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2023-04-02乔秀梅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教学现状

【摘 要】近年来,融合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课程编排以及课程实施等方式上以面向普通学生为主,进入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还无法完全融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普通学校的教师对教学和课程进行调整。文章对一份随班就读教学现状调查进行分析,认为要对残疾学生进行学业评估确定合理发展目标,随班就读教师要寻找与残疾学生有效的沟通方式,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要形成有效的指导和交流机制。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随班就读 教学现状 残疾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3-80-05

1994年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第一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提出要开展融合教育。融合教育经历了从物理环境的融合逐渐走向追求教育质量的发展阶段。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注重课程教学调适”,普通学校要“结合每位残疾学生残疾类别和程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增设特殊课程”。2022年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作为特殊事业的重点。

《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出台,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但是由于我国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课程编排以及课程实施等方式上以面向普通学生为主,因此残疾学生融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普通学校的教师对教学和课程进行调整,为了全面了解区域内随班就读学生参与普通学校课程的情况以及随班就读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遇到的困难,笔者于2023年5—9月开展了随班就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對象为山东淄博市周村区中小学任教班级内有随班就读学生的任课教师。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包括:学段、任教学科、学校位置、教龄、身份、专业背景等情况。

二是课程与教学情况。包括随班就读学生数量、残疾类型、个别化辅导情况、课程融合情况。

三是随班就读教师课程和教学调整的方式。

四是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及态度。

五是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情况。

三、调查程序

在周村区22所中小学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9份,对4所小学的8名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学生障碍类型为智力障碍和自闭症。

四、调查数据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随班就读教师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

(二)课程与教学情况

1.随班就读学生数量

83.15%的受访教师班级内有1个,14.60%的受访教师任教班级内有2个,2.25%的受访教师任教班级内有3个。反映出中小学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是合理的,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

2.任教班级特殊学生的残疾类型

受访教师任教班级中,44.94%为肢体障碍学生,40.45%为智力障碍学生,16.85%为听力障碍学生(佩戴助听器或电子耳蜗),12.36%为其他障碍学生,5.62%为精神障碍学生,3.37%为低视力学生。反映出肢体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学生是随班就读学生中数量最多的两类学生。

3.为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情况

93.26%的教师为班级内的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过个别辅导。未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的教师中,50.00%的教师因特殊学生程度较轻,无需辅导;33.33%的教师因其他原因,16.67%的教师认为不了解特殊学生,不具备辅导技能。

随班就读教师辅导的残疾学生中,肢体障碍占43.37%、智力障碍占40.96%、听力障碍(佩戴助听器或电子耳蜗)占21.69%、其他占13.25%、精神障碍占6.02%、低视力占3.61%。

随班就读教师对残疾学生辅导的主要内容为:74.70%进行学业辅导,65.06%进行心理疏导,28.92%进行语言训练,27.71%进行行为矫正,18.07%进行肢体训练。

反映出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根据随班就读学生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辅导类型与班级内学生残疾类型一致。随班就读教师的个别辅导更多的是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学生的专业辅导不足。

4.课程融合情况

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融合较好的课程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见图1。

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融合不好的课程分别是其他、数学、英语、体育和综合实践,见图2。

随班就读学生中肢体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和听力障碍学生超过85.00%,受其自身障碍的影响,肢体障碍学生参与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困难,智力障碍学生参与数学课和英语课困难。

(三)随班就读教师课程和教学调整的方式

84.27%的教师会针对特殊学生融合不好的课程进行调整,采取最多的调整方式分别为:调整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调整或更改特殊学生的教学内容、对特殊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为特殊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整与特殊学生的沟通方式,见图3。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年龄教师对课程和教学方式调整没有显著差异。反映出普通教师都能够根据残疾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更多的是对教学的调整,对课程的调整很少。

(四)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及态度

1.随班就读教师参与特殊教育培训情况

49.44%的教师参加过特殊教育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如图4所示。培训更多的是集中在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特殊教育法律和政策以及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方法,关于课程调整以及IEP(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的培训较少。反映出前期的培训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特殊学生进入普通中小学的问题,侧重于宣传随班就读政策、特殊儿童的特点和教育方法。

2.随班就读教师对帮助残疾学生融入班级的态度

该部分内容采用计分制的方式,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记4分、3分、2分和1分,2.5分为临界值,最后计算各维度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师帮助随班就读学生融入的态度越积极。随班就读教师帮助残疾学生融入班级态度如表2所示,随班就读教师对融合教育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他们愿意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残疾学生融入班级,采取的措施意愿由高到低分别是引导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交往、争取普通学生和家长支持、鼓励特殊学生参与班级所有活动、收集学生家长意见改进融合教育措施、与其他教师合作、主动学习融合知识。

3.随班就读教师遇到的困难

缺少特殊教育专业支持,残疾学生能力太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普通教师不具备对特殊学生教育的能力,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普通教师不具备教学调整能力是随班就读教师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见图5。反映出目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普通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不足,现有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师缺少对残疾学生有效的教育方法。

4.随班就读教师对融合教育实施建议

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招收特殊教育教师是普通中小学教师认为支持融合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分别为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增加融合教育经费、大力宣传融合教育和学校配备相关设施设备,见图6。反映出随班就读教师特殊教育知识缺乏,迫切需要专业特殊教育人员的介入。

(五)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情况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智障学生在教师降低教学要求和助学伙伴的帮助下能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教师缺乏与自闭症学生有效的沟通方式,导致自闭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是课后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以及家长的课后辅导能够掌握部分学习内容,问题行为少的自闭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高于问题行为多的学生。实施小组教学的学校两类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参与效果要高于未实施小组教学的学校。

五、普通学校隨班就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和课程调整不够规范

普通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课程调整的时候他们往往通过降低教学难度和教学要求来帮助残疾学生适应课堂教学,但是这些调整都是随意的,都是在没有充分评估和论证的前提下进行的。随意地调整是难以满足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十三条指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可以适用普通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对其学习要求可以有适度弹性。”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课程教学调适”。

(二)教师和残疾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

普通中小学教师学期初会进行集体备课,授课的教案和课件在学期初就准备好了,上课的时候教师只需要一张张地播放PPT,极少板书,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残疾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导致他们无法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课时的限制,教师上课的节奏快,留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少,课堂上教师未能和残疾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特殊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影响了残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不到位

《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将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写入其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一定区域内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并在第二十六条对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功能进行了清晰的定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可以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指导、评价区域内的随班就读工作,为区域内承担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提供培训,派出教师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支持随班就读。指导普通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和课程的调整是随班就读指导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教学和课程调整有限。普通教师由于缺乏有效的特殊教育知识和针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方法,对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支持不足,影响了他们参与普通课程和教学。

六、对策及建议

(一)要对残疾学生进行学业评估确定合理发展目标

普通学校要以教育评估作为课程和教学调整的起点,要通过学业评估,了解残疾学生参与普通学校课程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确定残疾学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普通班级的课程。要为残疾学生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要关注残疾学生参与普通学校课程的学业成就预期。

普通学校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调整的时候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在不影响普通学生习得现有普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为适应残疾学生的差异性,在遵循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调整或改变。课程调整过程中要遵循个别化原则,要基于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基于对其学业水平的判断和评估,形成个别化的调整方案。[1]只有在调整教学无效的情况下,再考虑课程的调整,要坚持“非必要不调整”和“最小调整”的原则。

(二)随班就读教师要寻找与残疾学生有效的沟通方式

残疾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如果找到与他们适合的沟通方式,学与教就有了交流途径。学科教师首先要熟悉残疾学生常规的沟通方式,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技巧。一些特定的手势语、手指语、表情、神态都可以表达特定的含义,在师生熟悉和了解这些沟通方式后,可以成为简洁有效的课堂交流手段。

(三)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要形成有效的指导和交流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特殊教育指导的有效工作机制,对指导的内容、指导的频率和时长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明确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的职责,建立双方的评价机制,将随班就读指导工作和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建立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长效轮岗交流机制。特殊教育教师到普通学校学习普通教育中小学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普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为指导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教学调整、课程调整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奠定基础。普通学校教师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了解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掌握与不同残疾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以便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合理调整的课程内容、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白瑞霞.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1):61-64.

乔秀梅 / 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高级教师,从事培智教育研究(淄博 255300)

【基金项目】周村区“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主题教研专项课题“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2023ZHJYZHT53)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教学现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失衡问题的现状分析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流失现象的原因探析和应对策略
学校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析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