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分析

2023-04-01张莉李焕喜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路径分析形势与政策

张莉 李焕喜

摘 要:本文通过把握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要求,分析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課的三条路径,即结合课程定位,坚定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目标和原则;结合课程基本要求,把握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把握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党史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 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特别是时效性、针对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形势与政策”课。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 (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1年下辑)》(简称“《要点》”),其中提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将党史教育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内容。“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运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政必修课,融入党史教育是必然要求。探讨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无论是对于思政课教学还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必要性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不仅是党史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课程的必然要求。

融入党史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的必然要求。根据《要点》规定,“形势与政策”课兼具共性和个性。从共性看,“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政课;从个性看,“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思政课。可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政课,是政治性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3]“形势与政策”课又是一门特殊的思政理论课,与一般的思政课相比,有着更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必须反映最新的理论成果、最重大的实践问题。认真总结党自成立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将百年历程、经验和精神传播给学生,让党史教育进课程、进头脑,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是从共性还是个性来看,融入党史教育都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必然

要求。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直接关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体现效果。“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直接体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武装时效性。

二、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分析

对于教育部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要求,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落实。有些高校通过集体备课把握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内容;有些高校则通过教学示范探讨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方式;有些高校积极创新,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特色“形势与政策”选修课,将地方史、专业史与党史国史相结合,融入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有些高校通过讲课专家取胜,如邀请历史亲历者、党史专家进“形势与政策”课,为同学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又传奇的党史故事,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等等。各高校的积极探索为推动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对党史因素的把握参差不齐。党史教育是兼具政治性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稳定的专业队伍,讲清讲透各个专题中党史的学理性哲理性是不容易的。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需要从四个专题中提炼党史因素,使得党史因素与各个专题有机融合。这需要教师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其次,党史融入缺乏系统性。专题化教学导致不同的专题之间、教师之间对党史因素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可能存在内容重复,对同一内容理解不同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授课内容缺乏衔接性,课程中的党史教育缺乏系统性。再次,党史融入方式缺乏多样性。“形势与政策”课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由于每学期上课时间有限,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时间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线上线下互动形式,难以开展实践教学。

针对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中的问题,其中既有主观上的认识原因,也有客观上的现实原因。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定位认识不到位。首先,对“形势与政策”课认识不到位。“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可一些人不能从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角度去认识该课程。由于该课程的设置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学,专题化较强,一些人也不能从必修课的角度去认识该课程。其次,有的人对于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不够理解。有的人对“形势与政策”课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从政治高度去认识课程。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是当前最大的问题。这种不稳定首先表现为专职人员的缺乏和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截至2021年11月,全国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5]而202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则达4183万人。根据国家对思政教师1:350的师生比要求,特别是专任教师的缺口依然较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人员流动性大,使得每年需要补充大量人员。对于新进人员,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基本内容培训。其次表现为兼职人员居多。由于师资缺乏和人员流动频繁,课程需要大量的兼职人员,而相较于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流动性更大,更加缺乏稳定性。同时大量的兼职人员分布在学校的各个院系和部门,既大大增加了课程组织和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使一些集体性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如现场的集体备课和培训。专业队伍的缺乏直接影响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求能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还要有丰富的党史知识,并能将党史因素融入各专题中,因此对授课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就比较高。而目前的师资状况很显然无法满足授课的要求。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不足。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包括党史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双重任务。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融合,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方式。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一些教师不能把握好上课方式,照本宣科、自说自话,既缺乏教学内容最新热点关注,又不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还没有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优化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

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史教育的必然要求。优化两者的融合路径,也必将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既展现了其历史价值也展现了其当代价值。“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党史教育可以促进课程多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结合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优化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

(一)结合课程定位,坚定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目标和原则

我们应立足核心课程和重要渠道的定位,高度重视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基于“形势与政策”课核心课程和重要渠道的课程定位,一方面要看到“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政课的关键课程地位,认识到党史教育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看到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把握课程的政治性,借由党史教育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1. 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6]“形势与政策”课与党史教育都要求理直气壮讲党的领导,通过党史教育,讲清楚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充分展现党的领导的优越性,引领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所有专题,通过党史教育阐释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相互成就,党的百年奋斗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时代价值亦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得到充分检验。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7]大学生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和世情。

3.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8]党的百年历史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当前,针对各种思潮的泛滥,特别是大学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积极地将党史教育融入各专题中,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历

史观。

4. 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原则

作为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史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凝心聚力,在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好的姿态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课程目标和党史教育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通过课程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识。

(二)结合课程基本要求,把握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专题教学为主、综合性较高的思政理论课。只有较好地解决了课程的基本问题,才能更好将党史融入课程。

1. 扩充和稳定专业师资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9]建设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要有一支充分、稳定、专业的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师资缺乏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校内现有师资资源。高校思政工作除了思政理论工作,还包括思政工作者。庞大的思政工作者队伍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师资库。高校思政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中多多少少会对形势与政策问题有体会和思考,他们大多主观上有意愿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当前最主要的是打破管理壁垒,使有主观意愿的思政工作者能够无负担地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另一方面,增加投入,积极发掘校外资源,让懂形势、懂政策的人来讲形势、讲政策,如选聘企业单位负责人、社会先进典型人物加入师资队伍。需要注意的是,师资的遴选要坚持高标准,坚持专业水准,按照“优中选优”原则,选择真正适合课程需要的教师。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这是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只有自己真的信,才有可能让别人信。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转化为自己的信仰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其次,有信仰的人能将信仰讲出来,并将其灌输给学生,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自己信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将其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多种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要有相当的理论功底,能够深入地系统地理解党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外

交等。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能系统理解某个方面的理论,而且要将不同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教师的教学体现着多种转化能力:第一,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是所有教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教学,还将无形的信仰转化为教学,通过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坚定信仰。第二,话语转化,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教材话语往往有较强的学术性或书面性。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学术话语转化为学生听得懂的教学话语,还要将抽象的信仰话语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具体的话语。教师要有丰富的党史知识,能够将党史知识和理论灵活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中,在党史故事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能说服人,在于它的现实解释力。百年党史蕴含丰富的建党理论和精神。思政课教师不仅能总结提升这些理论,还要将这些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体现理论的当代价值。“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时效性、针对性强的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师能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去解释最新的现实,去认识最新的事物,同时能理直气壮讲政治,主动回应热点问题,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基于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口较大和同课程要求标准高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弥补。

第一,严格遴选规则,“形势与政策”教师相对于其他思政课教师遴选范围更大,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师资队伍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对遴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把握标准,让真正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对党史有正确认识的人讲党史,让真正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人讲党史。

第二,加强教师培训。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师资不稳定、人员更替非常频繁的现状,首先,培训常态化,包括針对新进外来和内部新进教师的集中培训和日常教学过程的集中备课与指导。其次,培训正规化,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统一纳入思政课教师的日常培训中,共同参与国家级、省级以及其他高校组织的思政课教师的课程培训。同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培训,如开课前的教学开展要求、结课前的考核注意事项等等。常态化的培训、统一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

2. 坚持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性

根据《要点》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11]“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将讲话精神中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通过各个专题传达给学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是“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12]“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党史教育要深刻解读《决议》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的重要意义,总结党史的同时更好地凝聚共识,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把握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方式

坚持内容为王。“思政课应该注意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不足……思想的触动才能真正获得学生持久的认同。”[13]因此,“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党史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讲故事,而是需要讲清讲透党史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这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党史,在历史大视野中理解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14]

党史教育不能回避现实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积极运用党史理论解释现实问题。一方面,党史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现实的革命、斗争、建设中形成的。我们要积极研究宣传党史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善于用现实案例说明党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冲击。思想领域的斗争,其实质在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不同立场。[15]面对来势汹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形势与政策”课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关键在“抢夺青年人”。高校是青年人聚集之处,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的泛滥,必须针对大学生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史教育,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科学的党史观,向学生讲明真正的党史,积极争取话语权,帮助青年人形成正确的党史观。

创新授课方式。首先,内容展现创新。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与电子产品和网络等息息相关,习惯通过电子产品和网络获取新的知识。我们必须针对青年人的特点,有效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自媒体抢占话语权,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帮助学生认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史。针对网络教育碎片化的特点,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史教育,如以故事为主线的党史微课。其次,手段创新。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虚实结合、动静互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16]。如制作党史网课资料,扩大优质党史课程的覆盖面,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17],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随着科技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扩大影响,抢占舆论高地,引领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再次,必修与选修并举。大部分院校可以结合学校特色或地方特色,打造一门“形势与政策”选修课,在学科历史或地方历史中展现党的领导的辉煌历程,通过专业建设、地方建设展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讲好专业和地方故事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推进。只有在把握课程属性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特点,才能不断推进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向更高水平

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 [4] [8]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3] 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和教学难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5.

[5] 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12.7万人[N].中国青年报,2021-12-07.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 百年大党再出发[J].求是,2021(13):16-25.

[9]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10] 刘建军.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N].人民日报, 2019-05-14.

[11] 董振华.深刻把握百年党史的“一个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新论断系列评论之一[N].光明日报,2021-08-04.

[12] 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诞生记[N].人民日报,2021-11-18.

[13] 梁巍.思政课教学要“内容为王” [N].中国教育报,2020-10-29.

[14] 丁俊萍.在历史视野中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N].长江日报,2021-05-22.

[15] 颜茵.高校思政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思潮[J].人民论坛,2019(32):112-113.

[16] 孔朝霞,王绪风.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守正创新的逻辑建构[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21(4):121-125.

[17] 曾萍.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校与思想教育,2021(15):61-63.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路径分析形势与政策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