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霉变指数,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2023-03-31霍寿喜
◎霍寿喜
我国的主汛期是每年的5~9月,在这个时段,各地的降水量普遍较多,空气湿度普遍较大,加之气温常常偏高,风速常常偏小,容易导致食品、药品发生霉变,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气象部门根据易霉变的气象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风速等)研制出霉变指数,提醒人们及时改善居室环境,科学保管和贮存食品、药品,从而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
当霉变指数为0 时,一般不易发生霉变;当霉变指数为1~7时,易发生轻度霉变,这时物品要通风降温,以降低霉腐速度;当霉变指数为8~13 时,易发生中度霉变,物品要放置在低温环境中存储;当霉变指数为14~20时,易发生重度霉变,这时物品宜放在密封环境中,防止潮气侵入而加速霉变。
食品之所以发生霉变,是因为食品里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会繁殖生长,这其中就有引起食品霉变的霉菌。食品发生霉变不仅与环境温湿度有关,而且与自身含水量也密切相关。据研究,不同物品发生霉变对温湿条件要求不一。如当粮库温度在20℃~35℃、相对湿度≥85%时,粮食就容易发生霉变;当气温达15℃及以上、相对湿度≥85%时,烟卷等商品就会发生霉变。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超过70%时,如果药品是裸露在空气中,通过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致使含水量增高,药品就容易发霉变质,甚至有一些药品在潮湿的空气影响下,容易潮解溶化。所以,西药一般都采取密封包装,通过与空气隔绝的形式来降低空气环境的影响。而包装简单的中药,因为直接与空气接触,如果贮存不当,最容易变质(包括霉变)。所以,专家提醒,家庭药品存放地,以阴凉、干燥、避光处较适宜,如果珍贵中药在较短时间内服用不完,最好分成若干份后将其密封保存。
我国气候复杂,同一时段霉变指数的分布,南北差异及海陆差异均很大。北京地区的霉变指数全年一般不会超过7,但福建、浙江沿海地区的五六月份,霉变指数一般都超过10,常常达到14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江南5~9 月,即夏季约有1/3 的时间,其温湿度条件易导致库房内大部分仓储物品霉变,其中六七月间的梅雨时段(气象特征是高温高湿),霉变指数会天天居高不下,食品、药品甚至普通物品都极易发生霉变。
当霉变指数超过10 时,降低室内的温湿度,其实就是降低食品、药品霉变的可能性。降温降湿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自然法”“物质法”和“机器法”。所谓的“自然法”,就是根据室内外的温湿差异,用自然通风或关闭门窗的方法,使得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比如晴天的中午,开窗通风,阳光照射,能够达到防潮的效果;相反,到了阴雨天,为了阻止潮湿的空气进入,关闭门窗是一种有效措施。所谓的“物质法”,就是在存放食品、药品的容器里面或周围,放置一些吸湿物质(如木炭、草纸、生石灰或一些食品干燥剂),直接降低食品、药品周围的湿度。所谓的“机器法”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利用空调设施,给室内降温(湿度同时也会降低),在温度不高的雨季,也可单独利用空调的抽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