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理工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路径探析

2023-04-01李科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李科

摘 要:“课程思政”是国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全覆盖的中心环节,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培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理工类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分析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元素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资源的开发思路,并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理工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路径分析,为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树立正确的导向。

關键词:理工科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资源

一、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审查、教案评估以及课程教学各环节。同时,根据理工科类学科专业特点,对课程实施的思政工作做出了规范,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式的培养、科技伦理和工程伦理培养、求真务实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家国情感与责任担当的培养。2021年8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全面纳入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型各学段教学课程。文件中针对高校理工类课程提出了具体的融合点,主要包括经典人物、英雄事迹、科技成果、历史成果等,从而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人格品质以及以文化人的美学追求。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各高校应有效、准确、生动、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形成协同效应。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发展的当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的需要。理工类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也是新时代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新需要。作为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理工类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基础上,即先成人再成才。近年来,新工科的建设对课程育人提出了新要求。新工科强调科技创新性的同时,也注重不同学科的跨界与融合,这就给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提供了机遇,而课程思政就是两者融合的连接点。所以,理工类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理工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提高其人文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这种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化学效应”既可以丰富理工类课程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提高课程育人效果,从而建立学生思政教育长效机制。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理工类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高校理工类课程由于学科特点、课程性质上与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有所差异,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政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理工类课程性质的认识误区

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已被高校教师所认知,而理工类课程是以自然知识为基础对象,反映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具有客观性、通约性和普遍性[1],在社会层面上似乎已贴上与人文思想关联性不大的标签。所以,高校理工类专业课教师往往认为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讲授具体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思政教育在这一点上并不是十分显著和突出。这一因素导致理工类课程无法有效推进课程育人的进程,也难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进课程的要求。

(二)高校理工类学科教师对思政教学的理解偏差

大多数理工类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有偏差,往往认为课内有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有校园文化建设。即使部分高校理工类课程能意识到专业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没有将理工类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资源进行整合,只是用思政课中的思政元素替代课程思政,形成了对思政课程内容的重复,无法实现思政元素具体化、生动化。同时,教师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当前,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部分高校理工类教师只专注于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工作,无暇顾及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未能积极开展思政工作。

(三)高校理工类教师知识结构上的欠缺

近年来,高校专任教师中的青年教师人数占比接近60%,他们思想活跃,工作积极向上,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与学生没有距离感。但是,教学资历较浅和科研经验不足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无法深刻领悟“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关系。同时,由于理工类学科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差异,一些理工类课程教师担心对时政、政策等思政内容表述不准确、不规范,或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无法做到选取有度,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三、高校理工类教学思政元素教育资源的开发思路

高校理工类教师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从科学技术层面去挖掘思政元素,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同时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模式。融入理工类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建议从如下方面考虑。

(一)科学精神

理工类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依据其学科结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会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这些精神包括创造和探索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精神等。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尤其是对中国科技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经典事件、励志事迹来阐释科学精神。例如,在讲授电气类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机车电气装备专家王于化的典型事迹,让学生了解研制动车、高铁这种由电力牵引列车的整车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要长期、曲折、复杂、艰苦的过程。这些背景材料的讲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心,激发学生攻坚克难、永攀高峰的责任感,从而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2]

(二)科学发展史

科学发展史是指各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科学规律。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发展的重大事件、科学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新科技的诞生与发展等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内容,介绍我国近年来科学发展中的大国重器和重大工程,例如,中国天眼、C919大飞机、澳科一号、量子计算机等。加强科学发展史教育,并与“四史”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尊严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就是为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利益,实现我国的全面发展,精准配置并合理利用我国社会资源的综合战略,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军事、民族、地理等诸多领域[3],具体包括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很多国家战略与理工类专业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即国家战略对理工类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时理工类专业发展又是实施国家战略的关键科技保障,两者相得益彰、互为推动。所以,教师可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适时融入国家战略的内容。例如,在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可以融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被誉为史上最环保的奥运会的案例。冬奥会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整个场馆百分之百清洁能源供应,千余辆氢能大巴在赛场穿梭,节能和洁净燃料车辆占整个赛时保障车辆的84.9%。引入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可再生、碳中和等绿色发展理念大有裨益。

(四)职业素养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能力在内的职业素养。没有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持之以恒、团结合作等职业素养,也不会有今天科技上的丰硕成果。所以,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专业领域的大国工匠的故事。例如,在机械类课程讲授中,可以给学生引用中国最年轻的“大国工匠”之一陈行行的故事。1989年出生的陈行行初中毕业后在山东省机电学校开始了他的技术学习生涯。在校期间,他考取了12个操作证书,涉及电工、焊工、钳工、模具设计等8个工种。毕业仅三年,他就成长为山东省技术能手,于2018年获得“中国工匠年度人物”殊荣。对大国工匠的介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五)科学伦理与工程伦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使人们生活变成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界限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例如,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窃听、篡改他人数据等网络安全问题,建筑工程中的权益和责任、风险和安全等问题。科学技术一旦完全脱离了人文思考,或者违反了伦理道德,就会危害人类。所以,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科学伦理与工程伦理的指引,加强社会责任观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六)法治教育

法律是衡量社会文明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尺。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同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目前,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很多理工类学科的课程都需要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行业政策与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等内容。例如,汽车专业一般要开设汽车保险和赔偿相关课程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无人机专业一般要开设无人机飞行管理法规相关课程,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学科类法律法规的讲授,将会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形成完善的法治观念,推动科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七)榜样力量

教师的道德品质、学识能力、情感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对于涉世之初的大学生而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人生问题、价值问题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生活经历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与行动。教师的现身说法对于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思政教育方式。所以,理工类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社会实践等机会,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力、独特的授课艺术、高雅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理工类课程教师也要关注身边的师德标兵、劳动模范,在课程讲授时将这些事例与专业知识点有效融合,以此发挥榜样的作用。

四、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

深入有效开发高校理工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坚持育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建立体系化教学思政课程联盟,提高理工类教师的思政素养,发挥理工类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一)完善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全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首先,理工类教师要进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围绕课程教育目标,重新编写教案,找寻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完善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工作教学体系。其次,理工类教师应从学科发展、学科价值、学科研究、学科实践中不断挖掘相关专业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认识科学伦理、领悟人文关怀。再次,理工类教师不仅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理论教学的讲授,而且要寓于实践教学活动中,使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流动性,建立全方位育人模式,让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同向而行,为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奠定坚实基础。[4]

(二)建立体系化教学思政课程联盟

形成体系化课程思政教育联盟是完善高校理工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路径。为此,高校应联合教务、学工以及学院管理部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宣传部门教师、学工岗师资、理工类学科师资“四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系统,把思政元素有机纳入理工类学科课程中,使理工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形成体系化高校内部课程教学联盟,以“润物细无声”为目的,提升课程思政效果。除在高校内部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联盟,各高校之间通过开展讲座、举办座谈会的形式形成外部教学联盟,实现相互取长补短,整合教学资源,更快提高课程思政水平。[5]

(三)提高理工类教师的思政素养

教師的思政知识储备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核心。只有丰富思政知识储备,才能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对思政元素的运用做到游刃有余。所以,理工类课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储备思政知识。首先,要时常关注官媒报道,了解国内国际的时事政治、学科的前沿热点话题,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著作,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思政水平。最后,要关注身边的师德标兵、劳动模范等优秀事迹,提升专业课堂中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思政元素的迁移能力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重点在“思政”。将思政元素巧妙高效地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是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锻炼思政元素的迁移能力。这一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所讲授课程知识中的重难点,之后针对各个学科的培养目标、教学性质的差异、教学对象的不同,寻找不同的“触点”。如果“触点”选不好,就可能会将教学中的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割裂开来,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失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好“触点”,不断训练思政元素的迁移能力。

开展教师思政业务能力培训是课程思政的长效保障。理工类课程全面落实“思政元素”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遵循专业课程教学规律与思政教育规律相统一,使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常讲常新。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理工类教师和思政教师双向交流与合作来开展教师思政业务能力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课程思政公开课对教师思政业务能力进行培训,保障课程思政长效运行。

五、结语

高校理工类课程全面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对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强对理工类教学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坚持潜心钻研与协同育人相统一、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发展规律相统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理工类专业的思政作用,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因素,提升教学中的思政认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构建一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通之道,让理工类课程成为社会新风尚的重要传播载体,让思政教育不再是一座

“孤岛”。

参考文献:

[1] 詹忠根.高职理工类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要领[J].职教通讯,2018(20):29-34.

[2] 吴佩育,张艳青.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23(1):61-64.

[3] 张乐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23.

[4] 李帅.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教材出版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论坛,2022(10):91-95.

[5] 单洁,卢光跃,黄琼丹.“金课”背景下理工类课程思政内生式建设的研究——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20):23-29.

基金項目: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理工类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路径分析”(NJSZZX2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