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运用
2023-03-25张安玲
张安玲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属于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新等能力.为进一步了解问题式教学的运用,本文以用除法解决问题为例,简要介绍问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着重讨论问题式教学在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包括问题设计、问题解决和问题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是教学;除法解决问题
数学作为主要学科,知识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数学具备一定抽象性,再加上传统教学中不注重抽象思维的发展,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困难重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用一种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而问题式教学法便可满足这一需求.
1 问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问题式教学通过给予学生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首先,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数学教学注重于教师讲解,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和应用,而问题式教学通过给学生具体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考、探索性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通过思维的活动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践锻炼,数学不应停留在概念和理论的层面,而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问题式教学通过给予学生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观察、收集信息、分析、推理、验证等一系列操作,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最后,问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问题式教学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来主动获取知识,在问题式教学中能够感受自己的能力和进步,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2 问题式教学在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的程式如下(见图1):
2.1 问题设计
对于用除法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教学,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意义、难度适宜和涉及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良好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2].
2.1.1 问题要有实际意义
学生更容易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场景,例如:购物、分糖果等.比如设计一个问题:“小明有12块饼干,他想平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块饼干?”.其算法为12÷4=3,平均每个朋友分到3块饼干,这个问题涉及小明与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1.2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法解决.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合理地设置问题的难度.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妈妈给小红买了20支铅笔,小红说想等分给她的5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支铅笔?”其算法为20÷5=4,平均每个朋友分到4支铅笔,这个问题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困难,能够激发学习动力.
2.1.3 问题要涉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老师应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在学生已掌握除法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小明有24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分成3个相等的部分,每部分有多少个糖果?”其算法为24÷3=8,平均每部分有8个糖果,这个问题既能考查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除法知识.
2.2 问题解决
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其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步骤,帮助其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信息,或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步骤,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问题的需求,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激发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灵活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路径,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更加独立地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其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其共同解决问题,并鼓励其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例如,教师提出问题:某商店原价为100元的商品在打折后售价为80元,这个商品打了几折?在本次教学中流程:(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步骤:提问学生问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学生可以指出原价为100元,打折后售价为80元,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计算打折的数量或百分比.(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计算打折的金额,或者计算打折的百分比.同时,提供计算技巧和公式,以幫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方法,比较不同的思路和答案,从小组讨论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对解决思路和步骤进行评价,指出解决问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的解答和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解题能力进行反思,并提高其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从解决问题的经验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3 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问题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例如:在数学问题中,学生可以思考问题的特殊性质,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使其形成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将解题过程转化为文字或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将解题过程转化为文字或图形的形式,通过展示和讨论,加深自己对于问题解决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将解题思路和步骤展示出来,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还能增强其对问题解决的深度理解.让学生就问题的解法进行对比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进行对比和评价.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解题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题方法的适用情况,让学生思考解题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4].
假设教师提出问题:一个矩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其周长和面积.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组织问题讨论:
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矩形周长等于所有边长相加,面积等于长乘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具体问题和一般规律的关系,可以帮助其形成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鼓励学生将解题过程转化为文字或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将解题过程转化为文字或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画出矩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长、宽和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和讨论更加清晰地理解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
让学生就问题的解法进行对比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进行对比和评价.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的解法,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与学生一起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方法: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方法,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总结出一种通用的方法,或者提供一些解题的技巧和策略.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和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启发,提高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用除法解决问题中,问题式教学可以通过制定问题、引导分析、发现解题方法、讨论解答和练习应用等步骤来实现.通过问题式教学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技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仕杰.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5(4):71-75.
[2] 黎洁莹.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行程问题》為例[J].读与写:中旬,2021(9):394-395.
[3] 宋荣珍.主题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14-16.
[4] 陆海燕.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植树问题”为例[J].求知导刊,2022(2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