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书证融通的实践探索
2023-03-27陈仕榜
陈仕榜
摘 要: “1+X”证书制度作为一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性举措,其核心和精髓是书证融通。在对“1+X”证书制度和书证融通进行内涵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实施书证融通需要明晰的四个关键性问题,并以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提出在命运共同体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三教”改革、考核评价创新等策略的推动下探索书证融通建设路径,以最终实现高质量复合型外贸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47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意味着“1+X”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已公布4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应的培训评价组织机构。“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以书证融通为指引,目标是全方位推动校企协同合作,强化专业培养与行企业需求的紧密度,优化复合型人才培育路径,以加快人才供给侧改革,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参与和融入“1+X”试点工作,并以推进书证融通为突破口,开展自我改革和创新,以直面和解决课程体系与岗位标准接合度低、“三教”改革力度弱、校企合作不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教育教学现实难题。
1 内涵性分析
1.1 “1+X”证书制度的内涵性分析
“1+X”证书制度的全称为“学历證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该制度涵盖两种不同性质的证书体系。其中“1”代表的是学历证书,具体是指在现行学制教育系统下,学习者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完成办学主体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以及达到办学主体所设置的考核目标后所获得的证书。这类证书具有根本性和首要性。“X”代表的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体是指经政府授权的组织机构依据某一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学习者进行综合测评,并开展鉴定和认证后所颁发的等级证书。这类证书具有指向性和先进性,是对学历证书“1”的强化和拓展。“X”证书以对接行企业新技术新要求、对接区域人才供给、对接专业特征、对接职业标准为自身定位范围,通常设置成三个级别来反映证书持有人在相关职业岗位上所具备的技能水平。“+”这一动态符号并不是代表“1”和“X”之间是简单“合计”的逻辑关系,而是意味着两者在证书体系上的融通和学习范畴上的延伸。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在发证主体、考核方式、职业面向、等级划分等方面与之前实行的“双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着质的区别。它更加强调专业与职业的对接融合,更加重视学习者对职业的认知、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支持学习者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基础上主动考取“X”证书,以持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1.2 书证融通的内涵性分析
书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具体是指在“1+X”证书制度实践过程中,通过协调双向管理、融合教学标准、统筹课程内容、共建师资团队、互通考核评价等多项途径和举措,逐步推进并最终实现专业学历证书和“X”证书之间的相互融通。相对于课证融通而言,书证融通无论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一方面,它借助学历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的逻辑体系,在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同时,为“X”证书的培训和考取提供了稳固的平台。另一方面,它将行企业最前沿的标准和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并贯穿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优化了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了职业教育内涵,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2 “1+X”证书制度下实施书证融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上述“1+X”证书制度的内涵性分析,尤其是“1”和“X”的关系阐释来看,在“1+X”证书制度下实施书证融通应着重明晰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2.1 “X”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融合
在开展书证融通的过程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难点是怎样将“X”证书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有效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权衡两者应达到何种程度的对接。两者的融合对接应以提升社会效益和学生综合能力为原则,在横向维度上,提炼“X”证书的职业标准,将其所涉及的理论内容和技能实践最大化的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专业教学大纲未能够覆盖到的内容,可采取拓展、补修等方式进行;在纵向维度上,应结合“X”证书的职业等级和专业学习的进程,以“模块化、项目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分层次、分阶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2 “X”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融通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是针对“X”再增设一套独立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更不是削减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教育演变成职业培训;而是立足于现行的专业学制和人才培养框架基础上,将两者培训和教学的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X”对“1”的赋能。具体来说,是对两者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以及比对,并以原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主体,置换和优化两者相重合的内容,补充和拓展两者未重合的内容,从而既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又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知识体系;并且重构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也应结合“X”证书的岗位层级、能力成熟度等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螺旋式上升”,以全面推进两者内容的互融互通。
2.3 “X”证书培训教师与专业教师能力相对接
专业教师对“1+X”证书制度内涵的理解,尤其是对“X”证书考核内容的学习和转化,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将“X”证书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真正的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为推进“1+X”证书制度良性实施,专业教师要重塑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对接行企业发展动态和职业岗位需求,积极提升实践教学、培训以及考核评价能力;在教学和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体系的条件下,围绕“X”证书所考核的内容做到精准发力,实现“X”证书“短、平、快”的培训效果,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
2.4 “X”证书考核与专业教学评价相同步
“X”证书和专业教学在标准与内容上的互相融通,为实现两者在考核评价上的互相同步提供了保障。在“1+X”证书制度下,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考核评价。
二是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机构针对相应“X”证书开展的考核。
这两方面的考核评价相同步主要体现为:通过相关专业课程考核或者获得相应专业学历证书的学生,在参加“X”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而对于已经取得“X”证书的学生,可通过学分的兑换,能够免修相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部分课程或者项目。
3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书证融通路径规划的实践探索
截至目前,在教育部公布的“X”证书列表中,《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度关联。因此,以该证书标准融入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书证融通路径为研究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3.1 深入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书证融通的推进过程中,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充分权衡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等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共商、共建、共贏”为实践准则构建命运共同体。
一是要建立对话协调机制,强化互联互通,以学校为主体搭建各方交流沟通平台,就书证融通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考核评价创新、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详细的商讨,以实现理念一致、目标同向的效果。
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在明晰各方职责的基础上,整合和共享各方优势资源,并通过设置考核节点,督促其遵照合作协定和既定目标参与书证融通的推进工作。
三是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兑现,比如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的高质量外贸人力资源输入;学校可以培养出符合行企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外贸人才;培训评价组织机构的社会认可度和行业竞争力能够得到提升等,从而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内生动力,保证书证融通能够得以实施和深化。
3.2 构建书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人才培养的依据和蓝图。在书证融通理念指引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理念,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据区域外贸经济发展情况和外贸行企业职业岗位(群)实际需求,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道德素养等方面将专业教学标准和“X”证书标准进行有机融合,统筹安排课时数量和比例,调整课程结构、构建课程模块以及整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的协同联动,将外贸行企业的新流程、新标准等引入课堂教学,推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强化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构建“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重构后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了《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并参照该证书级别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学时适度调整,明确规定在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时,要充分体现证书的职业面向、职业岗位等级、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考核认证等内容。
3.3 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要结合专业性质、职业特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岗位需求等核心要素,以实现专业课程与“X”证书在内容上的双向融通。
一是要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挖掘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系统梳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和职业技能,经过比对和分析,确定其与专业课程的对应关系。
二是在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以模块化为单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包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证书课程)、专业拓展课四大模块。各模块之间目标明确、层级分明、衔接紧密。其中公共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以及职业基本技能。
专业核心课(证书课程)模块是将“X”证书所要求的理论内容和职业技能融入到相应或者相近的专业课程中。具体来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对已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能够完全覆盖“X”证书所考核内容的就采取免修或者强化。
二是对已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未能够完全覆盖或者未覆盖“X”证书所考核内容的就给予整合置换以及补充完善,从而在不增加学时和课时的前提下,保证专业课程和“X”证书课程的双完整性。专业拓展课模块侧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比如根据区域外贸经济发展动态、外贸行业需求变化、外贸企业经营范围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课程,以拓展学生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尤其要注意的是,各模块化课程之间要把握好衔接和协调性,同时要避免相同课程内容的无效叠加。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分析、排序、归纳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后,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将其融入到学历教育课程中(如表所示)。除此之外,对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面向的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岗位,也应运用“1+X”证书制度的指导思想,参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标准》、《外贸业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现有的商贸类职业技能证书,协同推进书证融通的实施。
3.4 加强“三教”改革
“三教”改革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推动力,其中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教材是改革的载体,教法是改革的渠道。“三教”改革的程度与行企业对“X”证书的认可度紧密相关,而“X”证书的开展也将更有效的促进“三教”改革。
(1)加强“双师双能”教师创新团队建设。
为稳步推进书证融通,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要组建一支“双师双能”教师创新团队。在教师层面,需深入学习和领会“1+X”证书制度的内涵特征,掌握该制度对专业课堂教学、实习实践、考核评价等的变革要求,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主动参与书证融通教学改革。同时积极参与“X”证书项目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挂职学习等,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比如熟知跨境电商“X”证书的三级标准、考核内容以及考评要求;了解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以及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动态等。在学校层面,应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与外贸行企业和“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机构共建教师发展中心,促进人员双向交流协作,提升师资整体活力;通过聘、引、走出去等方式,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打造一支“能讲会做”适应产业发展的“双师双能”教师创新团队。同时,学校应通过增设职称评审权重、提升绩效考核比率等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教师参与书证融通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书证融通”新型教材开发。
教材作为课程的核心载体,其蕴含的理念、涵盖的内容、结构的设计、展现的形式等都尤为重要。首先,在教材内容编写上,要组织行企业专家、“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机构专家、学校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要紧随外贸行企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需求,同时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和“X”证书培训在目标达成以及考核标准上的具体要求。其次,在教材内容组织上,要以学生认知水平和“X”证书职业能力等级为逻辑顺序,不再一味遵循传统章节化的方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实践和案例为中心,通过“模块化、项目化”的方式展现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加明晰从事相应职业不同岗位和级别所需的各项能力要求。比如依据《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涉及的店铺营销、海外社媒营销、国际搜索引擎营销等不同级别工作任务,对原有《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最后,在教材内容展现形式上,要打造活页式及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加强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融合,使传统教材逐步向“学材”进行过渡,并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在线开放课程等)予以支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
(3)加强多元化教学法实施。
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群体差异性为基础,结合“X”证书等级,积极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一是基于“立德树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典型工作项目和模块为导向贯穿教学全过程,搭配使用项目教学法、仿真实训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法进行专业知识点讲解和职业技能实践,推动课堂由“教”到“学”的转变。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代入感,可由与学校合作的跨境电商应用和服务企业提供真实的、不同等级规模的工作项目,供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展运营“实战”活动。
二是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上有资源库、中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下有教师网络空间”的贯穿式“互联网+”智慧课堂,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时空约束,推进线上教育、实时互动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
3.5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严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书证融通的推进能够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测作用。依据书证融通的设计原则,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考核评价(50%)、结果性考核评价(50%)、创新性考核评价(100%)三部分共同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评价分为线上(50%)和线下(50%)两个方面。线上考核评价主要涵盖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要点巩固以及延伸性学习等情况,借助“互联网+”智慧课堂的平台(如云班课、智慧树、慕课等)开展;线下考核评价主要涵盖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态度、课堂活动参与度以及课后学习任务完成度等情况。结果性考核评价要融合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由学校和行企业组成考评主体,共同编制考评内容、形式以及评分准则,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主要涵盖专业理论知识、岗位实操技能、职业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为例,在对该门课程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考核过程中,要融入《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跨境电商平台店铺运营”和“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营销”这两个不同等级“数据分析”工作任务的能力考核要求。创新性考核评价主要体现为依据学分的设置、累计和转换,使得专业课程、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和“X”证书之间能够相互融通,比如对于相同的知识内容或者模块,在相关专业课程考核或者证书考取时可以给予免修或者免试。
在“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建设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三教”改革、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书证融通的实践探索,能够更加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的认知,全面增强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和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吻合度,从而深化专业、职业以及行业之间的互融互通,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外贸人才提供有效路径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7276.
[2]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1416.
[3]王亞盛,赵林.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6):13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