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探究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3-03-29石云

高考·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

石云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问题探究的形式设计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正确认知“问题探究”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高中语文“问题探究”教学的特征,提出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进而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助力。

关键词: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

一、高中语文“问题探究”教学的特征

首先,“问题探究”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特征。“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极具开放性和创造性,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知识等相关内容,学生在问题探究活动的影响下能够体会到语文知识所具备的广泛应用性特征,从而引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由于问题答案极具开放性,所以不同学生在解答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次,“问题探究”活动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探讨意识。该活动的开展会利用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索,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设计有广度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极具质疑意味的情境,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调用其已有的生活以及认知经验去解答,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如,在讲授《陈情表》《兰亭集序》等课程内容时,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在情境中预留各种问题,让学生可以触景生疑,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探讨和寻找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1]。

二、高中语文教学实施“问题探究”的价值

首先,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内容,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便是学生对文章的直观感受,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知识。高中生的思想已经趋于理性,但是高中生的自制力会比较差,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听讲,将问题引入教学活动之中,能够让学生产生出探索的兴趣及热情,促使其紧跟教师的授课步伐展开思索,专注于学习语文知识。利用“问题探究”形式来提醒溜号的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把注意力放到语文学习内容上。其次,“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发展学生语文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提问检验自身学习结果,并自主进行思考,针对疑虑问题进行解答。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极强,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沟通以及交流,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给师生沟通创造契机,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保障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和学生展开互动,并以“可接受”的沟通交流当作“问题探究”的基础,不可强制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要让师生沟通能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学质量就能够有保障。最后,高中语文教学实施“问题探究”会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想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不可盲目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坚持有的放矢的教育原则,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针对性。“问题探究”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实际学习动向,依据其得出的反馈内容来优化调整教学方案。若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可以继续深入“问题探究”,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此外,借助“问题探究”教学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两极分化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指明发展方向,不断拓宽学生思考空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三、问题探究的基本程序

(一)提供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或提供相关背景信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运用学生的好奇心,更好地完成教学环境的设计,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为后续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文本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思考。

(三)正确解决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筛选,确定哪些问题适合进行探讨,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思考、讨论和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对理解。如学习《兰亭集序》时,可设计开放式问题,如作者写作时的心理变化如何?问题具有开放性,有助于增加讨论度,提高学习效果。

四、高中语文教学实施“问题探究”的现存问题

(一)问题设计简单

当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会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问题探究”的重视度会比较差,还有一些教师所应用的“问题探究”方式会过于简单,会将“问题探究”贯穿至教学的全过程,其设计的问题并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会以“对不对?”等话语结尾。一些学生甚至不能够理解教师“问题探究”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只会模棱两可地回答教师“对”或者“不对”,这就使得课堂教學“问题探究”的效果变差,甚至还会使得学生完全忽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会出现溜号、搞小动作等不良现象,“问题探究”教学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教育引导意义[3]。

(二)学生思考时间短

现阶段,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教师会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而不断地压缩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就使得学生在听到问题后,难以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和“问题探究”教学的初衷相违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师在后续课堂“问题探究”时,学生不会重视,也不会自主思考,教学活动无法顺利推进。

(三)忽视学生兴趣

“问题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践行有的放矢的“问题探究”教育原则。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在设计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围绕学生感兴趣且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不可忽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四)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收者。然而,在问题探究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主导角色,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并不充分。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的现象可能导致课堂气氛较为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他们可能会变得被动和消极。而教师在问题探究中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4]。

五、高中语文教学实施“问题探究”的策略

(一)营造质疑氛围

教师在授课时,要给学生构建更具趣味性且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明确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这样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才会变得更强。问题探究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有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语文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强化学生阅读语感,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对学生心理方面进行鼓励和安慰,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教师为此要给学生留出更为充裕的思考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问题探究”法实施带给其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可以是教师布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寻找。教师在布置问题时需要注意:第一,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第二,引导学生提出对问题的质疑;第三,教会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这样才有助于充分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如果能从课文当中提出一些独创性的问题,对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在讲解《荷花淀》一课时,要通过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把控该篇文章的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等多项内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让其能够体味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并抓住联想和想象当作教学活动开展的突破口,让学生尝试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师生双向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分析该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悬念引入新课,然后采取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将该节课划分成为课堂导读、迁移延伸等多个部分,同时要保障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摆脱通讲通读的教学束缚,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同学们,在你们阅读了孙犁的《荷花淀》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孙犁笔下的战争又是怎样的呢?”

(三)筛选问题

每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和对问题的见解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别。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在面临学生提出的问题时需要做好筛选工作,筛选工作不是由教师一人选择,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择[5]。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好的问题。问题筛选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所选的标题必须与书本的教学要求息息相关;第二,必须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片面追求问题的深度将会导致探讨工作无法开展;第三,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价值。

(四)探讨问题

“问题探究”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探讨,以了解书本知识内容为基准,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见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参与问题探究的形式,分析文本作者思想情感,利用身边周围的优秀素材。教师在授课时,要控制好书本知识的难易程度,坚持由浅至深的教育原则,梳理书本内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蜀道难》一课时,该节知识并不像学生以往所诵读的歌律诗那般,以对偶句为主,其会以散句为主,这就会提高学生把握诵读情感的要求。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了现代诗歌,所以对诗歌的意向应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并不能深刻感知古代诗歌的魅力。《蜀道难》就如同跳板一般,能够将学生的未知和已知相连接,让学生梳理《蜀道难》的写作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主动去诵读文章,深度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该节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可以掌握该诗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发展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教学时,教师要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设计问题:“蜀道到底有多么的难行呢?李白是怎样表现蜀道难行的呢?”借助问题展开引导,让学生针对其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探讨,分解问题。这样,学生在“问题探究”活动的指引下,可以高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文本学习任务,并且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循序渐进的特性,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并运用文本信息,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才会变得更强,有效输出之前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并给后续学习环节做铺垫,防止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问题[6]。

(五)批判性思维培养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审视和分析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文章的内容,对文本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思考和评价。例如,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短歌行》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曹操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格和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帮助学生形成对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7]。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比较与对比,设计与曹操相关的问题,每位同学凭借自己对曹操的了解,给出评论。曹操是辅佐皇帝的忠臣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要求学生给出理由。以此带领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习《短歌行》时,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表述感到疑惑,如曹操为什么要写下这样的诗歌?他的用意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8]。

通过以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深刻、全面的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探究”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展现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用,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问题的探讨活动中来。在实行“问题探究”法时,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對问题的深度等进行适宜调控,注重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发展学生自主探讨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后高层次的教育模式,成为极具核心素养的优质人才,进而内化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浩.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29-30.

[2]胡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发现式阅读应用[J].中学语文,2023(5):12-13.

[3]陈起景.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J].语文知识,2014(5):43-44.

[4]钱云霞.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独具特色的“这一个”[J].高考,2019(36):79.

[5]陈松.新时期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Z1):20-21.

[6]刘红梅.“朗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探讨[J].学子(理论版),2016(3):32.

[7]李文静.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0(9):117-118.

[8]张进贤.浅谈高中语文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0(5):73.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