英教授认为:优秀教师还有一种比“知识渊博”更为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教育情境有敏锐的觉察力。

觉察力是一种超乎平常的能力,是能够“见到别人未见之处”的能力。《觉察力》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般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在我看来,班主任的觉察力,就是指班主任在面对具体的教育情境时,能够从教育学的角度——一种区别于父母、他人而独属于教育者的视角,识别学生在此情境中的成长需求,并迅速做出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同时还要对独特的情境进行分析,辨别和提炼有用的信息,找寻“独特”背后的根源,敏锐地捕捉学生成长的密码,为学生的后续成长“把脉问诊”,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

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技术层面的培训,专注于研究如何把书本内容更有计划、更高效地传输给学生,如何把学生管得“听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抽象的人”和“客观的事件”。真正的教育呼唤我们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提醒我们关注教育中一个个具体的人,关注具体人在具体情境中鲜活的生活体验,并即刻回应“对这个学生,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

二、班主任应该如何觉察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觉察学生?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即“用什么去觉察”和“觉察什么”。在我看来,班主任首先要调动身体感官,其次要关注不同场景下的觉察重点。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觉察。

一是用眼睛觉察。班主任要“眼观六路”,不仅要看得多,更要看得细。班主任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发型、衣着的变化,适时进行关心;留意学生的脸色及精神状态,及时询问身体情况;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留心跟进。当然,除了关注学生在教室里和课堂上的状态,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室和课堂之外的状态。

二是用耳朵觉察。班主任要“耳听八方”,不仅听得广,更要听得细。班主任应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从而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认识。班主任要正确分辨学生、家长、教师的“话外音”,或“话里话”。

三是用心觉察。“觉察”不仅仅要用眼睛“察”,还要用心“觉”。在看到和听到的表象之外,班主任要体察学生的内心感受,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例如:学生小昊经常逃课去学校的树林里、假山上、池塘边玩,低年级时,班主任为了防止小昊“失联”,便请两名学生随时跟着小昊,提醒并监督他。升入三年级,新班主任没有再让学生跟着小昊,而是主动找小昊聊天,了解情况,小昊说出了自己经常逃课的原因是“学习太无聊,学校太没劲”。抓住这条信息,新班主任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学生还有不少,于是班主任想办法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好玩的主题乐园,并且定期在班级里举行各种活动,让学习变成充满惊喜的挑战……这之后,小昊再也没有逃课,甚至生病了还要让家人送他来学校上课,原因是“学校里好玩”。有觉察力的班主任总能非常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发展需求,并给以适时适当的帮助。

三、班主任如何培养自己的觉察力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做班主任是需要天赋的。”这里的天赋就包括觉察力。的确,有些人天生就对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很敏感,事事都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这样的人一旦成为教师,往往更容易体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那么,不具备这样天赋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我以为,班主任的觉察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当然,这里的“培养”更多的是指“自己培养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谈及班主任专业成长时,经常提及“自己培养自己”,意思是“教师成长,不靠别人,靠自己”。李老师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始终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天找一位学生谈心、每天思考一个教育或者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看来,正是几十年不间断地践行“五个一”,才有了李老师对学生、对班级和对教育的觉察。那么,班主任如何培养自己的觉察力呢?

首先,保持好奇。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始终对学生和学生的世界、对生活和生活体验保持一种好奇和兴趣,并以研究者的态度对待他们,时常追问一个“为什么”。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观察和倾听,和他或他们互动,给予他或他们指导反馈。

其次,阅读专业书籍。班主任除了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之外,还可以阅读他人的教育经验及育人故事。当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便会产生一种敏感性和觉察力,会主动思考学生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怎样做对学生更有意义?例如:小浩因为被之前的几任班主任贴上“调皮捣蛋”“不可救药”的标签,辗转换了两所学校。在第三所学校,他遇见了婷婷老师。婷婷老师发现,小浩经常会对着人挤眉弄眼,嘴巴还会不由自主地抽动,她没有急着给学生下定义,而是更加认真地观察小浩。她发现,小浩吃饭时拿勺子的手也會时不时地抖动,这些细微到不易觉察的异常引起了婷婷老师的警觉。心理学专业书籍阅读积累的知识告诉她:小浩并不是真的恶意捣蛋,而可能是“生病”了。于是,她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大医院检查一下,果然,小浩被确诊为“抽动症”。终于,在医生和老师的帮助下,小浩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并逐渐建立自信,慢慢融入班集体生活中。

最后,经常反思。教育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班主任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质疑。如果我们能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有益的反思,就会形成一种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和果断性。班主任的反思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甚至包括对反思的反思。当然,这需要我们关注教育生活的体验,不断审视自己的立场,时常想一想:孩子的体验是什么样的?我的做法是不是科学?就像婷婷老师对小浩那样,走近他、观察他,给予专业的帮助。班主任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会逐渐形成反思力,进而以反思力提升教育的敏感性和觉察力。

马克斯·范梅南说过,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我认为,教育的敏感性和觉察力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觉察力——看见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教育情境的独特性和每一个人生活的独特性,尊重某一个特定学生的需要和其不一样的成长方式,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为。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生态里,学生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生长,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树英.智慧教育需要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选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6):32-38,51.

[2]马克斯·范梅南.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张世英.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动态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33-35.

[4]李丁起. 觉察力[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独特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班主任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