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民间游戏活态传承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3-03-28丁亚红李英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民间游戏

丁亚红 李英华

【摘 要】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制定保护措施、培养教育传承人、用创新手段促进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民间游戏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民间游戏;活态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47—03

民间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地处华北平原,燕赵大地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多元化的风土人情,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活动,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参与民间游戏的空间场所和时间日益减少。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民间游戏重回大众生活成为亟需解答的社会问题。

一、河北民间游戏的发展概况

民间游戏在河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先祖的部落争斗和生产活动产生之后就出现了游戏的原型。据史料记载,距今大约4600年前,在河北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涿鹿之战。每逢喜庆的日子,这里的乡民一直模仿这种带上面具,尽情玩耍的“蚩尤戏”。以后在这一带,蚩尤戏非常盛行,被誉为是游戏的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游戏萌发的重要时期。河北地区位居“战国七雄”的燕国和赵国,其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留下了丰富的民间休闲娱乐活动。史料记载,赵武灵王为适应同周边国家的军事竞争,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当时诸子群起、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许多游戏从农耕、狩猎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形,《战国策》写道:“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汉魏六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尤其动荡的时期,处于战事中心的河北更是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后汉书·顺帝纪》记载:“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更生动地记录了在军营教习弩射的教师训练士兵的场景。这些军事训练演化成日常游戏,从而在民间迅速推广,例如射箭、投壶、蹴鞠、风筝、捶丸、棋弈等等。

唐宋时期是民间游戏发展的鼎盛阶段,被世人称作“最会玩”的朝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和规模庞大的市民阶层日渐形成,各种娱乐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许多传统游戏,如弈棋、踢毽子、荡秋千、放风筝、踩高跷、跑竹马、射箭、游猎、斗草等,都在河北各地广为流行。河北博物院收藏有邢台宋墓出土的儿童蹴鞠磁州窑枕,枕面上童子上身躬倾,胳膊前后摆动,用右脚将鞠球轻轻弹起。画面充满了天真无邪,让人百看不厌,美不胜收。

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民族大融合给社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的民间游戏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规模更大,种类也更丰富。如“跳百索”,亦称百索、绳飞、跳绳,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河北《直隶遵化州志》“正月,上元……击太平鼓,跳百索,唱稻秧歌”。不难看出,“跳百索”作为一种民间游戏,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且名目繁多,花样百出。

进入20世纪,中国经历着内忧外患的困扰。一些军事游戏、爱国游戏逐渐流行起来,例如炸碉堡、扔手榴弹、骑马打仗等等。电影《小兵张嘎》展现了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嘎子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小英雄形象,其中小伙伴顽皮可爱的摔跤场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发展生产和社会改革,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很快解决了温饱,当时中国儿童从事最多的游戏是传统的踢毯子和跳绳,也有儿童喜爱一种名叫“撞拐”的十分原始的游戏。这时的儿童游戏的玩具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不用花钱购买。到了60年代,男孩喜欢滚铁环,女孩喜欢跳橡皮筋。当时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听到清脆的滚铁环声和女孩跳橡皮筋的歌声。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民间游戏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时间逐渐被挤占,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替代民间游戏成了人们的日常首选,与高科技娱乐产品相比,民间游戏在时空上、趣味性上、失去了竞争优势,正处于一个逐渐衰退的历史进程中。所以,民间游戏亟需通过活态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民间游戏活态传承的重要意义

民间游戏作为具有深远生命力的“活”的文化,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其自身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民间游戏活态传承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利于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一)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民间游戏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也折射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丰富的文化底蕴,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例如,一把儿泥巴、一个小石子、一块小木板等都可能会成为嬉戏的玩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这些游戏以其趣味性、生活性、简单性、自发性等特点,成为人们生活的快乐之源。

河北是文化大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信心,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间游戏活态传承更能展现出其“接地气”、参与度高、简单易学的宝贵品质。

(二)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数千年文化的积淀,使河北的民间游戏凝聚了燕赵大地独有的民俗风情和智慧乐趣。游戏中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科学道理,更是其流传千年的重要根基。踢毽子、抖空竹、跑竹马、跳绳、拔河等游戏以其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调动了人们的眼、耳、口、脑、四肢等器官的参与,对人的动作、体能、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以其高超的智慧内涵,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潜力,使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社会性等多种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河北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为民间游戏的活化传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间游戏中有很多休闲娱乐类的游戏,特别适合融入走进群众、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在日常的娱乐玩耍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有利于弘扬燕赵优秀传统文化

从民间游戏的演变历程不难看出,游戏与每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符号记忆,在这些老游戏纯朴的外壳里面,包含在极其珍贵的内核——它们是人们文化生活、精神追求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在民间依然广泛流传的舞龙、糖画、皮影等已經成为了河北淳朴、乡土、崇礼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民间游戏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土壤中,是河北人民最直接、最纯真的文化展示,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加强河北民间游戏的活态传承,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获得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民间游戏的活态传承路径

近年来,在党中央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指导下,民间游戏作为非物质遗产的组成部分,其传承的方式也从过去的“遗产”式保护转向多样化的“活化”传承方式。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解码分析民间游戏的文化核心价值,从而重新对民间游戏传承过程进行优化与再创造。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管理,制度保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21)明确提出主要任务是,“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到2025年,河北省力争申报设立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国家级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建成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设立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0个省级助力乡村振兴试点、8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600个“非遗工坊”,培育100个创意品牌。

(二)教育领域是主阵地,扩大和培养传承人队伍

传承人是民间游戏的保护者和传承过程中的主体。活化传承更是以人为本,强调民间游戏因传承人的存在而具有生命力。各类民间游戏与一般非遗项目有所差异的是,其传承人不是个体,往往是民间的百姓群体,尤其以少年儿童为主。因此,民间游戏进入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要加强课程建设,培养活态传承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培养是民间游戏活态传承的一个瓶颈难题。民间游戏进高等院校有助于提高传承人群的师资质量。民间游戏以专业课程或公共课程、大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进入高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等相关专业,通过系统学习培训,可以为民间游戏的传承提供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基础教育要普及推广民间游戏,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少年儿童是民间游戏传承的生力军。教育管理部门将民间游戏纳入中小学学校及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中,民间游戏可以和体育课程相融合,这将大大拓展民间游戏的传承群体和范围。

除此之外,积极引导社区、培训机构、老年大学、养老院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民间游戏活动中来,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到2025年,河北省计划设立30个省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50个省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三)创新是关键,解锁活态传承的密码

活态传承倡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用创新式的手段来放大遗产中蕴含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以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民间游戏而言,“活态传承”就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再创造。

(1)因地制宜,协同发展,融入到河北非物质遗产传承的未来整体规划中。河北民俗文化大致可分为冀北、冀中、冀南三个区域,冀北地区是满、蒙、汗等族的融合性民俗文化,如张家口万全、承德丰宁等;冀中地区受北方游牧文化影响较大,如保定市、廊坊胜芳;冀南地区则深受来自南面中原文化的影响,如邯郸大名、武安等。这就使得河北民间游戏种类丰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当今时代的整体规化与发展策略上,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到国家非物质遗产发展的重大工程中,例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

(2)民间游戏入校园,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游戏方式。教育领域作为培养传承人的主阵地,也承载了民间游戏自身的改进与优化任务。随着民间游戏理论研究的深入,当代教育者从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等多种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解读民间游戏价值,研究民间游戏与儿童、民间游戏与科学运动的关系,以科学的视角深度挖掘民间游戏的科学原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的材料也随之改变,改变材料的质地、形状、大小等提升材料的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可变性。游戏的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编,使之更加科学。例如滚铁环游戏,在儿童学会了基本的滚铁环玩法后,可以逐步增加游戏难度,巧设障碍,拓展成花样滚铁环、障碍滚铁环、双手滚铁环、滚铁环接力赛等等,这种改进增加了趣味,也梯级锻炼了儿童手部力量的平衡性。

(3)民间游戏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创新开拓文化旅游新产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业态”。具体而言,可以建设主题公园、民间游戏体验馆等,发展体验旅游。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增强,民间游戏产业化必将是未来的一个亮点。到2025年,河北省计划围绕“创新雄安、冬奥冰雪、锦绣长城、风情运河、壮美太行、红色胜地”品牌,推出50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加强产品创新,开发系列主题文创产品,推动文创产品在地化生产,与工业、科技融合发展。这些措施正在开发实施中。

(4)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民间游戏的保存、研究及传播方式。首先,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为民间游戏的保存、研究提供了更多支持。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游戏活动记录的细节完整性,同时这种数字记录文件又具有可以共享、多次使用和利于传播的特点。其次,社交媒体、门户网站等新型大众传媒拥有大力宣传造势的功能,可以进行流媒体、短视频媒体的制作,或拍摄优良的综艺节目或短小精悍的纪录片,或建立相关门户网站,这些都不失为民间游戏现代传播的有效方式。河北省鼓励通过“乐冀游”线上商城和各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支持文化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文宝.中国民间游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2]刘金柱,秦双兰.近代河北民间体育观念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6(5).

[3]苑潇卜.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8(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20202399)。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河北蔚县古堡建筑群落文化结构表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初探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