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脉象分析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3-04-03王梦豪杨益挺朱雪萍张晓丹
王梦豪 杨益挺 朱雪萍 蔡 艳 杨 慰 张晓丹△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上海 200137;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上海 200137)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所引起的血尿酸含量异常增加的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石及多种心血管病等有密切关系[1]。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或管壁硬化、狭窄及弹性降低,引起局部内膜血管出现缺血、坏死,可加重其他心脑血管疾病[2]。中医脉象是通过触摸浅表动脉获得因心脏收缩而形成的波动情况,借助脉图分析,得到脉搏波沿血管传递携带的信息,可反映心脏结构与功能[3]。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心脏舒缩时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后,冲击主动脉壁产生脉搏波,脉搏波以一定的速度沿着血管壁向外周血管系统传播,反映动脉壁顺应性及血管的弹性[4]。血管内皮细胞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旁分泌器官,内皮功能障碍则会导致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引起血管损伤及机体代谢异常,并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5]。本研究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脉象参数、内皮功能指标及PWV变化,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脉象参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7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组,男839例,女736例;年龄40~62岁,平均(52.48±6.24)岁。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445例为对照组,男215例,女230例;年龄40~63岁,平均(52.13±6.3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非同日2次空腹检测血尿酸值,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3个月内未服用利尿剂和降低尿酸水平等药物;合并急慢性感染、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伴有肝、肾功能异常或痛风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长期吸烟史及饮酒史。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中医脉象参数。中医脉图采集方法:检测前受试者休息5 min以保持情绪稳定,并向其介绍注意事项及流程。受试者取坐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前臂自然伸直,采用DS01-C脉象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脉象信息。将釆集器固定于受试者左右腕部(桡动脉),腕带松紧合适,探头置于寸口脉关部,嘱受试者过程中保持安静,采集时间60 s,按照操作要求收集受试者最佳脉图波形,通过脉象分析软件处理获得的脉图以获得中医脉图参数,包括脉波图的波幅参数[主波幅值(h1)、重搏前波幅值(h3)、降中峡幅值(h4)、重搏波幅值(h5)],时间参数[一个心动周期(t)、动脉内压力高水平状态持续时间(W)],张力系数(h3/h1)、阻力系数(h4/h1)、弹性系数(h5/h1)、主波波幅上1/3宽度与一个脉动周期比值(W/t)。②内皮功能指标。采用硝酸银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依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③PWV检测。受试者取平卧位,休息10 min后,采用全自动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日本欧姆龙VP-4000)测定。用双层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测量四肢血压,心音采集装置放于受试者胸骨左缘第4肋间,心电采集装置放置于左右腕部,将受试者基本资料和体表距离输入计算机中,即可得连续波形,选择记录图形良好的10~15个数值,取其平均值即可得到PWV。④研究组中医脉象参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2组中医脉象参数比较 研究组h3、h4、h3/h1、h4/h1、t、W、W/t均高于对照组(P<0.05),h1、h5、h5/h1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中医脉象参数比较
2.2 2组内皮功能指标和PWV比较 研究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PWV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研究组中医脉象参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3、h4、h3/h1、h4/h1与NO呈负相关(P<0.05),与ET-1、PWV呈正相关(P<0.05);h1、h5、h5/h1与NO呈正相关(P<0.05),与ET-1、PWV呈负相关(P<0.05),t、W、W/t与NO、ET-1、PWV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中医脉象参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嘌呤代谢紊乱疾病,发病原因常与遗传、饮食、肥胖及高血压等有关[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逐渐呈增高态势,且2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7]。中医脉诊是临床独具特色的诊疗方式,而中医脉象的形成与心脏搏动、血管厚度、脉体的宽窄度等密切相关,了解患者脉象变化特征对血管硬化具有临床意义[8]。相关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患者血管病变发病率较高,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9]。但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脉象参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脉象参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3、h4、h3/h1、h4/h1、t、W、W/t高于对照组(P<0.05),h1、h5、h5/h1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PWV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脉象参数改变,内皮细胞功能降低,PWV升高。中医脉象参数包括主波、重搏前波、降中峡、重搏波4个主要的特征点及相对应的时值,能反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心脏功能与结构的主要特征。其中中医脉象参数h3、h3/h1反映血管壁弹性,外周阻力情况;h4、h4/h1反映血管外周阻力的高低情况,其值越大,血管外周阻力越大;h1、h5/h1反映血管的顺应性或血容量状况,其值越小表明血管顺应性越差;W相当于动脉内压力高水平状态所持续时间;W/t反映动脉血管壁弹性、外周阻力情况;t为一个心动周期或脉动周期[10]。NO、ET均是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因子,其中NO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导致血管扩张,还具有抑制血管内膜增殖,防止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11];ET-1为缩血管生物活性多肽,具有促进平滑肌增殖的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时呈高表达状态,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2]。PWV可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管弹性指标,可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壁的损伤[13]。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易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血管壁内膜,可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炎性反应,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血栓形成;尿酸可促进胆固醇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促进体内氧自由基增加,参与炎性反应,可损害线粒体、溶酶体功能,从而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和病变内膜表面以及血管壁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9,14]。当高尿酸血症患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时,血管壁顺应性和血管弹性均降低,动脉僵硬度增加,导致h3、h4、h3/h1、h4/h1、t、W、W/t升高,h1、h5、h5/h1降低,PWV增加[15]。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可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簇,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钙调蛋白的结合,降低精氨酸向NO的转化速率,进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导致NO水平减少,ET水平升高,进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16]。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h3、h4、h3/h1、h4/h1与NO呈负相关,与ET-1、PWV呈正相关;h1、h5、h5/h1与NO呈正相关,与ET-1、PWV呈负相关。刘璐等[17]研究报道,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中医脉象时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参数变化可反映患者的心脏血管疾病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由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高尿酸结晶作用,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中医脉象参数数值升高或降低,患者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越差,血管壁愈硬,动脉僵硬度越高,PWV越快,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越严重[10,18]。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脉象参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脉象参数改变,内皮细胞功能降低,PWV升高,且中医脉象参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