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实践·价值:张謇国际视野的三重维度

2023-03-28沈南

文教资料 2023年22期
关键词:国际视野张謇维度

沈南

摘 要:国际视野代表着一个人的眼界,亦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在闭关锁国的近代中国,张謇以其国际眼光把握时局,为国呼号、为民办事,创办了许多全国第一,为南通、也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张謇在思想维度拥有洞察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在实践维度采取立足中国国情的开放手段,在价值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规律性启示,体现了世界格局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张謇 国际视野 维度

张謇(1853—1926年),清末状元,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出生在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一生创办了30多家企业,创办和参与创办了400多所学校等,可谓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在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诠释其国际视野,以众多实践把握其开放手段,通过各个侧面构建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的规律性启发,在思想、实践、价值三重维度上探讨张謇的世界格局和立足国情走开放道路的时代意义,引导新时代公民将个人眼界融入国家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一、思想维度:洞察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

张謇所处的近代中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大众民智未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张謇却有着先进的思想、开阔的眼界,开风气之先,令人惊叹。他在创办事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救国之决心、办事之信心等大多都源于其洞察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包括把握全局的世界意识、顺应时势的大局意识、利益优化的竞争意识和救国图存的危机意识。

(一)把握全局的世界意识

张謇以世界意识思考问题,认为“世界者微尘之积也”[1],此语源于《金刚经》,大意是虽然每个人都像尘埃一样渺小,但大家如果都积极响应的话,师范教育事业就会兴盛。张謇积极考察国外,对比国内情形,启发国内事业的创办和发展,他曾表示所办事业要融入世界文化进程中:“世界文化进行,工程事业日益发展,顾工程之门径多矣,河海工程尤为切近民生之事业。”[2]张謇还直接谈到世界知识和世界眼光的重要性,他认为“有世界智识,而后可以知一国之地位;有全国智识,而后可以谋一部分之利益”[3]“凡百事业,均须有世界之眼光,而后可以择定一国之立足之地;有全国之眼光,而后可以谋一部分之发达”[4],这与其“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之观点一致,即从世界的高度去看问题才能办好国家事业。世界意识可谓张謇国际视野的核心,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认清全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历史方位,明确发展方向。

(二)顺应时势的大局意识

张謇办事都本着以大局为重的初衷去做。对于国家局势,张謇表示“为大局计,为公计,若有万一之裨,謇固不惜一行”[5],他还表示“大局不可久乱,君主必且启争,不若顺世界之趋势,去专制之积痛,博采良宪,称国所宜”[6]。从中可见,面对当时国内的社会矛盾,张謇为了大局考虑,主张顺应世界趋势、改变专制政体、投身立宪活动。对于世界大势,张謇曾在汇报南通地方自治成就时说:“以为地方乃个人所与有责,县治乃国家所由积成,盱衡世界潮流之趋向,斟酌地方事业之适宜,乃以实业、教育,互相孳乳,忘其薄劣,黾勉为之。”[7]这句话表明张謇一直关注世界大势,办地方事业时都是以世界趋势为目标,认为实业与教育有着相互孳乳的关系。大局意识可谓张謇国际视野的基础,张謇做事都秉持着大局意识,把握世界大势,顺势而行。大局意识在其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旗帜过程中起到了统领作用。

(三)利益优化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主体基于取得利益优化而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竞争意识则是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状态。目前市场竞争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机制,然而当时间回到近代中国,那时大多数人并不理解竞争,更不用说接受和适应竞争,更不会主动形成竞争意识,彼时张謇却对竞争已有深刻的理解和剖析,他说:“世界竞争,由陆而海而空,潮流所趋,风会斯见。”[8]“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9]张謇明白,竞争是世界潮流所驱,竞争的本质为学问的竞争,他还了解竞争的作用,即能够博采众长、优胜劣汰,促进技术的发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张謇更是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指出一个人除了要有“观察世界之眼光”和“旗鼓相当之手段”[10]外,更要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因为教育是人才竞争的根本,人才竞争又有着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功能,而在近代中国,只有教育才能开启民智、救亡图强。

张謇还指出要积极参与并规范棉、茶、丝、盐等经济竞争,以及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国内外竞争。如此看来,竞争意识可谓张謇国际视野的重心,他主动拥抱竞争,大力提倡竞争意识、吸收竞争知识、培植竞争方式,他把竞争当作事业发展、国家强大乃至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现象,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言:“与世界竞争文明,不进即退,更无中立。”[11]

(四)救国图存的危机意识

面对近代中国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迫,张謇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国内发生惨案,他明白这是国家的危机,他分析“其原因甚复杂,造成此原因之原因,又甚复杂。国家政失常轨,军阀专横,异端蜂起,淆乱是非,皆其原因也”[12]。日俄发生战争,他也认识到“无论孰胜孰负,祸终萃于我国”[13]。由此可见,张謇对于国家安危充满担忧,他意识到无论国内外局势如何,都会对国内产生影响,国内危机重重。张謇曾在师范学校的开学演说中连续两年表达了对“国势”的极度担忧,他认为若不及时挽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迫切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通过创办实业挹注教育,再通过慈善事业弥补一二者不足之处,从而实现救国强国之思。

张謇的危机意识也促使他对世界进一步认知和学习,除了考察,他还积极组织全国各省参加各种国际博览会,如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大正博览会,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等。张謇曾在博览会上看到了电灯,心中感慨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虽然中国参展的产品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张謇仍感到失落,意识到应积极向先进文明学习。于是他从自己做起,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实业、教育、慈善等各项事业,使得南通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前来参观的中外友人对南通赞不绝口。危机意识可谓张謇国际视野的前提,只有具备危机意识、耻辱意识,才能激发变革图强的精神,从而自立自强。

二、实践维度:立足中国国情的开放手段

除了思想先进,张謇还注重知行合一,是一位行动的巨人。张謇的国际视野落到实处便是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国外经验,探索国家出路、发展各项事业,主要采取了推动宪政与法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扩大对外交流、互通新型人才等手段与方法,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众多事业。胡适评价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促进了国内国际大开放格局,推进了中国多方位的开放进程。

(一)推动宪政与法治

张謇早在光绪八年(1882年)的朝鲜事变中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学识和政治才能,他参与了其中一系列重要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并写下《朝鲜善后六策》。庚子事变(1900年)后张謇写下《变法评议》,阐述了渐进式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仿照日本明治维新的办法,设“议政院”与“府县议会”,扩大上层士绅参政议政的权利[14],推动改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东游日本的经历进一步强化了张謇的立宪意识,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国东北部发生的日俄战争促使张謇投入了君主立宪的行列,他积极筹办咨议局,认为“咨议局是中国走向立宪的里程碑”[15],并为立宪开展了大量活动,旨在推翻专制制度。

张謇出任农商总长时曾在《实业政见宣言书》(1913年)中针对法律、金融、税则、奖助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其中指出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来挽救国内经济状况,他制定的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就有20多部,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总之,张謇本着“外之须明世界日新之学说;内之须审本国习惯之民情”[16]的变革思想,以其立足本国国情的国际视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变革、为民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付出了艰辛与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张謇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旗帜,以实业为发端,兴办教育、投身慈善和社会文化等事业,把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引入国内,在植棉、农垦、制盐、水利、慈善、文化等方面进行开拓性实践,如通海垦牧公司引进美国棉种,纺出了支数更高的细纱,且公司仿照美国的大农开垦法,采用公司制形式开发农业,建立工业与农业相互辅助和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机制。[17]大生纱厂采购的新纱锭生产出的棉纱“色白调匀”,且从生产到经营都区别于旧式作坊,采用西方的股份制模式办厂,经营管理以规章制度为基础。

张謇所办南通医院中的医疗器械、军山气象台中的仪器、翰墨林印书局中的设备等大多从西方国家购置,更俗剧场的建筑设施也极为现代化。同时这些机构还有着一套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如更俗剧场必须凭票进入、对号入座,演出过程中观众必须安静、不许大声喧哗等。总之,张謇秉持国际眼光,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努力采用现代化的开放手段,结合实际践行、发展其各项事业。

(三)扩大对外交流

张謇借鑒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成果,适当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除了上述的“引进来”,张謇还善于“走出去”,且“走出去”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我所用。如张謇东游日本时认真参观大阪博览会,之后又积极筹划参加意大利米兰博览会(1906年)、意大利万国博览会(1907年)、日本东京大正博览会(1914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1915年)等,他带到米兰博览会上的颐生茵陈酒等产品还获得了金奖,以上“走出去”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外贸渠道,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实业救国。

除此之外,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博物苑(1905年),还积极参与筹办国内首次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1910年),将南通的绣品以及面粉、棉籽油等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做法对内提升了社会文明水平,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对外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了国家的知名度。张謇的“走出去”还体现在他已经意识到通过媒体进行对外宣传的作用,他在英文报纸上为南通打广告,使得南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且在外国人参观较多的交通警察养成所中注重英语科目的教学。总之,张謇在提升国内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同时不忘对标国际水准,所办事业向外延伸,促进南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互通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和任用方面,张謇实行内外互通的原则。对内张謇以西方新式教育模式培育人才,如大部分学校教授英语、数学、物理等现代化课程,且以通州师范学校为起点,建立起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现代化概念的各级各类学校,并重视国内科技人才的培养,关注并支持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同时,张謇还引进外来人才担任学校教师,如西谷虎二、宫本几次、木村忠治郎等,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如聘请英国工程师汤姆斯负责大生纱厂的纺纱机器装配兼厂房建设监理、聘请德国专家夏德门博士担任南通医院总医长并主持外科手术、聘请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担任农田水利工程顾问等。

对外张謇委派优秀人才出国考察、学习,在东游日本前,他就多次提出多派才俊“出洋游历”,经考核后交由相关省份任用。在军山气象台筹办过程中,张謇派青年技术人员去外地学习,在狼山盲哑学校建设之前,他也派人专门考察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开办的“启瘖学校”等。张謇曾资助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的宋希尚赴美国、欧洲留学,考察水利,学成后继续为南通水利事业服务。总之,张謇本着开放的眼光培养人才,在任用人才时本着中西互通的原则,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促进了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

三、价值维度: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性启示

一百多年前,张謇在面对历史责任和使命时、在开启南通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包括国际视野在内的各项品质,彰显了其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存亡、将民族复兴融入世界格局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今天,张謇的国际视野及其重要实践可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乃至全国新实践的历史标杆,以史为鉴,把握规律,更能铸就伟大事业。

(一)秉持世界眼光是基础

张謇的世界眼光在当时虽是突破传统思维的,却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亦是爱国的。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向中国扩张,张謇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主动向世界看齐、迎接挑战,抛弃旧的生产方式,培植现代生产方式,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交流和竞争,他曾说:“棉业竞争,诚为我国自立之策。”[18]他向世界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自强自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家的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发展开启新局,虽然每个时代的使命和特征不同,机遇和挑战不同,但是我们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开放发展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要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学习张謇,秉持世界眼光,把握世界大势,回答时代之问,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自立自强,促进创新发展。

(二)立足中国国情是关键

张謇的国际视野不是对世界的依赖、妥协和一成不变地接收、吸纳,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始终将民族安危摆在首位,立足国情和实际,开展调查和研究,寻求变革和发展,他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最根本的目的是摆脱外人对中国经济的操控,提高民族经济竞争力,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应该结合实际看待历史的趋势和世界的潮流,结合实际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如面对世界经济,应讲求“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19],他结合南通地理特征、市场需求、地域特色等创办大生纱厂,发展棉纺织业;面对外国人才,他承认“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

术”[20],但也明白聘请外国专家只是权宜之计,培养国内人才才是长久之计。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进一步把握特色,并且不断推进和拓展理论与实践,提炼出中国方案提供给发展中和后发国家参考,帮助它们找到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路径,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做出贡献,才能进一步体现我们的价值。

(三)总结历史经验是前提

张謇的国际视野是基于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把握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而形成的宽阔的眼界。张謇善于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在转向民主共和时,面对坚持君主立宪的不同声音,他利用美国、法国、瑞士的历史经验,表明实现民主共和的可行性;在改造国民精神时,他通过援引远代周之制以及近世瑞士之制,阐述了军国民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他在阐述创造和平发展的环境时提到了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说:“夫所谓世界潮流者,何也?不观夫德皇威廉乎?转战五十月,卒弃其宫室、舆服而潜遁,致乞庇于邻邦。不啻牺牲其人民、土地,以为全世界之试验品,于是知武力、强权、机谋、诈术之不可容于今之世矣。”[21]可见古今中外的歷史经验都可以作为张謇发展事业的采信依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同样应进一步总结、分析和传承宝贵的历史经验,把握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四、结语

眼界决定了境界,张謇的国际视野在其个人发展道路上极为重要,在扭转国家局面上也极其关键。张謇的国际视野铸就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成就了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和兼济天下的崇高境界,可谓造福乡梓、奉献全国,影响当时、启发后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以张謇为历史明镜,可以进一步助力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解和利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2] [3] [4] [9] [10] [12] [13] [21]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4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66,596,183,643,439,188,607,77,384.

[5] [7] [16] [20]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1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524,298,415.

[6] [8] [18]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3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60-361,856,875.

[11]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8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542.

[14] 卫春回.状元实业家张謇[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190.

[15] 刘厚生.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176.

[17] 王飞.张謇的世界眼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5-98.

[19]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2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37.

基金项目:2022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张謇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BNT012),2023年度南通市社科研究热点课题“张謇教育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启示研究” (RB23-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张謇维度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光的维度
联墨双馨六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