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马人“跳曹盖”舞蹈形态分析与意义阐释

2023-03-25赵子丹

艺术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叙事性白马

□廖 莎 赵子丹

本文将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非遗舞蹈“跳曹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等理论方法,从身体语言、意义阐释两个层面对四川绵阳平武县白马人舞蹈“跳曹盖”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舞蹈形态特征的细化分析,解读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追寻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白马人“跳曹盖”是国家级非遗舞蹈,它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聚居地十分普遍的舞蹈活动。该舞蹈由白马人指定的专人带着具有象征意义的面具在北盖(念经人)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进门表演,具有驱鬼逐疫的内涵。每年正月初五、初六,各寨子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整个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五下午开始,初六凌晨第一声鸡叫时“跳曹盖”,直到初六下午全寨人都加入舞蹈活动,尽兴后方可结束。舞队中有不戴面具的巫师北盖3 至5 人,戴面具的“曹盖”4 至8 人,舞蹈风格粗犷威严,质朴单一,变化较少,明显保留着白马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古朴风貌,其目的是送崇迎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北盖、经文、曹盖是平武“跳曹盖”仪式中的三个核心要素。作为一种祭祀性仪式舞蹈,虽然北盖、经文作为语言表达内在信仰的宗教行为主导着整个仪式活动,但“跳曹盖”则是白马人用身体动作语言呈现内在信仰的宗教行为。据调查,北盖在念经时,白马人及北盖并不知晓经文的内容与含义,而“跳曹盖”是白马人通过感官可直接感知且最容易接受的宗教行为,因此在白马人心中“跳曹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 年,本校将白马藏族原生态舞蹈“跳曹盖”引进校园,发现该舞蹈动作尤其简单,但是学生对舞蹈动作背后的成因及蕴藏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因此,本文将平武县白马人“跳曹盖”作为研究对象,从身体语言、意义阐释两个层面对该舞蹈进行分析。

一、身体语言——舞蹈形态的解读

(一)舞蹈结构一之“造势示威”

“造势示威”是“跳曹盖”的第一个结构。所谓“造势示威”是指白马人祭祀仪式前的撑场子。白马人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念经”,第二个部分就是“跳曹盖”,而“跳曹盖”的内容极其复杂。当搭好祭棚,念完《请神经》,安完神位,便鸣枪三响,锣鼓齐鸣,这时曹盖们头戴面具,手执大刀、牦牛尾等法器,在一片吼叫声中从寨子后山向祭祀场地冲下来,时而横跳纵越,时而高举法器,大有神兵降临,要除尽人间妖魔的磅礴气势,这就是“造势示威”。它至今保留着两套舞蹈动作,首先是“造势示威动作一”,该动作是在原地转圈的基础上完成的,脚下步伐主要以碎步为主,手中高举法器,准备时大八字步半蹲,双手侧平举,右手略微高,在原地碎步右转一圈后,上身微微拧右旁腰,该动作左右交替不停地转圈,所表达的意思是造势。其次是“造势示威动作二”,表演者双手前后交替划立圆,尽可能将自己的手划到最大的限度,左右脚交替跳跃,上身微微向前倾。在采访“跳曹盖”国家级传承人旭世修老人时,他曾强调:“在跳‘造势示威’这两套动作时,舞者一定要有气势,因为我们头戴‘达纳尸界(黑熊神)’的面具,它是惩恶扬善的神灵,不吉利的东西最惧怕它,因此,舞蹈动作要大,气势要足,要一出场就要把不吉利的东西震慑住。”

(二)舞蹈结构二之“拜祖献祭”

当“造势示威”结束以后,鼓锣由快速转变为中速平缓,这时就到了“拜祖献祭”环节。曹盖们面向祭棚,双手在胸前平摆、摊掌,表现出虔诚驯服的拜见状。之后,接过北盖手中的象征性祭品,边舞边向空中抛撒,每间隔几分钟抛撒一次,以示将祭品贡献给能给他们免去灾难的超自然力量拥有者。在该结构中,有“拜祖献祭动作一”“拜祖献祭动作二 ”的舞蹈动作。“拜祖献祭动作一”一共四拍,双脚原地并跳一次,着地成右前左后脚位,双手从右向左平摆,右手弯曲,左手平伸直,双手手心向下,并向左转体45°,双膝微曲,上身微微前倾。“拜祖献祭动作二”一共四拍,右脚轻跳一次的同时,左脚向左迈半步,手收至腹部前交叉,手心向内,上身前倾。接着,左脚轻跳一次,右脚经吸腿伸至左脚后侧,重心在右脚,双手于腹前经上向外分开至两侧摊掌,右高左低,稍拧左腰。

(三)舞蹈结构三之“内室清除”

曹盖们“拜祖献祭”之后,还要到每家每户的内室舞蹈,目的是驱赶邪气。曹盖们按照寨民们约定俗成的顺序,对每家藏匿的不吉利的东西进行驱赶,上至神柜、烟洞,下至常年不熄的火塘,任曹盖们击打翻抄,这种反日常的行为意味着要将邪气驱净。在该舞蹈结构中,有“内室清除动作一”“内室清除动作二 ”两个舞蹈动作。“内室清除动作一”一共八拍,双脚大八字步半蹲原地,轻跳后成左踏步半蹲,右手自然放于按掌位,左手叉腰,上身微微左侧,接着双脚并跳成大八字步半蹲,右手由下至上倒肩侧平摊,左手叉腰,上身微右侧。国家级“跳曹盖”传承人旭世修老人曾强调:“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在室内将邪气驱赶出去,那么在跳该舞蹈动作时,我们手上与脚下的动作一定要大,这样符合白马人年节时将邪气全部赶走的心理特征。”“内室清除动作二”也是八拍的舞蹈动作,第1 拍,左脚向左迈步,双手收至胸前。第2 拍,左脚为着力点原地小跳一次成左踏步半蹲,双手于胸前经上向外分开至肩侧平摊(右手略高)。第3~4 拍,做第1~2 拍相反动作。第5 拍,左脚向左侧迈一步。第6 拍,右脚为着力点向左并跳成大八字步半蹲,同时,双手从右侧双晃手至左侧上方击掌一次。第7~8 拍,做5~6 拍相反动作。

(四)舞蹈结构四之“驱赶出寨”

当“内室清除”完成,曹盖们将各家邪气赶至祭棚前面,与北盖一起逆时针围绕继续做驱赶状,让邪气依附在坝中草制的恶鬼替身上,也就是白马人称的“奴尼”。这时,便来到了“跳曹盖”的第四个结构“驱赶出寨”。曹盖们继续做攻击性的动作,直到把“奴尼”赶出山寨。一路上寨民们鸣枪,放鞭炮,曹盖们不停跳跃,全寨男女老少紧随其后,边撒杂粮边“哦!哦……”喊叫,以示驱赶,直到将“奴尼”赶至寨外,丢在河谷或用火烧之,这时寨内所有邪气都被统统驱尽。该结构包含两套舞蹈动作,首先是“驱赶出寨动作一”,该动作主要以磨刀动作为主,在右前弓箭步的基础上,右手拿刀柄,左手拿刀尖,双手平端大刀,刀刃向下,向下推一次,如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磨刀行为。“驱赶出寨动作二”一共10 拍的动作。准备时,舞者八字步半蹲,右手持刀,左手叉腰。第1 拍,右脚先于左脚跳一次,同时转向8 点方向。第2 拍,右脚着地成右前弓箭步,右手持刀从右上方朝左下方砍击一次,左手叉腰。第3~4 拍做第1~2 拍的反面动作。第5~6 拍,面朝1 点,原地轻跳一次,大八字步半蹲,右手从右上方朝左下方砍击一次,左手叉腰。第7~9 拍,大八字步半蹲向左踮跳三步,同时,右手从右上方朝左下方连续砍击三次,左手叉腰。第10 拍,停止。

(五)舞蹈结构五之“祭祀山神”

在仪式尾声,由曹盖们开路,北盖率领全寨寨民,手捧各式祭品,高举各色三角纸旗和柏香,列长队奔向总山神“叶西纳蒙”所在地。途中曹盖走S 形路线,以“圈菜心”式图形调度,时而以大刀舞在前,时而在队伍两旁维持秩序,并始终手舞足蹈跳跃不停。到山神脚下时,寨民们把全部祭品放在石峰下面,将挂有每家彩色布条的祭品放在山坡上,并向山神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二、意义阐释——有意味的身体形态

我们分析舞蹈的身体形态,不仅仅要研究舞蹈动作本身,更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成因,让形态更有意味。“跳曹盖”舞蹈行为的目的就是驱逐邪气,以此保佑寨民平安,这与周代的敬神舞蹈“蜡祭”“傩祭”类似。但“跳曹盖”又有其独特之处,其承载着属于白马人特有的生命记忆,久而久之形成了有意味的身体形态。

(一)声势浩大的开场

在《走进白马藏人》一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先是一阵紧锣密鼓,曹盖便摇着手臂一圈圈地旋转。锣鼓突然变换了节奏,敲出粗犷而整齐的节奏:‘咣——咣——咣、咣、咣!’声音豪放而响亮。随着锣鼓,曹盖便劈掌、蹬腿、蹲腾跳跃,挥踹起伏,跳起整齐的舞蹈。”可见,声势浩大的开场是“跳曹盖”舞蹈的特点之一。白马人把每年所遭受的天灾与人祸归结于妖魔,认为所有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它们带来的,因此,白马人对这些十分畏惧。于是,在“跳曹盖”时,曹盖们会通过自己震天动地的吼叫声、快而急促的脚步给自己造势,也就是给自己壮胆,以凶猛的形象、雄浑的气势,威慑妖魔。

(二)动物崇拜的人神化

白马人模仿黑熊神的形态是“跳曹盖”舞蹈呈现的第二个特点。在“跳曹盖”舞蹈中,有许多顺手顺脚、扬手前后划立圆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多是模仿白马人最崇拜的黑熊神的形态动作。出于白马人克服鬼魂异己力量的需求,他们幻想得到神灵的帮助以此征服不可抗拒的力量。于是在“以丑制丑、以恶制恶”的原则下,他们通过生活经验和幻想来寻求超自然力量拥有者的庇佑。比如,在白马人的实际生活中,他们看到黑熊这种动物的形象凶猛且勇敢,就把黑熊神当作灵物崇拜。

此外,白马人还把黑熊神与氐族最崇拜的山神联系起来,认为它是山神创造的灵物,用这种幻想来使自己更加相信它的驱魔逐疫的超自然能力。因此,在白马人中又有“‘达纳尸界’是总山神‘叶西纳蒙’派来保护他们的护法神”之说。然而,白马人认为要真正将不吉利的东西消除掉,仅有“神灵化”的帮助是不够的,还要将它“人神化”,使它以超自然的形象出现在“跳曹盖”的仪式中,让人们感觉到它真正存在并亲眼看到它像人类英雄征服敌人一样,运用超自然力量征服妖魔的过程。因此,在“跳曹盖”的许多舞蹈动作中,都有类似熊抬手、划手、跑、跳等动作。

(三)舞蹈身体语言的叙事性

在近几年的当代舞蹈中,叙事类舞蹈层出不穷。鲜明的人物关系、精确的动作语汇、完整的情节结构等让叙事类舞蹈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带给观众一个个经典的舞蹈作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古代仪式类舞蹈中,舞蹈身体语言也具有叙事性。“从逻辑上讲,仪式的叙事性和神话的叙事性必然导致舞蹈身体语言的叙事性,当这种叙事由直白浅露的功能性走向审美的身体修辞时,舞蹈便成为更有张力的叙事。”仪式是一种“古代的语言”,白马人“跳曹盖”作为一种仪式性舞蹈具有完整叙事过程,其叙事的特性与中国东北游牧地区满族萨满的治病舞类似。“跳曹盖”是一种仪式性舞蹈,神话、信仰等族群的心理共构在白马人的仪式中得到凸显,随即神话观念、宗教信仰在白马人舞蹈语言中被激活,最后形成了舞蹈身体语言的叙事性。这一特点在其他仪式性舞蹈中同样具备,如贵州苗族舞蹈就将苗族口头传说与舞蹈一起参与叙事。从“跳曹盖”五个舞蹈结构看,从白马人驱除前的示威,去到指定的场地拜祖先献祭,再到白马人内室进行反常态化的驱赶等,无不表现着一种叙事性流程,可见在仪式场景下的“跳曹盖”为我们呈现了白马人祭祀的生活图景。

本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人“跳曹盖”舞蹈身体形态与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对微观动作的描述与阐释,较为清晰地说明白马人舞蹈的形态与风格。在形态各异的舞蹈身体语言中,一方面解读了白马人“跳曹盖”舞蹈形态身体语言,在每一个舞蹈结构、每一个舞蹈动作中,都有白马人所要表达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发现白马人“跳曹盖”有着族群文化的“意义系统”,不论是声势浩大的开场,还是动物形态的模拟,又或者是带有叙事性的仪式舞蹈,白马人通过自身的身体记忆系统,从未间断对本民族自我的表述。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叙事性白马
身体语言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身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