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市级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策略研究

2023-03-26徐睿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

徐睿

摘要:教育质量监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为区域和学校提升学业质量提供服务,监测的结果必须要转化成区域和学校自我改进的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运用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开展相关诊断,有利于为区域和学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

为了切实发挥评测指挥棒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助力区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提升,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自2015年起,结合沈阳市教育发展实际情况,自主研发评测工具,连续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积极影响。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为区域和学校提升学业质量提供服务,评价的结果必须要转化成区域和学校自我改进的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区域是运用监测结果提升教育质量的主体,因而总结基本策略与方法、明晰未来工作的思路与目标,可以为有效运用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开展相关诊断,为区域和学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指导和参考。

一、当前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教育管、办、评分离持续推进和教育评估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教育评估监测结果使用,构建有效的教育评估监测结果使用机制已经被提到重要日程。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监测结果的运用。如重庆市、浙江省台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以基于监测结果发现的问题为抓手,推动区域评价制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找到了让监测结果落地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地区通过现状调查和需求分析发现,自身在监测结果使用的机制、队伍、观念三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纵观全国,目前各区域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运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误用、滥用或运用不充分是当前区域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结果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地区在监测实施中存在“以监测之名,行统考之实”的乱象,有的地区将监测结果用于给学校排名、排队,向学校和教师施压。这些做法都扭曲了教育质量监测“以诊促改”的初衷。与此同时,在大部分地区,监测结果尚未得到充分运用。这类问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不明,不确定由谁来用,没有牵头开展报告解读的部门或人员;二是思路不清,不知道如何去用,大多数地区专业力量较为薄弱,在如何基于数据发现问题、落实改进措施等方面缺乏清晰的思路,未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由于结果使用的主体不明、思路不清,导致监测报告到了区域层面多被束之高阁,作用十分有限。

铁西区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调研,在“如何实施监测”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如何运用监测结果”方面,探索和尝试才刚刚起步。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基本素养、表现性评价(部分学生)及调查问卷六个方面。目前,有价值的监测结果已经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以相关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描述性的信息将如何更为合理科学地运用到铁西区教育管理日常运作的决策中,为教育教学修正与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是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使用研究的根本所在。监测结果运用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将监测结果与区域教育、学校教育改进联系起来,与教育的发展观和方法论结合起来,应用于各级教育决策中,才能真正实现监测的初衷。尽管多年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为区县、学校等各个层面提供了大量教育数据,也有一些学校和班级基于诊断数据做出了积极的有效改进,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学校而言,仍存在数据意识有待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改进行为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因此,加强区域教育评估监测结果运用,构建有效的教育评估监测结果运用机制已经被提到重要日程。

二、区域运用市级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基本思路

铁西区在指导区域内各校分析数据、聚焦问题、采取行动、评估效果的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深度分析数据,实施专项调研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的解读重点有:一是阐明报告隐含的內在信息;二是挖掘图标背后的海量信息;三是重视基于大数据的结论性描述;四是寻找问题及开展关联分析。

铁西区就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反馈的校级报告数据,有针对性地选取区域内各类型学校进行多层次的“送培下校”活动。在充分解读学校的报告数据后,根据各校前期撰写的反思改进材料,从区级、学校两个层面,重点分析学生学业及相关因素的反馈,帮助学校深挖数据,指出其分析中的遗漏点,就评估监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培训和服务。

为做到精细诊断和精准服务,铁西区还联合省、市专家对区内基地校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再调研,多渠道收集混合数据,多方印证数据,以便培育学校自我诊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专家组先后走进学校课堂,下发调查问卷,并对教师的常态教学进行诊断,不仅关注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策略,还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此后,专家组分别以学科数据和问卷数据为切入点,结合调研情况与学校一同探讨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思路,交流数据助力教学的关注点。

(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精准培训

仅仅依据监测结果报告,我们并不能得知大数据中发现的优势与问题是否与其在区域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表现与程度相一致,因此难以判断其是否为真优势和真问题。铁西区针对区内学校评价能力专业现状,通过进一步调研,对人员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力争做到按需培训、聚焦问题。例如,2019年,针对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铁西区设计了《学生报告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表》,精心选取区内几所不同类型学校,为学生家长下发问卷调查表。在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共有37.9%的家长提出需要学校和班主任对电子报告内容进行帮助与指导。这说明对参测学校班主任层面的数据解读培训迫在眉睫。因此,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班级报告数据结果的使用上,深入开展教师培训。

铁西区确立了监测结果运用的“区级—大学区级—校本”三级培训模式,目的是强化各校的主体意识,进一步促进各校教育质量研究、教育质量管理的专业化,力求通过这种模式推动评价结果的常态化使用,使其转化为学校自我改进的动力,以此来推动全区教育教学工作進一步发展。铁西区每年召开区级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解读培训会,并在基层进一步开展基于评价结果的交流活动,对学校和班主任分别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各校对校级报告和班级报告的解读与使用,督促学校加强校本培训,形成认真研究、深入挖掘、善用数据的良好氛围。同时,针对学区内一所学校监测反馈的数据做分析,为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以这所学校为例,对学区内其他几所学校进行报告数据结果使用的培训。这是除了全区大型培训和下校调研之外的另一种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即大学区培训。例如,2021年9月,铁西区利用大学区平台组织开展了铁西区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使用学区分组座谈会,确定了“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活动主题。在学区长学校精心组织下,各校教学领导都能以大数据为基准,从整体成绩到男女生差异,从学科能力到基本素养进行了全面、精准、细致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畅谈几年来数据结果使用的感悟、收获和困惑。活动结束后,学区长学校在总结阶段及时上报活动小结,为今后利用大学区平台开展评测领域培训和交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搭建交流平台,采取行动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抓好学校数据能力建设,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铁西区以教育评估专业部门牵头,成立了“铁西区教育评估工作室”(见图1)。工作目标是以工作室为载体,结合区、校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报告解读、数据分析、结果使用等关键环节,对教育教学问题、管理性问题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构建区级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机制。

工作室依托基地校开展研究工作,基地校由区内小学自愿申报,学校的评测工作负责人被聘为工作室成员。工作室采用“主持人+基地校研究小组”的组织结构,主持人由区教育评估研究部专业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制定工作室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协调各项活动;指导各基地校将监测结果转化为教研问题、科研问题以及培训课程,从而提高教研针对性、科研实效性及培训有效性,把用好监测结果作为提升区、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基地校研究小组由负责人+教师研究团队构成,负责人为学校评测工作副校长或主任,教师研究团队则由基地校负责人选定,人数不限(参加过四年级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优先)。基地校负责人组建教师研究团队,负责本校监测报告的数据解读分析,发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制定措施并进行有效落实,通过阶段反思,检验成效,形成本校监测结果使用案例;教师研究团队要根据“基于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班级报告或学科报告中某个或某些数据进行真实的研究,并进行反思改进,形成班级或学科的研究案例。

铁西区以“教育评估工作室”为抓手,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构建区级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机制效果显著。

(四)评估行动效果,形成完整闭环

任何行动都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教育部门要及时评估行动的效果,总结典型经验,保证教育评估工作能形成完整的闭环。为了进一步交流和总结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使用的经验和做法,铁西区定期组织召开“区域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经验交流会”,参加人员为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市内其他区县评测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区内各小学教学校长、教学主任、教师代表等。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代表围绕本校、本班四年级监测结果有效运用的经验和做法,向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市级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的实施效果

几年来,铁西区经历了实践和探究,紧紧围绕监测结果运用于区域教育管理改进和学科教学诊断等核心问题,逐步实现教育质量观的科学导向、探索和发现,质量监测结果作用于学科教学改进和教育管理优化、培育质量监测核心团队三大研究目标。引导基层学校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与教育教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在对问题的诊断和解决,重在引导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多方联动:构建区域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铁西区对区域内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区域教研、科研等多方联动的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形成“问题诊断、多元参与、合作互动”的协同格局,积极推进数据驱动的问题预警、精准诊断和靶向改进。

1.基于监测结果运用的精准教研

区域内教育评估研究部门联合教研部门针对四年级监测结果开展精准教研,解决传统教研诊断问题凭经验、教研主题不聚焦等问题,提升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数学学科中,铁西区组织四年级教师开展“立足学科本质,落实育人功能”教学实践研究交流会。精选两堂课例,均从沈阳市历届小学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试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入手,分析错因,查找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要求教师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与会领导和教师均反映本次区域教研活动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是教师成长的及时雨。

英语学科中,为帮助教师找准学生在作答时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数据背后显现的教学问题,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教研员在全区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师中组织开展了以“明确命题思路,聚焦教学问题,提升课堂实效”为主题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系列教研活动。通过“研究试题,明确命题思路”“分析数据,汇总问题,提出措施”“教学巡诊,精准把脉”“聚焦问题,经验分享,共研措施”“依托数据,创编习题”“送教下乡,名师辐射”等研究路径,明确区域共性问题和学校个性问题。一年多来,教师研究数据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教学反思能力以及评价能力逐渐提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查缺补漏,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学科则通过对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基本素养学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尤其是解释科学现象的能力亟待提高。鉴于此,铁西区从区域角度开展系列活动,开展教材解析、主題论坛、课例研讨、辅导讲座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具体知识点的上位抽象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基于问题改进的课题研究

铁西区通过对历年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反馈数据的研究,构建区域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机制和模式,并通过在区域内建立监测结果运用基地校,加强分类指导。通过课题研究,利用监测结果服务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诊断实现从经验驱动转向证据驱动。

近三年,区域内教育评估研究部门主持完成辽宁省规划课题和辽宁省学会课题各1个。通过对历年来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反馈数据的滚动研究,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诊断、服务、指导功能,优化教育行政管理和决策。同时,从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中反映的区域内部分学校学生作业负担较重的问题出发,组织基地校和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由区内教育科学研究部门开展的“铁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作业改革”专项课题研究。同时,开展“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小学作业形式的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等小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将问卷调查反馈的数据转化为科研问题,探索作业改革,实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自主改进:探索评价结果反馈和案例研究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铁西区的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只有把监测结果转化成学校自我改进的动力,推动教育教学的自我精准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过程性诊断,紧紧围绕监测结果运用这个中心目标自主开展行动研究,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形成“自主研读+互动反馈”数据解读模式

在推进结果运用的初期,铁西区针对数据结果解读和分析进行分层、分级培训,并逐步形成了“区级—大学区级—校本”三级培训模式。为加强校本监测结果运用的效果,铁西区又在学校层面开展了基于监测结果反馈的“自主研读+互动反馈”的实践。铁西区以“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校级和班级报告解读和使用培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学校校本培训的主导作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之后由区教育评估工作室成员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共同研讨,修正不足,并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让学校能够科学、精准的认识监测结果。

2.构建激励自主改进的案例研究模式

铁西区持续开展基于监测大数据的“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构建以内需为动力的自主改进机制,推动学校和教师通过“分析数据、聚焦问题、采取行动、评估效果”的基本思路,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过程性自我诊断和自主性改进。从2019年至今,已经评选出优秀案例42项,案例申报数量从91项增加到187项,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监测结果的运用中。

(三)考核督促:联动行政督导的动态考核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服务于教育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学校对评价结果价值的认识,让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从被动运用转向主动运用,铁西区依托教育督导力量,以行政手段推动区域运用评价结果。2020年,铁西区出台《教育系统贡献性绩效奖励动态考核暂行办法》,首次将“学校能围绕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开展有效运用”纳入督导部门的贡献性绩效奖励动态考核范围,此后进一步细化赋分标准,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下,整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专业管理机构等各方力量,优化评估监测和数据分析方法,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评价、诊断、激励、改进等功能,建立过程性自我诊断机制,完善自主个性发展机制,逐步建立“一校一策”的学校发展水平提升机制,从而引导学校转变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一丹.高效能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苏州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9).

[2]罗强,宋一丹.大数据:以质量监测透视区域教育生——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报,2020-10-17.

[3]宋一丹.以监测评价赋能教育督导方式变革[J].基础教育参考,2021(6).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
试论如何加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花都区秀全公园环岛湖水体环境监测
学校层面开展学生学习状况监测的实践研究
英国小学科学质量监测试题的特点及其启示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评价方法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情况及强化对策
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具体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