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路径研究
2023-03-27刘立娜
刘立娜
摘 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百年征程中得出的重要结论,要不动摇地走好这条道路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既是认知,也是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认知和深切认同。本研究从道路自信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两个层面论述了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65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生成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道路自信的内涵
道路问题就是方向问题,选对方向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们党和国家深刻把握国情和世情,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理性思考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的实践中,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和探索出来的。从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到邓小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到后人的接续发展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是新时代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研究的主题,它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是一个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应该“走什么路”的問题。这条道路是一条鲜明的中国特色之路;是指引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的幸福道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自信”就是对自身生命力的充分认同和肯定,是对自身追求的目标的坚定信念。“四个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深切的心理认同和坚定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的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信这条道路能够指引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坚信这条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道路自信的生成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充足底气和深厚渊源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民的认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首先,道路自信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被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中国社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的理论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一步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富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其次,道路自信来源于人民的认同。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中国社会也曾作过各种道路的尝试,但却都一一失败了,唯一走得通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因此这条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历史中作出的必然选择。实践也证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道路自信来源于实践,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成绩斐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走这条道路的信心。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选择的这条中国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带领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历史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才是中化民族复兴之路。
2 坚定道路自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已经90多年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是有一些人对我们走这条中国道路不信任。要坚定道路自信,就必须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道路自信的原因。
在坚持这条中国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自信,这种不自信表现在:一是总是有人过分强调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忽略前进道路的曲折性,一味地质疑道路的合理性;二是每一次遭遇重大挑战时,如:“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后、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之后等,总是有很多人觉得我们又处在十字路口,又要进行道路的选择;三是有不少人总是放大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质疑我们党和国家的道路和路线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质疑我们的党和政府;四是很多人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预期抱着消极的态度,反而推崇向往其他国家;五是有一些人总是用否定思维、对立思维去看待历史,不能正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程,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混为一谈、相互对立等。
从国际上来看,影响道路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苏东剧变后,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普遍处于低潮,其消极影响至今仍然存在;二是当前,整个世界只有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势力单薄;三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状况的差别在表面上造成了一种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错觉;四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攻击、诟病社会主义道路,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和平演变等。
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消极腐败现象滋生等;二是由于改革的方针政策随着实践的深入在不断的发展调整,因而具有较大灵活性,所以有些人觉得政策缺少稳定性,担心政策会变;三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着更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如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等,这些挑战是我们前所未遇的,因而也将影响我们战胜这些风险和挑战的自信等。
3 坚定道路自信的路径
3.1 坚定道路自信要内化于心
新时代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道路自信内化于心,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把道路自信置于“四个自信”的整体中认识和理解。“四个自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分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不同方面,四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实现统一。要坚定道路自信,绝不能忽略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紧密联系和协调发展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道路自信,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落实道路自信。
第二,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宣传教育。认知是认同的前提,要加深国内和国际对中国道路的认同首先要不断加强国内外对中国道路的认知。
从国内来看,加强中国道路的宣传教育,就是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现实逻辑两个角度充分说明我们选择走这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必然性。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是大势所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必然趋势,从而说明我们走这条道路的科学性,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另一方面,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开放40多年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从而说明我们走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从国际来看,只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道路才能更好地产生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同時加强对外宣传,增强国际社会的了解,消除误解。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把一个更加鲜活的中国形象和中华文明传播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面对多样的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三,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从历史中汲取道路自信的力量。党的历史是最生动和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才能对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现实来源。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改革开放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这些历史彰显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也印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反复强调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指明了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3.2 坚定道路自信要外化于行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不断探索才做出的历史抉择,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只有回望来路,深刻总结我们在这条中国道路上的历史经验,才能走得更远,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因此,走好这条道路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能动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走这条道路力量源泉,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为我们走好中国道路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这条光明大道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的,是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向前推进的,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开辟和发展这条光明大道的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决定了其领导地位,因此,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到哪一步,都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4)勇于改革创新。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定道路自信,实现中国道路的更好发展,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巨大的勇气把改革推向深处。一方面要坚定改革的信心,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实施改革、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同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處理好“五大关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创新”,面对复杂崎岖的前行道路和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新发展,才能使中国道路充满生机和活力,走向新的未来。
中国道路前景光明,这一点我们必须深信不疑,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就能焕发焕发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411.
[6]王怀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朱炳元等,中国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8]秦宣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9]袁银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0]曲青山.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 更加坚定中国道路自信[J].党史文汇,2021,(05):47.
[11]周宏达.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生成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2,(03):163165.
[12]韩庆祥.论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02):520.
[13]袁银传,田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