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3-03-29梁莉琼刁希怡胡又元

高考·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实践高中化学

梁莉琼 刁希怡 胡又元

摘 要:“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内化,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包括设计教学主题、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和开展实践活动等,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高中化学课堂,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引导的教學方法。它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主题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题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1]。

一、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在“主题式”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帮助学生构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归纳,促使他们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记忆和掌握零散的知识点,更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2]。

(二)“主题式”教学的核心要素

1.确定主题

主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2.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需要根据主题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提供学习资源

教师需要根据主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文献、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确定评价方式

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前,根据主题确定多种评估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估、小组互评、教师评估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通过主题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够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将来深入学科研究或从事相关职业奠定坚实基础。这种综合性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成为具备综合素养的化学学科人才。

(三)“主题式”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

1.确定学习主题

教师需要根据情况,确定具体的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确保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社会热点,将其融入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主题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主题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制订学习目标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任务的指引,更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通过关联学生核心素养、贯穿教学环节以及保持评价目标一致性,可以实现学习目标的更好达成,促使学生在化学学科中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一主题时,制订的学习目标可以是:a.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和类型;b.掌握金属防腐的方法和原理;c.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d.了解金属腐蚀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相应的评价目标可以是:a.评价学生对金属腐蚀本质和类型的理解程度;b.评价学生对金属防腐方法和原理的掌握程度;c.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d.评价学生对金属腐蚀环境影响的认识程度。

3.设计探究任务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深入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通过预设生成性教学环节、设计情境化问题以及借助驱动任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能力,促使他们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取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同时设计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素养。

4.实施多元评价

在高中化学的“主题式”教学中,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一个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形成性评价、项目化评价以及口头表达和讨论,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推动他们在主题学习中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原电池”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在探究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学生在探究任务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第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原电池的应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提高原电池的效率?”通过对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效果[3]。

二、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拓展教学资源,确定学习主题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背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理解和应用知识。这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科内容相关、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或问题来实现。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化学键”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原子,通过相互碰撞和结合,形成不同的化学键。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展示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通过讨论水的表面张力、溶解性等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科应用意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科知识的融合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化学键的发现历程,感受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够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知识迁移

“主题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将学生组成小组,教师可以设定探究性问题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实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化学键”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设计驱动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之间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磁力实现的,而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强力实现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键的本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学键的本质是电磁力,并且根据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本质,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并且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设计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视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以下探究实验。

步骤一: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描述。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原理,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質。

步骤二:学生分组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步骤三: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在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多重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主题和实验材料,并制订合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以确保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和有效。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活动。

活动1: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数据,深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活动2:设计制作原电池。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然后让学生利用材料设计并制作原电池,如利用铜片、锌片、导线、电流表、果汁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原电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3:调查生活中的化学反应速率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食品的保鲜、金属的腐蚀等,并分析其原因。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提高应用能力。同时,实践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主题式”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樊静.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主题情境教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23):33-37.

[2]刘玉荣,梁沛茹.中国台湾地区“化学平衡”主题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23):114-119.

[3]王学峰.“生活化”理念下初中化学主题式探究教学策略探析[J].华人时刊(校长),2023(11):122-124.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实践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