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指导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2023-04-01刘少康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

刘少康

摘 要: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课程方案提出了新要求、新内容。我们要优化课程理论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思政这一创新理论举措,以课程建设为具体内容,以实践活动为整体布局,最终全面提升研究生劳动教育精神、意识,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研究生人才保驾护航。

关键词:研究生 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思政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一、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具体的实施对象,并与实施对象的实际情况、现实基础相结合、相联系。“大思政”这一理念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方案》要求思政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与高等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全面、充分地发挥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功效是进一步拓展高校育人新局面、新篇章的重要途径。課程思政指的不是思政课程,也不是单纯地将课程加上思政,也绝非简单的一种理念、说法,而是一种课程观、一种新的课程方法,更是课程建设的一种生成逻辑基础,是课程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往往有三部分的要求:一是政治要求,规定并确立了课程思政的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办什么样的大学、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与方向性问题”[2]。二是道德要求。教师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在教书育人的课堂上,要从自身出发,发扬高尚道德情操。“课程思政所要实现的正是寓德于课,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之人。”[3]三是思想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各专业教师、骨干要能学习、把握、贯彻其中的思想价值精神,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民族复兴、学生全面发展等教育内容相结合,切实发挥思政育人的功效。

二、课程思政指导研究生劳动课程建设现实依据

(一)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的是人全面、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课程思政恰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课程思政不仅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具有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力,在社会服务里发挥个人最大价值。第二,教师在备课、讲述、反思等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丰富和提升个人素养,强化政治理论水平。第三,课程思政是符合国家社会当代需要的,在责任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可以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担当、使命意识。因此,课程思政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深度融合,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共同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4]新时代,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研究生群体是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进步的中坚力量。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是当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以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公民为使命,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贡献基础性力量。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即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引导和培养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孕育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模精神,从而能够积极投身和参与国家发展。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借助党的光荣传统、精神理念提升劳动教育课程育人成效,从而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

三、课程思政下的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一)科学、全面的课程设计未达标

通过对江苏八所“双一流”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学术与专业学位)的调研发现,仅有三所院校明确提出了“劳动教育”这一课程概念,占比为37.5%,(见表1)。开展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学校党委行政统筹规划并做好充分、完善的顶层设计。高校开展研究生劳动教育有突出优势,如研究生实习工作站、研究生科研实验室管理、创新创业等。科学、全面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内容等都应有完备的内容和要求。但当下大多数高校仅进行了部分或少量劳动教育相关培养内容,且以实际体力劳动为主要课程内容、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专业水平的教师,缺乏对劳动观、劳动素养、劳模精神等方面的塑造和培养,无法真正实现劳动教育育人成效,也与课程思政实施目标相悖。

(二)高校对劳动课程认识不深入

在《意见》的指导下,很多高校虽然开展了劳动教育,但侧重点仍在本科教育,且在加强思政引领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多数劳动课程以实践为主,内容形式较为简单,未能做到多样化,无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体验感。学生和教师仅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未能深入领会文件精神,未能满足国家、社会对研究生劳动教育培养提出的高要求。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背景下,学校应把握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结合学校培养的实际情况,创新劳动课程和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从学生和思政引领的方向出发,建立健全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劳动教育的实施本就带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各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主要交由学工处、团委、院系学工办等单位教师负责开展实施,未安排相关教育学、劳动法学、劳动哲学等方面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没有达到充分的育人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对课程成效的评估和考核还远远不够。高校在对劳动教育课程验收时无明确统一的标准,往往以学生是否完成体力劳动为目标结果,没有在思政理论层面进行相应要求。

(四)劳动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混淆

当下,就劳动教育课程而言,各高校认识不统一,存在如下情况:一是未将劳动教育课程视为专业必修课,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二是部分高校未能践行课程目标,仅开展劳动实践课,未配备理论教学或环节,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强、兴趣不浓;三是课程思政往往通过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而思政课程则更为直观,与专业课程实施方式、模式有所区别。

(五)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科学的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及规范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5]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关乎学生劳动实践与劳模精神培养的良性发展。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目的与功效。目前,研究生劳动教育评价主要由辅导员或任课教师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短、任务重、专业化程度高,课程设置应注重质量和效率,并应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校应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尤其是专业实践,并设计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以期通过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更好、更快地促进研究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

四、课程思政下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路径

(一)加强党委领导、强化全员重视的课程地位

“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6]近年来,国家在劳动教育方面提出重要要求,并制定了实施措施与方案,确立了劳动教育的时代地位与发展方向。课程思政作为党中央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党委提升立德树人质量、增强思政育人水平的又一创新举措。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7]因此,高校党委应首先做好带头作用,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多方面部署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包括管理服务、规划设计、科研保障等,提升学科层次地位,要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给予课程建设专业、指导性意见,提升劳动教育的教学水平。

学校应增强责任意识,紧跟新时代要求,将“大思政”的理念融会贯通,整合资源,努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新篇章。一是“要对当下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改革、规划和重建,努力把劳动教育整合到高校的课程教学中”[8]。二是要明确教材、教学设计,逐渐构建起劳动教育课程专有“品牌”。三是联合学校各教学资源,加强院系之间的配合互动,建立课程领导小组,持续优化和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纵深发展。

(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顺应新时代要求

课程思政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结合研究生未来发展、社会实际需要来设计相应课程内容。首先,要把劳动教育课程与研究生个人职业相结合,帮助研究生提前弄清和了解各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树立良好的求职观。其次,要结合研究生专业来充分安排课程,通过学生专业特长来实现劳动教育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水平和素养。最后,劳动教育应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当地特色,创新活动,帮助研究生把握时代前沿,增强创新和创造能力。

1. 引入职业课程内容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劳动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最重要媒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课程思政要求新时代研究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应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也是劳动教育课程良好成效的体现。联合劳动教育与职业实践,通过向学生提供预期的职业岗位、校企合作机会等帮助学生提升劳动认识与技能,最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就业。

2. 融入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

课程思政在各专业课程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在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时不能只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也要注重课程思政对于劳动教育精神的

引导。

首先,专业课程教师具有主体育人作用,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精神、价值观等培育的元素和育人功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不二途径。其次,研究生除基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为树立良好的勞动风尚,高校应提出研究生诚信科研、拒绝盗用数据、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系列倡议或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法则的诚信档案,对遵守者给予奖励,对违背者予以惩罚,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劳动环境添砖加瓦。最后,在实践层面,高校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转化的实践过程中来,通过项目合作、共建研发等方式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在劳动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升。同时要明确激励条件和惩处办法,引导研究生遵守规章制度,逐步构建起“奋斗最美丽”的劳动认识。

3. 鼓励创新劳动课程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9]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23年9月,教育部启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含专、本、研)创新个人实践能力,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个人技能,提升个人劳动意识。目前较多学生受新内容,比如电子竞技、网络视频的影响而丧失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产生了蔑视劳动、好逸恶劳等不切实际的想法。高校在劳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把握时代方向,在思想上、实践中要不断充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而不懈奋斗。

(三)健全课程队伍与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教师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中坚力量。当前,各高校对劳动教育师资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地位尴尬等。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首先应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突出、时代特性强的劳动教育教师专业队伍。目前,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评价标准不清晰、方法简单、过程主观等因素。因此,健全评价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1. 保障师资队伍

劳动教育教师首先应包含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这类教师可以由研究劳动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师应着力打造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以专业为导向,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参与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劳动理论水平和内涵。其次,高校应组建实践教师,可以由研究生导师、企业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优秀校友等人担任。劳动教育课程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教育。实践教师应以实践为内容,紧扣劳动教育课程的新要求、新办法,结合研究生实习实践、志愿服务、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授课。例如可以通过指导研究生参加科创比赛、公益服务等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提升劳动素养,凝练劳模精神;可以通过企业参观、校友或同学分享等形式,将优秀的时代新人介绍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勇敢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时代楷模”的奉献精神等内容的学习和感悟。最后,要保障教师队伍的长久发展。广泛开设劳动法、劳动经济、劳动社会学、劳动哲学等专业,持续扩大劳动教育教师的比例。要重视交流学习,打通院际、校际交流通道,取长补短,持续优化和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根据教师的课程特点设定相应的职称标准、评优体系,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优化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10]。因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多数高校以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的到课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等。评价体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要加强学生自主评价方式。劳动教育课程通常是以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为出发点,具有主观性、实践性以及过程性等特点。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立德树人”,在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既有对实践内容的学习又在实践中获得了经验。因此,劳动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其认知经验的评价,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如互评、班级内部打分等,以期用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来反映课程实施情况。

二是应创建动态评价档案。劳动教育课程不仅有思想意识的引领,而且有实践课程的锻炼。动态的评价模式涉及研究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可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给出评价,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教师对待课程的认识和态度。融入思政元素,创建动态评价档案要把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意识、劳模精神、劳动习惯等内容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用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长期以来学生的变化给出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最终为优质的课程内容和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助力。

三是要有监督和奖惩。“新时代赋予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11]在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上,高校要做好监督工作,要从师资审查、教学任务开展情况、教师交流培训情况等方面做好管理,力求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各项措施完备、完善。要对课程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于课程表现不佳的教师给予诫勉谈话等系列处理。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承担劳动教育课程,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课程效果,促进研究生群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自觉劳动。

五、结语

新时代国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在课程思政的指引下开展对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正确且必要。本文就课程思政结合劳动教育实际对当下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措施和办法。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健全“五育并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积极成效的重要

内容。

参考文献:

[1] 田丽,赵婀娜,黄超,等. 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 人民日报,2022-05-22.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0-58.

[4] 习近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30.

[5] 王伟江.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J].林区教学,2023(1):92-95.

[6] 蔡亚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8] 赵凌云.大学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1):24-26.

[9] 施永川.劳动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7):38-45.

[10] R. W. Tyler. Changing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J]. Internation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6(1):1.

[11] 陈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6):16-19.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項目“习近平劳动观视域下研究生劳动教育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3

SJSZ0064),2021年度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网络思政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YWSZ20210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