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

2023-03-30林晋豪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运动体育

林晋豪

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体育运动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为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创新带来阻碍,不利于丰富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尤其在现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显著,为了确保小学生的劳逸结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促进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首先分析二者结合现状,根据素质教育指导要求,提出模拟训练等结合措施。

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化,丰富学生对安全这一概念的认识,结合体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度,认识到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下,学生能够参加更加高效且技能难度更大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1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现状

1.1 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生动性

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与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与体育以及安全防范相关联,在学习体育与安全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知识教育的生动性,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们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便于学生们的理解。同时,低年級学生的知识记忆需要教师反复强调,为了避免学生二次听到时出现抗拒心理,教师需要不断转换案例将安全知识融合到其中,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效果。

1.2 急救措施相关理论知识教育缺乏全面性

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在防范,还在于问题发生后的急救,但教师在体育项目相关知识以及安全教育知识的教学中,重点更多的放在安全防范上,最终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际操作一团糟,完全没有随机应变能力,当自身发生安全问题时,容易出现救治不及时或者操作不当,为自己带来二次伤害的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对理论知识过于偏重会为学生们带来安全防范意识降低的情况,原因在于:学生们在学校内看到的安全问题基本没有,并且学生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基本没有发生过安全问题,学生没有进行过实际练习,逐渐降低了学生对危险行为的预判能力。

学校没有充分的急救相关设备为学生们提供教学与练习。例如AED设施,学生可能在新闻中听过该设施的重要性与作用,但对该设备的理解停留在了听说这一层面,既没有见到过该设备的样子,也不了解该设备的操作方式,造成学生急救措施相关知识的缺乏。

1.3 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存在不足

教师在进行体育知识与安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习惯于知识灌输,该方法能够保障学生理论知识的充足,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也能保持清醒的心态不会做出危险行为,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不同,不能保障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进行危险行为预判,需要教师结合实践行为对学生们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考察。例如教师对羽毛球运动的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利用自身进行动作示范能够提高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技巧的了解,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身上,跟随教师的思路引导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不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与安全教育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没有达到课改要求下进行教育模式创新的要求。

1.4 学生安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不足

安全教育的考评体系存在着没有相应的考试、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科学系统化的教育课程等问题,造成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着没有安全教育的主题,仿佛走一步看一步的问题。例如,教师在结合体育运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该项目的安全教育,根据该项目每一个技术动作指导学生的行为,减少安全风险问题,但针对跑步等项目的安全教育时,主要内容局限在跑步结束后不能立即喝水或者蹲下这类知识,学生能了解,能运用,但不成系统化,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只能根据场景变化调取自身的安全知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也会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

对学生安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不足还会让学生出现对体育运动懈怠或放肆的问题,学生不能了解自己身体素质存在的不足,不会合理控制自身的运动时间,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是放松自己的心情,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身兴趣的行为,同时,也会让部分学生出现对体育运动的不合理评价问题,总而言之,不利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5 教师对体育项目和安全教育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

部分教师在体育项目上存在着理解不充分问题,自身的技术动作存在着瑕疵,在对学生们进行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教会学生错误的动作方式,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埋下安全隐患。在安全教育上,教师对安全教育理论框架的学习与理解不够,自身不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对学生们进行讲授,造成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一知半解,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只能自行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能感受打体育运动的乐趣。

2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措施

2.1 维护体育运动设施与场地

体育课程以室外为主,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跑步、篮球、足球等活动,这些体育设施以及场地的安全质量影响体育课程的安全进行。例如足球场的草坪和需要保障草地的完整度,并且草坪的防滑度需要确保在合理要求内,避免该区域草坪损坏面积较大,学生在奔跑过程中出现摔倒等安全问题。教师教授学生们观察球的质量,例如该篮球出现裂痕或者拍打过程中声音不对的情况时,应立即将篮球放弃并交给教师,避免篮球发生爆炸对学生们带来伤害。同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合理的把握“程度”这一词,例如,篮球打气不可过于满,运动时间在合理范围内,运动结束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但又不可以过快的饮水等,避免学生出现感冒风寒问题,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运动场地的维护需要学生们在进入场地后观察该区域是否存在其他安全隐患,例如下雨之后尽量不要在该区域活动,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对运动场地的观察与监督,对学生们提醒该区域不适合做运动,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2 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与考评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对为危险环境与行为的与预判能力,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體育运动过程中,当学生出现突然摔倒的情况时,其他人不可立即对受伤学生的身体进行触动或者挪动,首先观察受伤学生具体的受伤位置,结合教师对学生们讲解的崴脚、挫伤等理论知识以及受伤学生摔倒前的动作,判断受伤同学的具体问题,现场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与教师联系,避免对受伤学生的二次伤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每一为学生在不同位置时的具体反应,记录学生存在的不足,训练结束后总结学生的不足并指出正确做法,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安全教育的理想效果。

对学生们进行有针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们对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对安全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们构建完整的安全知识体系,梳理情景处理的合理步骤,当真正发生安全问题时,学生能够冷静应对,不会惊慌失措,避免为受伤学生带来二次伤害,确保学生们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

对学生们的安全知识与体育项目相关知识进行考评,了解学生对已经教授过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反应能力,让学习过的知识“活”起来,并不是让知识成为结构不变的理论。同时,加强对知识的复习,该阶段可以将课堂的中心转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结合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配合度,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2.3 实时进行安全指导

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当下问题立即解决能加深学生对该场景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学生们在踢足球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学生的行动,当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有学生摔倒时,教师立即吹哨并叫停其他人的行动,将班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该问题当中,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与讲解了解到该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储备,后续的足球运动中避免该行为的再次出现。

2.4 建设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

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体育教学一样,需要具有系统性与统一性,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与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规划完整的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提高安全教育的融入程度。

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前,首先需要提高对该体育项目的了解,清楚每一个技术动作存在的危险性与后果,合理设计安全教育内容,规划将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的合理方式与时机,让学生自然地接受并记忆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的形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可以进行动作示范,提高安全教育的生动感,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诙谐的语言进行讲解,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与了解的积极性,确保安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教师进行安全教育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例如,教师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容易结合自己的主观看法,造成教育内容输出比较随意,最后演变成完全是自身想法的输出。因此,教师需要完善并加强自身对体育安全教育的学习,避免自身看法的片面性。

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的具体规律对学生们进行讲解,简化理论知识,确保学生们能够听懂并记忆,在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安全知识,总结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集中对学生们讲解该问题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体育课的顺利进行负责。

2.5 家校联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在学校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学习安全知识,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安全知识讲解时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导致安全知识记忆不深刻,下课就忘了的情况,因此,学校与教师需要对家长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将安全知识对学生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因此,学校适当举行家长会,教师贯彻家长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理念,家长需要提高对学生状况的关注与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并加以教育,配合学校的教育进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与学生一同运动,当发现学生存在不规范的行为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加深学生对安全行为的印象。

家校联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不仅提高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意识,为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

2.6 结合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体育安全的了解

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设备进行展示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进行安全讲解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安全的了解,例如,播放篮球比赛相关视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们了解篮球规则,又能根据运动员的动作了解不规范动作的危险性,以及该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们认识到危险行为对自身带来的伤害,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视频资料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题材内容不局限于比较大众的体育项目,例如展示滑板以及旱冰鞋等项目,丰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学生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逐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在自身喜欢的体育项目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开朗健康的性格品质。

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强调体育运动的意义,带领学生们了解竞技体育,感受竞技体育具有的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精神,体会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完美发挥是源于运动员私底下坚持不懈的训练,感受体育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而有自主性的学习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2.7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学生在入学时具有相应的身体素质健康档案,学校与教师提高对改档案的重视度,定期对学生们进行身体素质的考评,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考察,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为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发展负责。

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在部分体育运动中,避免身体素质不能满足运动强度的学生的参加,同时对这些学生讲解不能参加的原因,提高学生对自身安全的理解与重视,为自身的安全健康负责。

2.8 带领学生们了解急救设备

安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急救知识,还包括急救设施,因此,教师带领学生们认识并了解相关急救设施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例如剧烈的运动会在不经常锻炼的人员身上出现心跳骤停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当身边没有教师或者专业人员时,学生需要学会AED设施的操作方法,为晕倒人员争取抢救时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AED设施的利用与操作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真正的模拟练习,确保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规范安全,例如,该设备启动后需要全部人员离开晕倒人员的身体,避免对自身带来伤害,确保该设备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3 结论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确保学生在校生活的安全,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制力结合教师的监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障学生每天适量的体育锻炼,带领学生们感受体育项目的乐趣,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策略主要为提高安全教育的生动形象感,带领学生进行安全急救措施的训练,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心态,在体育运动中提高体验感。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运动体育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运动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