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培育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博物馆策展及其涵化致效研究

2023-03-28刘凯华徐毅豪吴婉奕

文教资料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

刘凯华 徐毅豪 吴婉奕

摘 要:在文化培育视角下,高校博物馆的育人、教研、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凸显。本文通过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的文化培育方式与效果进行探析,对现有文化策展方式利弊进行分析与创新探索,对相应文化策展方式进行涵化致效研究,在策划、资源整合、创意构思、执行实施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以期提出更有特色、更具效果、可行性更强的策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文化培育视角 文化策展 创新探索 涵化致效 创意构思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也是学校的办学之魂。而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博物馆在近几年以昂扬奋发的姿态迈进,根植于高校深厚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土壤,凝聚着大学精神,成为文化育人的天然“摇篮”。吉首大学博物馆群通过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吉首大学校史陈列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六大场馆的策展与展演,展示了黄永玉的创作与收藏、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湘西地区极富魅力的民族文化、武陵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等研究成果。

一、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现有文化策展方式利弊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1]作为高校文化艺术场馆的核心,高校博物馆具有高校部门与博物馆的双重属性。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不断深化创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响应大学文化与精神建设,对吉首大学、湘西州中小学师生以及游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育人作用。目前,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主要通过线下参观讲解、线上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讲堂、科普知识下乡与进校园等方式,依托新生入学教育、湘西州中小学校来馆参观等大规模活动进行文化策展。这些方式与途径,在相应文化的传承方面有利也有弊,本文通过论述与分析策展方式的利弊,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育人功能。

(一)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现有文化策展方式优势

1. 知识丰富广泛,文化底蕴深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作为综合性博物馆群,内容涉及广泛,展品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藏品管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为宗旨,植根于湘西地区悠久神秘的历史、丰厚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立足于人文大家的文学涵养、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以黄永玉的书画创作及其毕生收藏、沈从文的文学艺术历程及其物质文化史研究成就、吉首大学风雨兼程的办学历史、湘西特色民俗文化、武陵山特色动植物为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彰显和推广湘西地区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底蕴,彰显了吉首大学严肃认真的治学与科研态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水平,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学与人文氛围。

2. 参观方式科学,更具针对性、高效率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指出,传播过程各要素之间是一个动态系统平衡的有机整体。为了动态平衡传播教育,吉首大学文化场馆中心(以下简称“场馆中心”)认真敲定博物馆主题、精心筹划准备展览内容、科学设计参观路线,实现文化传播的功能。博物馆展览的成功与否是衡量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而展陈设计是使展览信息有效表达和传播的必要手段。[3]吉首大学博物馆群展览设计以传播学理论基础为指导,注重展览简洁美观、深化展览内容与主题、关注文化策展培育效果。

同时,场馆中心培养了大量学生讲解员,切身参与到线下讲解、科普知识下乡进校园等活动中。学生讲解员细致耐心的科普与亲切互动让文物知识的传播更有效,各具特色的讲解风格也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如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以艺术人生、书画天地、收藏世界为游览线索,结合展板的解释说明,伴随讲解员个性化的科普讲解,参观者在了解黄永玉精彩奮斗的人生经历、欣赏馆藏书画与文物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黄永玉幽默睿智、随性洒脱的性格,从而给参观者带来精彩的审美体验与充实的艺术文化思考。

3. 主动破圈,向外探求

吉首大学位于湖南西部武陵山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的影响,大部分民众没有机会前往大型博物馆参观。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立足现实,打破被动教育机构与媒介的束缚,主动向外破圈,建设数字博物馆;打破时空限制,以大巴车为载体,将展品送往武陵山区偏远的乡村与学校。通过系统的展览、现场科普讲解、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探索更有效的策展方式,实现参观者与实物的近距离互动。场馆中心还根据每年的热点话题、吉首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整科普内容,聘请学校专家学者加入其中,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从而实现文化培育的目的,为学校以及周边县市以及中小学校带去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体验与交流,开阔学生及民众的

视野。

(二)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现有文化策展方式不足

1. 现场讲解缺乏娱乐性、互动性

讲解员的培训与科普知识的学习大部分来源于馆内整理的讲解稿以及讲解员课后自行搜索浏览与了解的内容,再加上讲解员来自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较深入和专业的知识了解比较少。由于传播对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的知识层次,讲解员难以在短时间确定最适宜有效的讲解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因此也难以真正做到以受众为中心,实现讲解的娱乐性与知识性的结合,很容易成为直接的单方面知识输出。

2. 形式简单,设备单一

科普下乡、进校园的方式主要运用现场讲授法,受到场地的限制,内容只能靠讲解员的口述,一些内容无法借用高新技术展开阐述,导致科普方法较为单一,讲解内容具有灌输性等问题,科普效果难以保障。结合博物馆外带的部分展品,在有限的空间、规定的时间内,科普人员与受众之间无法达到比较契合与主动的对接状态,无法充分满足每一位受众对科学知识以及展品背后故事的探求欲,受众大多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科普效果大打折扣。

3. 时空限制大,科普内容有限

科普下鄉、进校园需要大量时间开展对接工作,不断检查细节,从科普场地的选择到出行安排再到受众与讲解员的集合,工作细节程度比较高。相比于线上直播、短视频传播等方式,现有方式更耗费精力与时间,而且无法与之建立长期的科普联系,科普传播的知识也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普知识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虽然会对受众起到知识科普的效果,但是长期的社会影响还有待观察,也无法对观众的生活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二、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策展方式创新探索

随着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掀起了“博物馆热”。高校博物馆也应顺应发展积极创新,“破圈而出”,走出高校、走出地区,积极借鉴其他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经验,提高相应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针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自身文化策展方式的弱点,应积极进行探索创新,进一步推动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培育功能的实现。

(一)积极联合布展,拓展文化策展方式

积极联合布展,开展馆外展览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博物馆知名度,助推博物馆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博物馆参观体验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文化融合交流的背景下,各博物馆之间也应该打破信息壁垒,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更加友好的互助共赢关系,采用创新方法,借助相关场地,立足馆藏特色,力求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吉首大学博物馆群应立足馆藏展品特色,积极拓展外界合作。确定展览主题、选取有关馆藏,联合校外博物馆或者其他组织机构,联合筹划展览。如与湘西州博物馆、非遗馆联合策展,举办湘西民族民俗历史展览;与学校科研管理处合作举办吉首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与沈从文研究所、沈从文研究相关学术论坛联合展开相关展览研究等。圈定主题展示重点突出,能更集中地向观众立体化展示湘西民俗文化、人文特色、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应学会借力、助力,举办创新性教学展览。同时,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也可根据展览对象,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活动,联合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举办相关展览的同时,开展公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学习活动。

(二)建立大数据平台,构建动态传播方案

在信息时代下,推动藏品信息化发展,不仅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还能提高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扩大数据通信策略,用户只要使用互联网即可通过博物馆管理中心获取展品以及藏品信息。这样大大缩减了时空带来的局限性,明显降低了意外可能给博物馆带来的损害,更加持久地保持展品信息与原貌。

湘西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山村发展相对落后,线上虚拟博物馆的建成与完善,有利于促进湘西、湖南乃至全国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的了解,也为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学习扩展了基础。同时,线上虚拟博物馆的容量更大,可通过与多方平台合作、共建共享、信息整合,充实丰富对展品的介绍,从而实现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地为受众进行展示。此外,线上虚拟博物馆的建立也有利于博物馆群工作人员与受众的交流,可以为受众设计具有体验感的个人在线访问功能,如数字视频通话、展品信息扩展、用户体验与意见反馈等。相关信息的整合有助于推动博物馆群工作的改进与提升,从而为受众带来更精彩更充实的参观体验。

(三)增加感官体验,打造情境式参观

针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科普讲解方式单一的问题,场馆中心可设计多感官体验展示与科普。利用可感官接触的展品为展示道具,创造情境式的参观体验。同时可以加大投入,利用展品的现象画面、结合音响音效、配合讲解员的介绍与指引,提升受众的体验感,激发受众的兴趣与情感体验,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答题环节,提升受众的求知欲与参与感,使其成为主动接受与探索的一环。此外,场馆中心还可以结合吉首大学和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科学研究成果,设计观察与实验环节,激发受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交流欲。

博物馆作为教育媒介,为各种艺术文化活动提供了内容研究与空间场地。场馆中心可以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艺术、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文化培育的实施效果,让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更具引导力、更加深刻化、更富时代感。

三、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策展方式涵化致效研究与分析

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策展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探寻其在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博物馆群文化策展方式涵化致效对象、涵化致效范围做进一步梳理,从而对相应文化策展和文化展演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述,进而研究相应文化策展方式的具体涵化效果。

(一)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涵化致效对象范围

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的参观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受众范围广、跨度大。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作为吉首大学的一张对外名片、吉首大学文化高地的一个缩影,其涵化致效的对象主要为吉首大学在校学生、湘西州民众、相关研究学者、外来游客等。一直以来,吉首大学博物馆群都是免费向民众开放的,参观者可在线上预约参观时间,馆内会有讲解员现场讲解,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了解展品的信息和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群讲解员由吉首大学在校学生组成,主要负责馆内日常讲解,同时负责科普下乡、进校园活动讲解工作。在校学生通过逐层选拔,方可加入吉首大学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场馆中心会定期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老师,对学生讲解员进行讲解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场馆中心还开放专项委托课题研究,邀请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的研究与探索,推动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现有参观者主要为本校学生、周边市民、游客、相关研究学者和领导团队。丰富的展品、厚重的文化、良好的氛围、用心的讲解,能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场馆中心会定期举行科普活动,主动向偏远山村和中小学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扩展涵化致效对象的范围,让受众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近距离接触湘西民族文化,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了解艺术大家黄永玉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经历个性。

高校博物馆是学校的文化景觀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又是传承本校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者。吉首大学博物馆群通过多样丰富的文化策展方式,将人文精神、科学研究精神、校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紧密结合,使受众在参观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吉首大学的校园文化。博物馆教育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了文化培育、涵化致效的目的。

(二)涵化致效检验方式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就要紧跟时代发展,开阔眼界,转变思维模式。随着博物馆“以人为本”目标的转变,受众的体验被提升到至关重要的一环,场馆中心应采取多样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相关意见的收集和相关数据的获取。

1. 问卷调查开展情况

问卷调查,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能有效打破时空的限制,充分调查和了解受众的想法与见解,样本充足、调查可信度高、时间短、成本低。本次涵化致效检验采取随机取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5份。

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策展满意程度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9.13%的参观者表示“特别满意”,26.99%的参观者表示“满意”,3.69%的参观者表示“一般满意”,0.19%的参观者表示“不满意”(见图1)。在“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现有文化策展方式感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的有关问题中,49.13%的参观者对“馆内参观讲解”感兴趣,18.83的参观者对“文化素质拓展活动”感兴趣,18.45%的参观者对“科普下乡、科普进校园”感兴趣,13.59%的参观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讲堂”感兴趣(见图2)。

关于“吉首大学博物馆群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改进”的问题上,47.77%的参观者提出要加强博物馆群参观纪念品或文创产品的开发,44.66%的参观者认为需要改善展品陈列展示的方式和手段,44.08%的参观者认为要改善博物馆群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38.64%的参观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充实展品详细介绍资料。另外,还有部分参观者认为可以在参观引导及讲解工作、文化策展主题、文物保护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见图3)。

(三)涵化致效效果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反馈等方式进行检验,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的文化策展方式在文化培育、涵化致效的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绝大多数参观者对吉首大学博物馆群文化策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部分参观者也提出了十分宝贵的优化建议,吉首大学博物馆群将针对受众的建议不断改进,进一步优化文化策展及相关工作。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4]高校博物馆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方兴未艾,其地位举足轻重。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作为高校博物馆的典型代表,不仅承担了学校的学术研究与教育的责任,而且体现了学校“文化立校”的理念,需要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中。高校博物馆不仅是教育空间,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吉首大学博物馆群也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着眼于社会发展,创新文化策展方式,打破栅栏、拆除围墙,打造文化育人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陕西汉中考察 蔡奇陪同考察[J].先锋,2023(8):5-7.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43.

[3] 娜仁高娃. 以传播学为理论基础的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8.

[4] 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强调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N].人民日报,2022-07-10.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2021年度校级科研委托项目“民族地区高校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21SKWT01),吉首大学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文化培育视角下吉首大学博物馆群的文化策展及其涵化致效研究” (Jdx22061)。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
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
漫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水墨画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制度文化建设实践的创新探索
论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方法创新之路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索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