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演进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3-03-25徐家鹏颜晓彬朱玉春

中国农业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科交叉学科

徐家鹏,颜晓彬,朱玉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一、 引言

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和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需要,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有难以逾越的屏障。根据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同一学科投入资源越多,单位产出越少,取得重大突破的难度越大。这就要求资源等要素向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域渗透,从而带动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而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通常都是发展程度较低且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1]。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的众多学科成就在学科交叉融合点中取得,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占近百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研究成果的41.02%[2]。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大多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单靠一个学科的力量无法完成,这就要求众多学科交叉、协作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人才培养问题。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通常是指通过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学科交叉整合的教学活动,促进认知图式、多学科知识和价值观等被受教育者学习、融合并内化,从而提升受教育者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过程[3]。专业的高度分化促进了分工,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但忽略了学生的通识教育和基本素质培养,使得培养的人才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交叉创新应用能力。随着交叉学科融合时代的到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培养能够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世界众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2004年美国科学院协会制定《促进交叉学科研究报告》,形成美国交叉学科的整体战略[4]。2017年,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鼓励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高品质要求,农业除了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之外,还被赋予了健康、营养、体验等多重功能,这就要求未来的农业学科成为传统与现代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这种趋势使得传统农科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重大变化,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时代“三农”发展需求,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适时提出“新农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农科”发展之魂,它的发展不仅是传统农科内部的交叉融合,也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工科、人文社科等学科的相互融合渗透[5]。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交叉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环节。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受到众多高校和部门的重视,也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但鲜有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研究进展如何?研究热点有哪些?发展态势如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引文空间(CiteSpace)软件,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内容挖掘,探索该领域的发展沿革、把握前沿信息,以期分析梳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等,为该领域学者进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 文献综述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是一门运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对象,对其变化规律、数量关系、结构分布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研究文献的规律、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学萌发于20世纪初,在国外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和全面发展与分化阶段[6]。我国文献计量学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得到研究和关注,但在80—90年代急速发展[7]。随着网络和科学技术发展,如今文献计量学的应用已深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网络分析等众多领域。通过对文献信息进行计量分析,例如年份、关键词、作者、文献内容、引文信息等,可以定量地解释某一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文献计量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TS=(bibliometric method)”,可以得到608条文献计量学相关记录。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文献计量法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有计算机科学、情报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管理学、商业等。如邱均平等的《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8],吴小节等的《资源依赖理论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评估——基于111种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9]。学者们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进行了共词聚类、研究现状、新型研究趋势等分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的发明极大便利了文献计量研究[10]。王超利用Bicomb软件对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文献数量及分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11];美国学者陈超美首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mass extinction”和“terrorism”等主题进行研究前沿、中介中心性等研究,标志着CiteSpace软件被应用于文献计量领域[12]。

我国学者在“学科交叉融合”这个概念上存在众多表述方式,例如“学科融合”“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等,本文在文献整理中合并了众多内涵一致的概念,使用“学科交叉融合”的说法。从研究视角的变化上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经历由浅到深、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的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研究。陈凯最早提出要重视和加强跨学科人才的培养[13];何刚、陈孝杨认为培养学科交叉型研究生有利于学科衍生发展和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14];进入21世纪,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集中在实现路径上,包括培养模式、学科设置、制度保障等。任露泉等指出要建立“立足专业特征,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主导学科专业为主,兼顾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15];侯佛钢等认为要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构建交叉学科群,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进行综合性训练[16]。刘梅指出要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17]。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一系列复杂问题更加突出,“新工科”“新农科”等概念与政策兴起,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迅速增长,研究内容进一步落实到具体学科之中,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吴朝晖指出多学科的交叉会聚是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显著特点[18];曾睿认为要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学科组织形式等方式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涉农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19]。

目前,学界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多,在概念、意义、路径上都形成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易魁等以“学科交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具体分析了关键词、作者等,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20]。张炜等以 web of science为检索源,对17285篇跨学科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以及被引文献等进行量化分析,对全球跨学科教育的研究热点、动态趋势、理论基础及应用进行阐释[21]。虽然已有学者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了一些研究,但鲜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更缺少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文献计量研究。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资料数据库,在整体了解“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利用264篇“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文献,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合作机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高被引文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期科学、系统地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特征,判断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趋势和热点,为学界今后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 数据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为保证被分析文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资料数据库,不限发表时间,对主题词为“培养+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交叉学科+学科融合”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发表时间范围为1984—2021年的7463条记录;再以主题词为“培养+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交叉学科+学科融合”和“农+林+农业+林业+农林+涉农”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发表时间范围为2000—2021年的264条记录。以检索得到的全部文献作为数据集进行分析,从检索文献记录可知,涉农的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相对较少,仅占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文献总量的3.54%。

(二) 数据处理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研究,CiteSpace软件运用分时、多元、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技术,能够对科研文献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处理,能够挖掘知识体系的结构特征、解释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在分析来自数据库的数据之前,需先将CNKI中的引文数据用CiteSpace软件的内置CNKI数据转换器进行预处理。格式转换完成后,对CNKI来源的数据进行筛选和除重,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三) 研究方法

本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四项分析,分别是文献年度分布分析、研究机构及合作分析、文献共词聚类分析、研究方向及高被引文献分析。通过文献年度分布分析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沿革;通过研究机构和合作分析能够从中观层面探究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和共性特征;通过文章共词聚类分析可以了解研究重点和热点;对高被引文献的分析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

四、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出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例如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威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科技与行业的融合等问题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提出更多要求。而当前高等教育各学科高度分化,培养的人才缺乏交叉创新能力,因此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CNKI进行检索,可以发现我国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84年,在接下来的三十几年中研究热度逐渐走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研究数量高速增长。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国家政策导向高度相关,近年来“双一流”建设等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前沿科技领域高度结合,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工科、新医科是主要研究热点。总的来说,我国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具体的培养模式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但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中等初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关注不足,并且对对策和方式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可操作性,很多研究停留在搭建实践平台和学科建设上。

早在1984年,国内就有学者开始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冯之浚、张念椿、陶新昌在《改革高等教育的新思路》一文中指出现代学科出现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了三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性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流型科学,这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改革专业结构、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他们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等教育实行改革,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22]。这一研究使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首次进入学界的视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鉴。1984—2000年,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处于萌芽阶段,此阶段的年平均发文量在10篇以下。2000—2017年,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其中,在2006年以前年发文量相对持平,保持在100篇以下;2006年以后,年发文量逐步上升,均在100篇以上。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实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系统化,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提高。2017—2021年,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发文量均在500篇以上。2017至2020年间相关研究发文量增长了87%,这与2017年以来国家“双一流”“新工科”“新农科”等政策和教育改革理念推行高度相关。

(一)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经历起步、平稳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目前该方面的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00年,国内学者开始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进行研究,2000—2008年是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与新世纪初国家重视三农发展相关。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现代农业的建设离不开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的培养,相关研究由此展开,但该阶段年发文数量还比较少,平均小于5篇。2009—2016年是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平稳发展阶段,发文量有所增多,平均年发文量在10篇左右。2017年至今,该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平均发文量在20篇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55篇。总体而言,这与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紧密相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对复合型涉农人才需求的增加,相关研究将会进一步丰富和深入。

图1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发文量年度分布

(二)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机构分析

目前,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研究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尚未形成复杂的合作关系网(见图2)。以institution作为聚类点得到的聚类视图显示,有合作关系的机构一般是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如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等。

通过分析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高频发文机构分布(见表1)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依次是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得到广泛开展,研究机构主要是农业院校,且机构发文数量高度集中,华中农业大学以33篇的发文量占绝对优势地位,其他机构平均发文量较少。该领域研究较多的机构主要是农业大学中的生命科学类、工程类学院,说明这两类学科是目前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表1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高频发文机构(前10名)

(三)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文献共词聚类分析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实践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农科与理工科交叉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领域。本文对CNKI中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共词挖掘分析并绘制关键词聚类表(见表2)和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见图3和图4)。

表2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表

图3 国内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关键词聚类视图

图4 国内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关键词时间线视图

图4显示,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co-words混合网络中出现了以下5个聚类标题词。

1. 实践教学。2000年首次出现,其研究关键词包含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培养方案、复合式成绩评定法、农业工程类、流体力学、车辆工程等。这表明实践教学是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之一,关注点主要在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复合式成绩评定法等具体的实践教学实现方式上。同时,农业工程等理工类专业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研究载体。

2. 研究生。2005年首次出现,其研究关键词包含卓越人才、拔尖创新、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机器人大赛、电子信息、农业机械化工程等。这表明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关注对象是高层次的研究生人才,学界的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产教融合等实践应用领域。

3. 交叉学科。2002年首次出现,其研究关键词包含环境科学、农业信息学、机器学习、“双一流”建设,创新培养模式、科研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等。这再次印证了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研究学科是环境科学、农业信息学等农科与理工科交叉的专业,农科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较少。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农业信息学、机器学习、机器人大赛、电子信息等共同反映出当前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与前沿科技领域结合紧密。

4. 学科建设。2003年首次出现,其研究关键词包含中国特色、高教改革、一流专业、一流学科、新农科、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这表明“双一流”建设、“新农科”等政策和理念的推动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5. 学科。2002年首次出现,其研究关键词包含学科结构、学科专业、学科制度、内涵特征、基本对策、优化原则、调整策略等。这与上一个聚类标题词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是学科建设,包括学科结构、制度、内涵特征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得出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演化路径。图谱中的关键词标签对应的横坐标代表此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图谱显示,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的关键词时间线分布与发文量的三个阶段基本吻合(图4)。各阶段的关键词演化呈现以下特点:

1. 起步阶段(2000—2008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上,并对实现方式进行初步探索。步入新世纪,学者们认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将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的迫切要求[23]。因此,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研究较早出现的关键词是“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等,此时学者们主要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对创新教育以及适应21世纪初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重要性[24]。此外,这阶段学者们对实现方式的研究最早从学科建设开始,主要的关键词包括“学科结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图谱表明,学科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热度一直持续至近年。

2. 平稳发展阶段(2009—2016年)是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实现方式的研究进行全面推进的时期,这阶段学者们对实现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主要包括实现模式、基本对策、专业课程、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众多重要的研究关键词在此阶段首次出现。

3. 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以“双一流”“新农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坐标和新动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未来一段时期内,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助推新农科建设仍是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主旋律。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方式已经从学科建设、学科结构进一步深入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课程实训上,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中国特色等新兴实现模式、理念成为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新动向。

(四)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及高被引文献分析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高等教育、传统农科与理工科交叉。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方向(见表3)可知,在培养层次上,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占比高达53.59%。此外,其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农科和理工科,例如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而农科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较少,农业经济这一研究方向仅占比4.10%。

表3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研究方向分布(前10名)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交叉学科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等一般性研究主题,针对具体学科的高被引文献相对较少。表4展示了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期刊论文有应义斌等于2019年发表的《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一文,文章指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要从单学科割裂独立发展向多学科交叉发展转变,但中国农业院校相关学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传统农科,这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不相适应[25]。其次,王建华等于2012年在《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种子专业学科交叉性强,涉及包括植物学、生物学、农机学、农经管理等多学科领域,要加强交叉学科间知识有效渗透融合[26]。从高被引文献的主题上看,50%的文献集中在涉农交叉学科建设、交叉学科研究上,仅有30%的文章深入到具体学科进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包含种子、茶、农业信息技术三个领域,这表明,我国当前深入到具体学科的学科交叉涉农人才培养研究高质量文献尚且不足,覆盖领域较少。

表4 我国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高被引文献(前10名)

(五) 现有研究特点

2021年全国农业科技人才工作交流会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而重大创新成果常常在学科交叉融合点产生,学科交叉涉农人才培养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及合作、共词聚类、研究方向及高被引文献等的分析,能够掌握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划紧密相连。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而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于本世纪初期相关研究才陆续发表。这可能与上世纪我国重工业而轻农业的政策有关。但两者都经历了从缓慢发展到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过程。从关键词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双一流”建设、“新工科”、“新农科”等政策和规划的推行对相关研究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助推新农科建设依旧是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

第二,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与前沿领域深度结合。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急需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工科、新医科成为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数据、机器人大赛、电子信息、农业信息学、机器学习、拔尖创新、新农科等成为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关键词。这表明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对前沿科技领域关注度高,研究成果较多,并且相关研究对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注度高。

第三,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存在结构性倾向,对某些领域的关注度不足。第一,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研究中关注农科与理工科的交叉多,关注农科与人文社科的相关研究较少。而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经管、法律等人文社科专业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培养农科与人文社科交叉型人才势在必行。第二,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一样,高度关注高等教育,而对职业教育等关注较少。第三,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高被引文献中,深入到具体学科、研究其具体学科间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四,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广泛性、多元性有待加强。第一,在研究数量上,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数量少,占比低。截至2021年,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数量仅占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文献数量的3.54%。第二,在研究主体上,当前相关研究集中在农业高校,并且高校之间合作很少,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传统农科在农业院校中占据主导作用,相关学科的发展落后于传统农科,农科院校内部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有效对接农业全产业链和现代产业发展对高端学科交叉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推动综合院校与农科院校之间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第三,在研究机构上,机构发文数量高度集中,未形成广泛研究的格局。华中农业大学以33篇的发文量在前十名高频发文机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五、 结语

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是我国建设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知网中的264篇“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发展历程、合作机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高被引文献等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与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划紧密相连。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与前沿领域深度结合并且存在结构性倾向,关注农科与理工科的交叉多,关注农科与人文社科的交叉少;关注高等教育的多,关注职业教育的少。此外,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广泛性、丰富性有待加强。

对于现有研究的总结可以得到以下判断和建议,本文认为未来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可围绕下述几点进一步开展。

第一,调整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结构性倾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除了研究农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外,应加大对农科和人文社科交叉人才培养的研究。同时,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值得关注。此外,深入到具体学科、结合具体学科的特殊性研究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未来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各学科领域的专业学者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

第二,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涉农人才培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鉴于农业高校理工文等学科的发展落后于传统农科、学科专业的不平衡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现状,农业院校可以积极与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开展研究合作;综合性大学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农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性大学可以顺应国家“三农”发展的需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探索涉农交叉人才培养研究。

猜你喜欢

农科交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学科”来啦
连一连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