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

2023-03-29李航

高考·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教学劳动教育

李航

摘 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精神也需要不断地被发扬,而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非常契合的,因此,怎样把劳动教育融入语文课程之中是一线教师要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单元教学是在大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要求对单元主题进行提炼,以建立大任务和大情境来指导整体教育教学,并看重过程的评估,让学生的学习质效得以提升。文章首先梳理了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相关概念,分析了其意义与价值,剖析了当前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劳动教学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劳动教育;大单元教学;统编版教材

一、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单元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高中语文学习的18个学习任务群,这些无疑说明,“大單元”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大单元教学是基于教科书所选的文章,对课文进行单元的再次集成与优化,对大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行精练,并将单元设定成一个大概念、大任务。此外,通过学习情境的设定,将学习活动与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持续性教学连接整个教学进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提供支架式的辅助,推动整个课程的进行,以过程性评估为主要手段,促进教学评的统一。

(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劳动的正确认识,并通过适当的劳动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同时把劳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培养学生认可劳动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是最崇高的。

(三)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

在“劳动光荣”主题的教学中,大单元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大单元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差别就在于能否对单元内容进行再集成和最优化。例如,本文主要研究将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进行大单元的集成,探索第二单元的劳动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模式,是对传统的“自然单元”思维模式的拓展与革新[1]。把“大”任务、“大”情境等新的教学观念导入到单元教学流程中,把知识和知识进行连接,让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与阅读情境和现实情境结合起来,希望在完成劳动大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劳动主题思想的理解已经不局限于知识点,而是把他们的思维带入更深层的链接,促进学生由低级到高级的思考,在大单元教学中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二、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价值

(一)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把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参加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体,劳动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新时代更应该被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在某种意义上讲,劳动教育教学成了摆设、“花架子”,而且学生并没有把劳动学习放在心上。鉴于目前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忽视劳动成果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德、智、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全面结合起来,并专门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

(二)有利于提升劳动教育的整体性

大单元教学强调整体性与关联性,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用大任务和大情境来组织教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自觉把自己原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发掘出来,这样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劳动教育知识碎片化学习的现象得到转变,推动劳动知识的系统化。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

以语文教学为依托,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有助于劳动教育思想的渗透和落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观念。

三、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一)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运用不够深入

“大单元的设置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德育、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2]”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教师不断深化新理念的学习与运用。但是,部分教师表现出对主题大单元的有关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大单元的教学如何融入实际情境与任务等方面仍存在困惑。此外,大单元的课程整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但由于不少教师的单元整合能力不足,使得大单元教学难以推行。

(二)语文教学较少渗透劳动教育意识与理念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提出要将德育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完成了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并没有对劳动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且,部分教师都会在工作单元里单纯地向学生们讲解一下劳动人物,而对于其意义与价值却是一知半解,学生只有通过特殊的劳动实践课程才能明白什么是劳动。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把劳动教育观念融入语文教学中去,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学生完成大单元学习的能力不够、难度较大

大单元课堂教学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单元包含了深度学习的思想,即学生要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阅读上,要对所要执行的学习任务中的复杂问题展开深刻的思索,从而确保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大单元注重综合能力素养,也就是说学生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仅仅去看一篇课文,而是在教师引导与安排下,对整个单元进行水平和垂直的阅读,从掌握单元主题出发,在完成对阅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再回归到主题上。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主观角度,或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主题大单元学习对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有些困难的。

(四)教学成果与学习成效评估方式较为单一

面对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常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上,这固然不可否认,但教师过分注重语文“双基”的学习,忽视了人文关怀,也就是对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同时,高考中对劳动单元选择的内容和知识并不多,因此有些教师会简单地把劳动单元讲完,或者干脆不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言文等方面,同时由于高考语文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手段主要是通过笔试,形式相对单一,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上都更多是为了满足高考。

四、高中语文劳动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吃透劳动单元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区别于“思政课程”,它贯穿于特定科目的教学之中,并具备隐性的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具有显著的优点:可以将核心素养贯彻到正常教育活动中,并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也要有平台和载体来实施,由于语文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探究与实践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明确劳动单元教学目标,对单元主题进行提炼,以预先准备好的适当方式,把思政元素合理地整合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让劳动单元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在第二单元中,前面三篇课文分别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劳动者:袁隆平、钟扬、张秉贵。袁隆平、钟扬是科学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一生分别奉献给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与科学发展;张秉贵也是从底层走出来的,他用他一贯的热心为大家解释了人生中的不寻常之处。而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潮,以及对“匠人”的某些错误认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则与时代特征相融合,展现其所体现出来的“当代之美”;《芣苢》《插秧歌》等课文则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思想。

根据劳动单元的教学内容,归纳出如下几个单元思政:第一,劳动光荣教育;劳动光荣是大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贯穿于大单元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劳动光荣”也是本单元最重要的思政要素,通过对劳动大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够把劳动光荣的概念内化于自己的心中,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第二个,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各种文本中的劳动者的综合分析,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哪怕是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取得非凡的成绩,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实践工匠精神。

(二)锻炼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大单元教学科学性

教师既是语文教育的执行者,也是语文教育的研究者。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等理念,大单元教学、校本课程研发等教学方式的涌现,都在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教师不仅仅是只会教书,还应该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教授的课程,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通识性知识,并以此为“教学”依据,将难点研究内容内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概念、实施方式、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定量评估,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大单元教学的历史发展、核心理念和大单元教学所要关注的大概念、大任务、真实情境、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把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大单元教学,从研究中来,走向实践,最后回归研究,以此来提升大单元教学的科学性。

(三)创设单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劳动学习兴趣

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创造单元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深入阅读课文,并自主地进行主题讨论和探索。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教學情境的时候,不仅要立足教学内容本身,更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真实学情进行全面了解,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和方式出发,给学生提供代入式的、沉浸式的教学场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有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自觉。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立足高中语文劳动教育教学内容,笔者进行了如下具体的设置: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于2021年5月22日13:07逝世,各大报纸、媒体纷纷发表发文悼念袁老。假如你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你会发表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来纪念袁老?你会怎样去向那些默默奉献、功勋卓著的“最美劳动者”表示敬意?

(四)科学设置学习任务,实现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为了更好地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给学生设定以下的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一: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体悟劳动品质

1.首先略读几篇现代文,分小组讨论每篇现代文中劳动者的无私奉献与崇高品格。

2.在精读前提下,拓展阅读相关人物通讯作品,拓宽自己的视野,深入理解劳动者的可贵品质。

任务二:梳理总结新闻作品的特点,拟制优秀新闻作品的评判准则与标准

1.仔细探讨人物通讯作品,梳理总结人物通讯特征。

2.仔细剖析新闻作品的报道角度,分析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

3.围绕“新闻作品”开展阅读活动,制定“新闻精品”的评选准则,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报道层次、语言表达、新闻特点等方面论述。

任务三:向“袁老”告别,悼念袁隆平,向最美劳动者致敬

1.撰写校园微信公众号推文,悼念追悼袁老。

2.小组讨论后,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劳动者,撰写人物访谈提纲,在此基础上撰写人物通讯文章。

每个学习小组也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通过学生之间彼此的互动与沟通,加深自身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地发展。

(五)完善单元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大单元教学既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的重要途径,也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联动性的特征。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规律与特点,从全局出发把教学中的“教”“学”和“评”三个环节有机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大单元教学的评估评价方式方法做出调整与改进[3]。

此外,在评价的主体和方法上要提倡多元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评估时,教师要主动地让学生参加,通过师评、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准确评估,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陷。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对劳动教育的逐步重视,高中语文劳动主题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该模式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此,笔者通过自身的教育活动和思考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期望能够为高中语文劳动主题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以推进高中劳动教育的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郭铁民.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2(21):26-28.

[2]马越.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探[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

[3]潘锡民.关于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10):44-45.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教学劳动教育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四梁八柱”
聚焦教材“切入点”层层推进语用力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