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视域下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3-31毛洁
毛 洁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06)
“金课”概念于2018年6月首次提出,从此在我国教育领域内掀起了“金课”建设的热潮,这也是广大高校一线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英语课程在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课程教学费时低效、学用分离的现状,“金课”建设成为了扭转这一僵局的利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平台蓬勃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了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常态,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课程是创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人才培养必须面向需求,参照“金课”建设标准。如何凸显英语混合式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打磨和探索。
1 混合式“金课”教学的内涵
“金课”的概念与“水课”相对应,也就是说要摆脱过去低阶层次、陈旧属性和不用心的课程教学。“金课”的标准用“两性一度”来概括,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高阶性即通过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多元素能和高级思维,实现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高质量培育。对于“创新性”的解析,就是要求课程能够凸显前沿性和时代性,在教学组织方面释放先进性和互动性动能,力促课程学习产生探究性和个性化的效果;挑战度是指课程与以往相比,应该进一步提升难度,学生往往需要努一努力、拔一拔高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当然这对于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课”的具体应用包括线下、线上、混合式、虚拟仿真方面以及社会实践类型的“金课”,其中混合式“金课”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最受关注,应用也最为广泛。原因在于混合式“金课”教学更具创新性和价值感,对于高质量教学助力极大。无论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方法应用、考核方式,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1]。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入整合。这既是对接新时代育人要求的有利跟进举措,也是开辟高质量智能课堂的新思路和新途径[2]。
2 高校打造英语混合式“金课”应遵循的原则
2.1 思政育人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导向。对于高校英语课程而言,同样需要将立德树人理念全面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高校英语混合式“金课”应以此为契机,结合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特有资源,以英语课程育人的角度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精神,以期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为此要求一线英语教师应全力做好思想价值观引领工作,在构筑混合式“金课”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从而提升学生思想和政治觉悟,促进学生高质量成才发展。
2.2 需求导向原则
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通识必修课程之一,在育人培养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汲取与本专业知识领域相关的前沿资源和信息,这也是学生就业后开展科研和创新的基础和利器。高校英语专业与“金课”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期符合社会需求的大逻辑。
2.3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引领和标志,也是高校育人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更是英语混合式“金课”构建的核心关键。这就要求课程既要与时代前沿保持同步,又要侧重对学生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坚守创新性的视角和新兴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英语混合式“金课”教学内容更具深度,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精准,有效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全面提升学习效果[3]。
2.4 实践应用原则
实践是考察学习效果和育人质量的必要手段,实践既可以展现学情特征,包括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又能够便于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有机调整,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高校英语混合式“金课”建设而言,更需要以实践性为抓手,侧重对学生实践意识、能力的培育。通过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创造模拟英语工作实践的具体情境,有助于深入推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2.5 人文通识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高校英语课程具有其固有的人文通识属性[4]。因此在混合式“金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文通识为导向,以跨文化教育为依托,力求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多元文化和视角,学会科学辨别文化差异;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其家国情怀。
3 “金课”视域下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3.1 教学设计
“金课”视域下,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需要以线下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为主体,侧重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力促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素养。首先,应明确并设定教学基本目标和高阶目标。一方面,基本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人才需求导向,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单一知识性注入向多元应用型培养的转变;另一方面,基于“金课”的高阶性标准,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德育目标的设计,围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利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对学生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使学生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合理辨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次,打造混合“金课”,教学设计要致力于提升课程内涵,教师在精准把控课程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不断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单一局限于现成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而是根据学情需要和人才需求导向,加强前沿、优质教学或资源的补充和拓展,特别是要凸显混合式教学资源(教材、微课、慕课等)的综合性、时代性、真实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多元化视角,这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理解、交际能力、人文素养都极为有利,有助于学生二语习得的高效产出。此外,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教育革新背景下,混合式“金课”应保持特色化的教学理念,针对性服务于“金课”的不同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基于教学对象的能力、需求、偏好以及个性化需求,不断寻求调整策略。当前社会正处于移动化学习的新阶段,因此教学设计要创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线上学习平台,致力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提供多元的学习契机,确保英语“金课”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英语混合式“金课”要注重能力考核,加强教学评价。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智能化、个性化评估,既有效促进过程化学习,又能够检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必要、精准的支持。
3.2 主要构架
高校混合式“金课”的主要构架分为在线课堂与实体课堂。在线课堂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SPOC课堂为主,通过与线下实体课堂建立精准对接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课堂平台中,学生可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线下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式与交互式学习,实现了课下学、课上练的目标。高校混合式“金课”实体课堂可采取小班研讨的方式,基于课前线上平台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问,让学生将问题进行一一呈现,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引导,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和交互,最后进行精讲、集中解答、点评和练习,实现知识的高效吸收与内化。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展示课前、课中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视野更加宽广,便于教师对整体学情的把控[6]。
在混合式英语“金课”的实践过程中,基于翻转式课堂的优势,线下课堂教学时间更加充足,教师有时间更有精力开展案例点评、项目探究、答疑解惑,甚至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组织一些与就业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用一体的目标达成。当然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每个环节目标明确,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合理紧凑安排教学内容,侧重引导与督促结合。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前提下,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在混合式“金课”线上环节中已经了解或者部分掌握了课程的提纲、脉络,在课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侧重知识点的完整性覆盖,以精讲、多练为抓手,有效拓展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翻转课堂的再造效能,基于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势必会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更深邃的认知。
3.3 教学组织
高校英语混合式“金课”教学的教学组织工作需要平衡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和比重。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组织要凸显挑战性和创新性。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知识体系转化为问题体系,实现课程输入内容与产出任务高度契合,知识安排紧凑,这样才有利于目标达成。因此教师要侧重对线上教学时长的把控,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佳,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或抵触心理[7]。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保持贴合,主题丰富且题材和体裁多样,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教学模式更需注意避免僵化,重视为学生创设讨论、探究和交流的空间。通过挖掘新颖的研究主题,让师生交流更融洽,从而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最佳效能。此外,教师要以任务单为指引,结合头脑风暴、情景应变、课程感悟、游戏检测等不同方式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提升学生反馈以及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内容,并进行积极的反思与互评,促进产出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3.4 实施流程
高效混合式英语“金课”实施流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首先,在课前环节,教师预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凸显教学目标的高阶性,精选教学素材后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并上传发布到指定学习平台,同时布置相关驱动任务和考核标准。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根据教学任务的驱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同时整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后续教师精准掌握动态学情结构以及有效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举措。其次,在课中环节,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反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以及侧重解决的要点,侧重性开展接近真实语境活动的教学整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分享学习心得以及优质成果展示,进行有拓展性的答疑解惑,适时补充前沿的语言文化知识,体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助力学生高效掌握内化吸收语言知识点。最后,在课后环节,学习仍将继续。教师需要做好相关任务的布置,开展课后挑战度的复习与巩固,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还要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发挥混合式教学挑战度效能。
3.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在“金课”建设的导向下,打造优质混合式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动态、多元学习特征显著,如果继续延续以往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势必会影响“金课”建设的成效[8]。为此评价体系应以多元、多维为目标,对标“金课”标准,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特点,侧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首先,教学评价要转变主体,即改变以往教师单向对学生评价为主的做法,提升平台数据评价、生生之间以及学生对自己评价分值的比重,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从而增强学生对个人学习过程的认知,并能清晰地看到其他同学的进步和亮点。其次,教学评价要侧重于学生差异化学情的关注以及个体进步发展的评价。为此评价绝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试卷成绩,而是要纵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的形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动态变化,多视角记录学生线上学习状态以及线下实践活动等全面多维的学习过程,并以此作为总成绩的重要参考。通过精准反馈学生学习的全流程,势必让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由此激发学习动力。最后,教师要将多元复合评价贯穿于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始终,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验,并赋予了其一定的挑战度,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产生双重效能,这也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最终达到学用一体和巩固提升的目的。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英语“金课”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教育发展之所需,也是课程教学转型升级之出路。面对信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应以“金课”为抓手,在坚守思政育人、需求导向、创新性、实践应用性和人文通识性的基础上,对标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从优化教学设计、主要构架、教学组织、实施流程以及教学评价出发,利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全面的教学目标,采用更优质的教学方法,挖掘新颖特色的课程内涵,让课堂教学更高效,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英语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