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2023-03-29陈海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物理实践

陈海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与创新,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为全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生活化学科,其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劳动教育也有密切关联。正是因为这一关联性,为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研究提供方向和路径,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就劳动教育渗透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渗透实践策略展开分析讨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共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是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在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研究中,可以发现劳动教育渗透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一是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二是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三是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要选择。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劳动因素,然后从教情和学情出发,研究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稳步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渗透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可知,主要为力学、电学、机械能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实践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劳动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在实践与理论融合学习中加深学科知识理解与感悟,顺利培养认知力、劳动力和实践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做好准备与铺垫。其次,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内容占比皆高,教师必須改变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原理的教学观念,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究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过程原理,达到学用一体效果。之所以主张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其根本原因是物理学科特点与劳动教育核心思想具有一致性,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良好的劳动品格,在劳动实践技能培养锻炼过程中可以进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教育。所以说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最后,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要选择。教育的根本要务是什么?是立德树人,其本质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理学科中蕴含丰富的劳动因素和资源,通过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向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二、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教材分析中实现劳动因素渗透,培养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

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主要是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要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方式,同时也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素养。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讲解物理基础概念与技能,同时将其与现实生活应用联系起来。物理学科包含大量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及物理原理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又有较多联系,教师可在教材分析中实现劳动因素渗透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意识,强健劳动技能。例如:在鲁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机械功》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中的劳动元素,实现劳动因素渗透,顺利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识点展开的,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功?”接着教师开展理论讲解教学,让学生知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论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功,因此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入手,向学生讲解功的定义,从而顺势进行劳动因素渗透教学。教师为学生列举一个生活中常见劳动现象:“锯木头”。这个劳动共分为两个动作,一个是“推锯”,另一个是“拉锯”,两个动作组合在一处就会形成物质生产工作,推是向前用力,拉是向后用力,推拉形成的是不同方向的力。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中可知,推拉动作已经形成了作用力,推拉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移动距离,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均存在,所以“锯木头”是在做功。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从劳动者角度思考,如何才能省时又省力地锯木头呢?”学生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形成的过程,当学生思考的答案精准有效时,学生的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培养效果更突出,反之则不然[1]。由此可见,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理论知识教学实现劳动因素渗透,对学生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的培养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教材讲解中实现劳动技能传授,培养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

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物理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验证等方式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规律验证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想和见解,得出实验结论和观点,并且学生可以认真听取其他学生的实验结论和观点,合作意识强,探究能力好。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知识讲解过程中实现劳动技能传授教学,让学生可以在物理实验实践过程中深入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鲁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功和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材知识讲解中实现劳动技能传授教学,顺利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交流素养。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课堂新课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同时进行劳动技能传授教学铺垫。问题如下:“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列举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学生思考后回答:“流动的河水可以推动水轮机做功,说明流动的河水是可以做功的。”“人们在打桩的时候,先要把重锤高高举起,然后重锤落下后就可以将木桩打入地下,说明被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射箭运动员将弓拉满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可以将弓箭射出去,说明拉弯的弓能够做功。”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做功”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且其列举的例子多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技能有关系,如打桩劳动[2]。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中,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原理及物理本质有了更深入了解和理解,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打桩”劳动,体验做功,做好积累,做好深入探究准备。

(三)实验教学中开展劳动操作活动,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

物理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认真和创新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知识时表现出的一种自觉、尊重和负责的态度。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劳动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会劳动,感悟物理实验的原理与本质,高质量完成劳动操作任务,稳步发展综合能力。例如:在鲁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劳动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合运动和分运动,理解运动的独立性,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同时可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本次课的教学核心是四个概念、一个规律和一个方法。为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以上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抬高货物”劳动实验操作活动,选择两名学生合力完成货物的抬高操作,达到指定的高度,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两名学生在思考如何将一个重物抬到一定高度的方法时,围绕重物走动思考,确定站位。学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站位、作用力等多个因素思考,发现两个人合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将重物抬高到指定高度的,但因为二人所站位置不同,形成的合力会发生变化,影响力的大小[3]。于是学生以严谨负责的实验态度选择绳索向重物施加牵引力,让绳索将重物拉至指定高度。此后,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与原理,分析劳动操作步骤与实验成功的关系,探究学生站立方向形成的力与抬高重物所需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会因劳动操作活动而逐步培养形成。

(四)习题编写中注重劳动教育体现,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素养

物理科学思维和创新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物理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科学的、逻辑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比如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创新思维及模型思维等,同时学生在物理知識不断深入学习过程中还会因知识的积累增加而形成创新性高、开拓性强的思维方式,比如创新意识与能力、创新精神与思想等。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皆强的应用型学科,其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复杂,知识点间联系较为密切,若不能掌握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那么在后续知识学习时将面临更多困难和苦恼[4]。习题练习是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在习题练习中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找出不足之处,优化改进。但由于教材中编写的习题多偏于形式和理论,很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进行习题的创新编写,尤其是以劳动元素为主的习题编写,可以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树立正确劳动观,顺利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素养。例如:在鲁教版必修2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创新编写习题,并在习题编写中注重劳动教育体现。习题如下:在某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操作失误,将位于五楼上的一个质量为2.6Kg的砖块碰落,这个砖块掉落地面时砸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虽然这名工作人员全程佩戴的安全帽质量很好,可以减缓砖头对其头部的重力速度,但还是给这名工作人员带来身体伤害。已知安全帽可以承受的冲击力是4900N,砖头在接触到安全帽后以0.1倍的接触速度弹起又掉落地面,这个五楼的高度一共是15m,砖头掉落与安全帽接触时的时间为0.02s,这名受伤的工作人员身高是176cm,请问这名工作人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五)跨学科以打造劳动联教模式,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较多,在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研究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从物理这门学科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更要重视以跨学科教学思维打造劳动联教模式,让学生可以以跨学科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行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索与学习,从而锻炼多种能力,发展学科素养。例如:在鲁教版选修3-3第六章第一节《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跨学科来打造劳动联教模式,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章节知识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学本身的知识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热辐射、热力学第一与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循环等[5]。比如生物学科知识: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以及生态平衡等。比如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以及环境化学等。比如地理学科知识:气象学、气候变化及大气成分等。比如社会科学知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等。从以上各学科知识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可以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合在一处,打造劳动联动模式,例如:教师布置劳动实践调查作业,让学生以“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为实践调查主题,分小组完成调查任务。在小组合作进行劳动实践锻炼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劳动实践体验,发展劳动技能,同时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会得到充分培养锻炼。

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知,高中物理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资源,这为劳动教育渗透到物理学科教学中提供有效路径和方向。劳动教育渗透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在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研究中,教师应重视通过教材分析实现劳动因素渗透,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和应用素养;通过教材讲解实现劳动技能传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通过实验教学开展劳动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通过习题编写注重劳动教育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素养;通过跨学科打造劳动联教模式,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高。总之,劳动教育通过高中物理教学落实价值意义非凡,教师应重视继续分析和探索实践策略,稳步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彩彩.高中物理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2(11):19-21.

[2]潘振东,邵志豪.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维度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2(8):86-90.

[3]汪国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2(24):127-130.

[4]赵权斌.关于城区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18):131-132.

[5]李强.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解析[J].读写算,2019(13):130.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1109;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中物理实践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