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逆序式教学设计

2023-04-01张帆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百合花语文核心素养

张帆

摘 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已成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序式教学设计为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注入了新的教改增长点。本文以红色战争小说茹志鹃《百合花》教学设计为例,以PBL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安排、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资源的支持、学习成果的呈现五个步骤实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逆序式教学设计,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红色战争小说 百合花 语文核心素养 逆序式教学设计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一般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具体到语文学科,现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代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构成要素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发展性与阶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指向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力、思维发展力和文化感受力的培养。[2]对如何进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题,学界已有诸多探讨,如教材的选文与组合、学习任务群的开发、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等都已成为改革的热点。但聚焦到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语文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又该如何实施?语文核心素养怎样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经典篇目茹志鹃创作的红色战争小说《百合花》为例,提出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逆序式教学设计思路,提供教学流程示例,以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逆序式教学设计”理念与设计步骤

(一) “逆序式教学设计”的提出

“逆序式教学设计”源自国外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所谓“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问题情境、任务驱动、项目计划、研究过程、成果展示,是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姜大源等人对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进行研究后提出,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遵循如下八个基本步骤:分析职业工作过程、了解职业教育条件、确定职业行动领域、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扩展描述学习领域、扩展表述学习情境。[3]这种课程开发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是一种基于项目学习的“行动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对普通教育领域的学科教学也有很大启发。

(二) “逆序式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逆序式教学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强调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它强调以学生为本,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不是通过教师外在讲解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通向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的自我评价和反馈行为。作为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逆序式教学设计改造来实现“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项目设计的完整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追求学习成果的可检测性是“逆序式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所谓项目设计的完整性强调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進行项目化处理,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的设计都要围绕项目化设计思路来展开,学生则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样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是指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指向学生,学生通过实践(语文课程具体指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以自我为主体,在互动交往合作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指教学实践活动源自现实生活,源自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实践获得言语经验、阅读兴趣、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追求学习成果的可检测性是指学习成果的产出应该是明晰可见的,语文学习过程除了思考与探究、审美与鉴赏、理解与吸收、传承与发展这些抽象的概念目标之外,还应该有具体学习成果的产出以及可供评价的指标来衡量目标的达成度,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或结果来反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三) “逆序式教学设计”的设计流程

“逆序式教学设计”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是相同的。第一步是定位教学目标,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通过这一篇或这一组课文的学习,要帮助学生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产出怎样的学习成果来达成这一目标,这些应该是清晰可评估的。这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怎样的联系,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和以往从文本内容、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为出发点的教学不同,“逆序式教学设计”是从结果来倒推学生学习过程的:为了达成学习目标,需要设计怎样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设计怎样的学习情境,一个学习情境中包括哪些具体的教学活动?这一步是“逆序式教学设计”的重点。第三步就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为了落实任务情境,教师需要设计哪些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成任务成果,从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第四步,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提供哪些辅助手段、知识要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备好哪些方面的素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撑?是否需要设计学习任务单、评价量表,准备课外的教学资源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撑、配合和检测?第五步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形式。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了吗?是否留下了可供评价、检测的言语实践活动记录?在成果分享环节,学生的调整、反思、优化、评价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总之,“逆序式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开始倒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设计学习任务、引入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支撑、规划学习评价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服务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项目。

二、《百合花》逆序式教学设计思路

《百合花》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一篇小说,属于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新课标要求通过单元学习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青春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文撷取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歌颂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这篇课文应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呢?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阅读小说类文本的体验,初步掌握了与小说相关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就这篇战争题材的小说而言,它采用了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通过细节描写以及富有诗意的对比手法等,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美学技巧值得学生进一步学习。让当代青年学子跟随人物关系戏剧性的变化,走近那些可敬可爱的年轻人,感受革命战争年代战火中别样的青春,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题中应有之义。读这篇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初读小说“内心感动”这一层面上,除了感动,课堂上还应该留给学生提升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力、思维发展力和文化感受力的空间。基于上述思考,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放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诗意语言,感受小说中的诗意特点;三是感受青年人身上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引发对青春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二)学习任务的安排

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如下五个学习任务,并围绕学习任务设定学习情境,为引发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提供依据和思路。五个学习任务分别指向小说的语言、形象、情感、构思和细节。和以往的教师讲解作品不同,学习任务的达成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行为,学生需要在言语实践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通过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五个学习任务之间是循序递进的关系,学习任务及相应的情境设计如下。

(1)小说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讲述故事和表达情感,因此人物形象是解读小说的重要抓手。读完这篇小说,“感动”是大家最直观最感性的体验,你认为这篇小说让人“感动”的地方在哪?如果我们要把掌声送给可敬的人,你的掌声会送给谁?请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鼓掌的理由。

(2)“于细微处见真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有灵魂,也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使人物形象更鲜活。小说中有多处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如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干硬的馒头、衣肩上的破洞……小说没有直接描写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第一次见面,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两人见面的情景,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不少于300字。

(3)线索是串联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恰当地设置线索,可以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也可以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有人说《百合花》是一篇典型的明暗线相交织的双线索小说,请梳理《百合花》的线索,并思考小说以“我”为视点,将故事娓娓道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百合花因其洁白而赋予青春纯洁的底色,因其内涵美好而被赋予百年好合的愿望。青春犹如一朵绽放的百合花,而成其无限美好。这是战火中的青春,没有因为硝烟弥漫而暗淡。多年之后,这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出现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你会怎么介绍呢?请你用诗意的语言为这件展品写一段介绍词(教师配幻灯片示范并配乐)。

(5)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昂扬奋发,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甘心奉献,是昌耀“征服高度、默享快慰”的生命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联系《哦,香雪》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等诗文体会不同的青春风采,思考青春的价值,以“致敬青春”为话题写一首小诗。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任务设定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也就是为学生设计了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哪些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任务情境。每个任务都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流程,关键在于设计哪些问题。以任务二的教学为例,这篇小说中大量的细节和铺垫分散在文本各处,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这一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因此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①请同学们把散落在文中描写“衣肩上的破洞”的细节找出来;②这个普普通通的小细节是作者信笔所写?还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③如果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她想通过这个细节诉说什么?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④“衣肩上的破洞”第四次出现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通讯员已经去世了,新媳妇为什么还要去缝“那个破洞”?引导学生将细节整合起来前后对照着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四)学习资源的支持

学习资源的支持包括课前导学单、课中任务活动表、课后自评表等方式。就课前导学而言,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都可以作为背景知识推送给学生。在课中任务推进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知识链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如任务三要求学生梳理《百合花》的线索,学生接触单线结构的小说比较多,也比较容易理解。《百合花》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炮灰纷飞的战场和残酷的战争场面,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双线结构呢?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小说叙事线索这一“知识链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篇小说结构的美学特色:双线结构的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是明线,而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是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比较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的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4]教师通过知识补充启发学生,使其明晰《百合花》是一篇典型的明暗线相交织的双线索小说。百合花被子是这篇小说的明线;而小通讯员上战场参加激烈的战斗,最后因舍己救人而壮烈牺牲则是小说的暗线。

(五)学习成果的呈现与检测

“逆序式教学设计”非常注重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习成果的呈现与检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后呈现出了怎样的学习成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满意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针对任务自主提出问题,和同学合作探究查找、整合、利用课文中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展示评价环节,能否根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建议来改进并完善自己的作品?把掌声送给可敬的人、小通讯员与新媳妇初次见面的细节描写、博物馆里百合花被子的介绍词、以“致敬青春”为话题的诗歌创作,这些任务的达成意味着学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小组分享、优秀作品课内展示等学习成果的呈现外,教师还需要设计任务反馈表、自评表等供学生自测,并作为平时学习成绩的评价依据。

三、结语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逆序式教学设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以文本讲解与剖析为中心的课堂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上来。在“逆序式教学设计”中,學习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度是检验教学成效的标准。本文以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的教学为例,对语文课程中小说类文本“逆序式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度剖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

[2] 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60-61.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徐赫晨.双线索历史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翻译处理——《克里斯蒂夫人之迷》 (第1至12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大连外国语大学,2022.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 “浙江红色文化的手语视觉传达方式研究” (2022B52),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具身认知视角下聋人大学生汉语笔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1SB122),2022年“语文素养”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浙教函〔2022〕51号)。

猜你喜欢

百合花语文核心素养
百合花开
百合花
一朵百合花
百合花
“语文核心素养”中“统合力”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