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组文方式

2023-03-28杨小琴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杨小琴

摘要: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文是否恰切。教学中,可以尝试围绕“主题”“意象”“手法”和“情境”组文,由一首古诗带出一组古诗,由一组古诗带出一类古诗,由一类古诗走向古诗词文化素养的积累、积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组文方式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加强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相关的古诗词组文,让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从“一篇”走向“一群”,有助于学生在整合、归纳中,深刻把握古诗词的意与情。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文是否恰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组文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围绕“主题”组文

研究古诗词,“主题”是一个重要抓手。常见的古诗词主题有“咏怀”“悼亡”“田园”“边塞”“赠答”“咏史”等[1]。围绕“主题”组文,引导学生进行“同题赏读”,不仅能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某个主题形成深刻的认知。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编排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三首古诗,凸显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教学中,笔者以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为原点组文,补充陆游表达爱国情感的诗篇,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关山月》等。补充诗作组文之后,我们又将主题放大,让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主题诗词走进学生视野。在“以点带面”的群诗品读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二、围绕“意象”组文

古诗词不仅具有音韵之美,更具有意蕴之美。学习古诗词,不仅要“得言”“见形”,更要“悟意”。在古诗词中,一些特殊的事物、特定的形象,经过诗人的加工,就具有了特别的审美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如中国古代诗词中著名的“月意象”“杜鹃意象”“折柳意象”“浮云意象”等。[2]围绕“意象”组文,引导学生揣摩品读,能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古诗词的艺术构思、情感内涵等。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以“中秋月夜”为主题的七言绝句,描写了“中秋月色”下的景象以及“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冷清、沉静、寂寥的“中秋夜画”。教学中,笔者以“月”为意象,补充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王维的《竹里馆》《山居秋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进行组文。通过比较拓展,学生丰富了对“月意象”的认知,明确了“月”可以用来象征什么。其实,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以它特有的“朦胧”,赢得了诗人词人的青睐。在古诗词中,“月”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物,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体现了中国人重情义的独特品质。如《十五夜望月》中的“月”表达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枫桥夜泊》中的“月”表达的是一种愁绪,《峨眉山月歌》中的“月”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竹里馆》中的“月”表达的是一种悠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月”表达的则是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等等。在不同的诗歌中,“月意象”寄托着不同的内涵。这样的组文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古诗词中的“意象”有时候就是解读古诗词的密码。通过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学生能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语言规律,领略不同诗人在不同心境下寄托于事物的不同情感。

三、围绕“手法”组文

诗人在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方法。[3]学生不仅要学习古诗词的相关内容,还要学习古诗词的表现形式、表达技巧。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手法”组文。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动静结合”写作手法的经典诗篇。作者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衬托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以此为抓手,笔者将其与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籍的《入若耶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刘攽的《雨后池上》等诗歌进行组文。由于这些诗歌都应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引导学生剖析这些诗歌中的“动”“静”描写及其相应的作用、意图等,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以动写静”的奥妙。如有学生认为,如果诗歌中仅仅写“静”,未免有点单调、沉闷,而以动写静,能让“静”富有一种生机;有学生认为,以动写静,能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体验到“静”;有学生认为,以动写静,更能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安宁;等等。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什么是动静结合,更明白了为什么要动静结合、如何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能带来怎样的表达效果。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4]。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是丰富的。让学生领略古诗词表现手法的作用,不能依靠填鸭式的灌输,而要引导学生体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四、围绕“情境”组文

著名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写道:“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揣摩、品读、研讨,让学生真正体悟诗情、诗境,诗词的意蕴便自然地向着学生敞开。围绕“情境”组文,引导学生与古诗词“对话”,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场景,身临其境地“知诗人”“解诗题”“品字词”“想画面”“悟情感”。[5]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有好几首诗歌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等。教学中,笔者以“乡村情怀”为统领,围绕“乡村之景”“乡村之情”“乡村之韵”划分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展开整体性、结构性、联结性的古诗词学习。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乡村劳动之景”,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稚子弄冰》描绘了“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天真活泼;《村晚》则描绘了“农村的晚景”,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赞美之情。笔者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将这些古诗词联系起来,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诗歌中孩子的童真童趣表现出来;同时,还原诗歌的场景图,如“种瓜图”“弄冰图”“骑牛图”。如此,由一首古诗带出一组古诗,由一组古诗带出一類古诗,由一类古诗走向古诗词文化素养的积累、积淀。

参考文献:

[1] 施蛰存.唐诗百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

[2] 吴建英.“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研发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7(12):4951.

[3] 蔡海凤.用想象建构古诗词的丰盈意蕴[J].江苏教育研究,2014(5):4142.

[4] 蔡绪稳.古诗词教学:“三读”品“三美”——以苏教版六上《观书有感》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8(1):6163.

[5] 陆有富.传统吟诵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12813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