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2023-03-26路广
路广
摘要:教育戏剧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载体。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经验、学习知识、培养技能。通过学科整合及其他途径,深入挖掘教育戏剧的内涵与教育功能,探索出新的教育理念、策略、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戏剧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帮助学生获得个人成长。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教育教学;教育功能
2018年以来,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湖滨校区(以下简称“我校”)通过不断探究,利用戏剧自身具有实践力量的优势,以教育戏剧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载体,通过学科整合及其他途径进行实践,深入挖掘教育戏剧内涵与功能,让学生在参与戏剧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帮助学生获得个人全面健康成长。
一、教育戏剧的内涵
教育戏剧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戏剧实践中达成学习目标。它面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人格教育,是融汇于课堂和课外的戏剧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戏剧实践中增强智慧、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人生真谛、达成全人素质。我校的教育戏剧主要通过戏剧教学法、创作性教育戏剧活动等多种形式,运用戏剧作为整合核心进行的结构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是以戏剧技巧及创造性教学能力作为工具的教学方法,综合艺术学科(音乐、美术),并渗透到其他学科(语文、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的教学之中。在实践中,教师以课本剧、音乐剧、童话剧等实施形式,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即兴表演、想象、戏剧游戏等方法,利用课堂教学、戏剧社团、大课间操、校园戏剧节等教育途径,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充分挖掘教育戏剧的功能,探索德育与美育通过教育戏剧融合发展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育新模式。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教育中的功能
教育戏剧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内容,对学生来说,这五方面是同时和谐发展与提高的。
教育戏剧除了具有丰富感知、范导人生、陶冶性情、寓教于乐、培养道德、完善人格、获得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外,还可以增强角色意识,提升语言交流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自我表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由于教育戏剧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能对学生的道德、审美等产生影响,因而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人格形成、个性发展、体能锻炼甚至劳动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第一个层面:对学生价值观和人格的培养
培养学生具备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修养,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教育过程的根本性任务。学校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健康的情感与良好的性格。
1.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我校用真善美来塑造、完善学生的人格。即兴表演和戏剧游戏中的群体价值观的趋善性和趋良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其日常的行为举止、待人处事的价值取向树立一个良好的范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确立的范例往往对同伴最具有说服力和示范性,同伴会不自觉地仿效,从而摒弃和改正不正确的价值取向。
2.人际沟通的学习
戏剧的场景模拟中即兴表演运用丰富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中的各类角色,并投身这些场景,致力于问题和冲突的解决之中。这样的学习方式生动、形象、直观,具有说服力,较之课堂上枯燥的理论讲解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场景模拟,学生学会了人际沟通,提升了交往能力。
3.同情心与爱心的培养
学生可以运用即兴表演和戏剧游戏扮演各种各样的人,并准确地体现这些人物的特点,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经历、背景和思想。这样的学习教会了学生善意地理解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感恩与宽容。
4.生活经历、丰富情感的拓展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戏剧是一种灵活开放的表演和学习模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表现的对象,促使学生把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向身边的真实生活,使其更多地了解人,养成关注周边生活的习惯,从而拓展生活经历,体会丰富情感。
(二)第二个层面:对学生心智的开发及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教育戏剧有利于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使学生富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性,敢于负责,勇于面对问题和障碍,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同时,有利于健全学生的心智,使他们具有积极稳定的注意力、敏锐独到的观察力、深刻准确的理解力、丰富活跃的想象力、高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坚强的抗压力等。
教育戏剧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不是艺术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戏剧的目标,更是所有教育的核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育戏剧在统筹知识的全面学习和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方面显示出了一定优势。
三、教育戏剧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經过近五年的实践,双台子区实验小学及三个成员校的语文、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等课堂均发生了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融入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各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相关制度,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索出一套借助教育戏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需求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从而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教学模式的状况,实现了小学教育教学课堂高效以及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一)将戏剧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
我校将戏剧教学法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以戏剧技巧及创造性教学作为工具,进一步综合各学科(音乐、舞蹈、美术等)内容,并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跳出学科本位主义,形成“整合的教学模式”(见下页图1),应用到教学艺术化的实践中。
教师灵活运用戏剧技巧和教学方法的教育戏剧,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认知、态度、技能等主题拓展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从而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二)活动性教育戏剧的实施与应用
活动性教育戏剧,是教学活动之外以戏剧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属于学校教育范畴,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而是重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艺术实践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活动性教育戏剧不仅指校园剧演出,还可以是课本剧编演、角色扮演、化妆表演,以及包含戏剧成分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戏剧观摩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1.校园剧活动
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可在班级内部、班级之间进行,由班主任或大队辅导员具体指导。校园剧是以学生校园生活为主要环境、以学生为创作和演出主体的戏剧。属于课堂教学辅助形式的课本剧、校园心理剧、音乐剧都在校园剧之列。我校多次成功举办校园戏剧节,从编剧、导演、排演、舞美制作到宣传海报,都是学生自己完成,校园剧发挥了积极的育人功能。
2.课本剧编演
课本剧一般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选取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是一种以课文教学和戏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教学辅助形式。在编演过程中,角色扮演、化妆表演属于戏剧元素表演,不是完整演出。它的实施目标是针对某一主题来让学生表达观点,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情感、心灵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学会换位思考,这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学生戏曲社团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教育戏剧的有力载体之一。我校成立戏曲社团,不仅仅是推广唱段,更是重视戏曲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有利于使青少年养成优良品格、培养审美情操。因此,我校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赵俊芝老师作为学生戏曲社团的指导专家。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学生对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喜欢戏曲。课内课外,教师找到戏曲本身的特色与学生学习戏曲的需求,通过模仿、体验、练习唱腔等方式,使学生走进戏曲的天地,品味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4.品德课程化建设
品德课程内容:一年级——好习惯伴我一生,即行规、礼仪等教育;二年级——爱,让我们共享,即感恩、同情心等教育;三年级——让生活更美好,即爱校、爱家、爱社区等主人翁意识教育;四年级——我行我可以,即自信心、自尊心等人格意志教育;五年级——时刻准备着,即民族精神教育、理想教育。学校通过一系列以德育为主题、以戏剧活动为形式的单元活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道德素养得到全面的塑造和提高。我校为各年级确立德育养成教育主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创作单元戏剧活动。通过单元戏剧活动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寻找故事、再现场景、感悟情感,最终实现全面育人。
(三)教育戏剧与学科内容相融合
我校根据教育戏剧与学科特点,挖掘教材,经过研究、实践、反思,找出适用于教育戏剧的教学内容。
1.故事性内容,情节吸引学生
学生都爱听故事,不仅常在游戏中不自觉地扮演角色,而且作为观众,在观看时也会专注投入。教育戏剧中的故事主题可以有经典的文学故事、童话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小品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故事情节中加入戏剧元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设计台词、选择适合的音乐、设计肢体动作、排练舞蹈等。如语文课《青蛙卖泥塘》《动物王国开大会》等,美术课《大人国与小人国》《动物的故事》等,音乐课《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老鼠和大象》等,都是具有故事性的内容。
2.生活性内容,情境吸引学生
学生的生活中总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他们用戏剧方式表现时会更加得心应手,有利于思维发散。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故事改编成戏剧。如语文课《掌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美术课《化装舞会》《儿歌变画》等,音乐课《小鸟,小鸟》《大雨和小雨》等,音乐课《小胖胖》《红绿灯》等,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
3.戏剧体裁内容,角色吸引学生
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改编的素材,有音乐课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情景剧《歌唱二小放牛郎》,语文课的《司马光》《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马过河》,美术课的《指偶剧场》《童话里的小屋》等。在音乐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自学内容,让学生熟悉故事,自主寻找相关材料、学习内容等。课上,教师创设主题环境,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用戏剧元素来表现一些重要情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排练、创造、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乐观自信、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我校通过教育戏剧,使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得到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艺术感知、欣赏与表现能力提高。教师把教育戏剧应用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行动来创作戏剧情节,进行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学习的重点其实不在于戏剧艺术的展现如何,而是经历一次从过程中学习的创作性戏剧教育的经历。结合戏剧技巧和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方法,不同于强调学科知识学习的传统教育。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知识,实現自主学习,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渴望,养成学习自发性,培养健全人格。
我校把教育戏剧应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打开了一扇窗,开启了戏剧真正进入学校课程的全新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戏剧元素和表现技巧为教育服务,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健全人格以及塑就创造性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2]李婴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9).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4]吴戈.教育戏剧与中国现代话剧[J].文化艺术研究,2010(5).
[5]张卫光.发挥戏剧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0).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