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完善哲学教育的规范化路径探析

2023-03-25陈素慧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范化

摘 要: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将中国哲学纳入其中,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高校学生道德品质的高质量教学,提高育人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哲学教育的质量提升也面临新的问题,本文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哲学教育为依据,对其哲学教育的规范化路径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中国哲学课程的质量,明确课堂的教学路径。在中国哲学课程增加思政元素数量,让其贯穿中国哲学课程的全过程,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哲学教育,规范化,高等教育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33

1 高校哲学教育的育人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其理想和目标让每个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自由是实现人们活动范围无限扩大的条件,自由也能推动人们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讲到,从现实角度来说,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立足人在社会实践中各类关系的现状,人的自由可以分为人与自身关系的自由、人与其他或社会关系的自由、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由3种模式。而中国哲学借助马克思主义对这3种模式进行育人指导,对人进行精神铸魂,同时也将中国哲学的内涵真正挖掘出来,从而实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 高校哲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与内容

2.1 “理论联系实际”以应时处世

在中国哲学课程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思政理念,让学生能够立足自身生命视角对时代进行思考。运用生活实际的情境开展哲学教学,会让学生提高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找出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让思政教学中的哲学内容快速融入其中,帮助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比如将“天人架构下的传统中国人”运用到思政教育中,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讨论和分析,了解近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发展现状,对传统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的特点进行分析[2]。在现代化发展中,学生内心感受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以及价值观的不稳定问题,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哲学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从哲学角度探索中国人与西方心理学中“人”的不同特点,立足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2 “课程联系思政”以明德培根

在中国哲学的思政课程中,还秉持了“课程联系思政”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保持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步发展[3]。比如:将“内圣外王之道”纳入思政课程中,根据孔子《论语·宪问》中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内容向学生阐述中国内圣外王之道。让学生在学习时领悟到“以修身为本”的智慧,感受到修身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修身的渠道进行梳理。通过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信念、遵守秩序、严守公德。同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修齐治平”下的“内圣外王”道路进行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认识,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修身,培养爱国情怀,让自己成为有担当、敢担责的中国人。

2.3 “两个结合”以传使命担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讲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做到持续坚持和推进,其基本原理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文化与马克思基本原理的融合”。比如:将“中国哲学的核心——学以成人”内容纳入思政元素中向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层面体会和感受中国哲学中“学以成人”的真正含义,提高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标准,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4]。对中国哲学中的成人之道,让学生通过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对其产生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能够强化文化传承,强化社会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3 高校哲学教育规范化育人路径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将中国哲学纳入其中,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高校学生道德品质的高质量教学,提高育人水平[5]。不过,部分教师在思政素养方面还存在短板,教师对许多思政知识运用不到位,自身的专业知识无法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继续讨论研究,找到最合适的融合路径。结合当下存在的思政教学短板,教师要对中国哲学有充分的认识,保证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3.1 抓好教师关键,提升“主力军”

课程中的思政建设工作落实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中国哲学教师为中国哲学进入思政课程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而中国哲学教师对哲学的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的思政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哲学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既影响到哲学课程的高质量教学,还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所以,开展中国哲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强化育人能力,提升思政修养,为开展高质量的思政课提供保障。

3.2 找准融入点,坚守“主战场”

(1)在课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辩证思维对中国哲学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对中国历朝历代中的学问和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与当代中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2)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对历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所运用的中国哲学内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领会出其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把马克思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特色进行融合,让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快、更远。

3.3 丰富方法路径,拓宽“主渠道”

进一步提高中国哲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质量,明确课堂的教学路径。在中国哲学课程中增加思政元素数量,让其贯穿中国哲学课程的全过程,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提高育人水平。(1)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模式的创新,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升级和优化教学手段,让更多人性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模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界限。(2)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应用比较多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线上的教育资源开展线上授课活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更加积极、更加热情的学习态度,也会让思政元素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得更深入、更全面,让中国哲学课程的学习实现系统化升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模式。

4 结论

高校哲学教育的规范化需要哲学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明确教学内容的核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落实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教学,完善高校哲学校本课程建设,结合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进行融合,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理论验证作用,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还能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提高中国哲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婉榕.高校哲学教育的意义及创新探讨[J] .理论观察,2022(3):168-170.

[2]李勇.从《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透视高校生态哲学教育[J].知识文库,2021(7):179-180.

[3]李直蓉.我国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哲学教育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77-79.

[4]王鲜.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4):236.

[5]甄心恒,刘占军,张海英.增强高校哲学教育的人文精神策略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35-36.

作者简介

陈素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高鹏)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规范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运行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