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2023-03-25张会会

教育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动作探究

张会会

(广州华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1300)

一、问题提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又被称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者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实际情境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地获取问题背后的知识和内容,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或途径。PBL教学法对激发学习者自主探索的兴趣、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实践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即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以及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1]但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依然存在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弹唱说跳等专业技能,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法进行改革。

二、PBL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素质教育而不是片面的知识教育,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适应未来竞争人才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认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3]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开展PBL教学法改革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

(二)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幼儿园都展开了教学改革,力图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高校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需要对学前教育师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学前师资,必须从课程教学改革着手,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质量。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为例,进行PBL教法改革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

三、PBL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本研究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广州华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0级学前教育专升本的10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PBL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途径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质性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门课中的其中一章节内容为例,阐述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量化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自编的“PBL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效果调查问卷”分别从小组学习方式、提出的问题、成果评价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

(一)学情分析

我校2020级学前教育专升本的学生中,大约50%的学生在专科期间已经学习过学前教育相关课程,50%的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因此,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差距较大,学习经验与学习主动性等参差不齐,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

(二)课程分析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学前儿童安全教育、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教育、体育活动、饮食营养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实施方法,掌握调试学前儿童心理和情绪的一些技能,初步具有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及反思评价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该课程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三)运用PBL教学法的教学流程设计

1.分析活动内容和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活动的内容与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关键,问题的来源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渠道。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应在深入分析课程章节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本章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应在课前2—3周搜集学生对于本章内容的问题或困惑,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课前一周将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引导其进行思考和探究。

2.提供课程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师提前两周将课件、课外阅读、章节拓展知识、电子书籍、示范课视频等相关资料上传至超星教学网络平台,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相关阅读和学习,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相关讨论话题,以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等信息。

3.分组探究与讨论

小组学习与讨论是PBL教学法的主要学习组织方式,教师在分组时可鼓励学生多元化组队。例如,教师可以鼓励有学前专业背景的学生和没有学前专业背景的学生组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鼓励已有本门学科学习经验的学生耐心倾听无专业基础的学生的问题并给出解答,无法解答的则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种小组架构中,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可以调动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在动力。每组学生5—6人,规模适当,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小组分工合作。小组的学习形式有课前小组探究与讨论、课中小组探究与讨论、课后小组探究与讨论这三种,教师应将小组学习贯穿在整门课的学习过程。

4.课堂展示与交流

PBL课堂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是多样的。课堂展示的内容除了课程活动方案展示,还有研究报告、游戏示范、模拟视频短片、现场展现小组讨论成果等。这些展示内容有一部分是需要精心准备的,如课程方案展示,要求小组长充分发挥作用,在准备过程中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做好分工,组织成员间充分沟通与讨论,在现场展示时体现出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在课堂上生成的,如体育游戏的一物多玩活动,教师现场要求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分别探索不同物品的玩法,生成集体游戏,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展示与讨论。

5.活动评价与小结

活动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诊断等功能,对小组学习与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可以起到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为下一步改善行动提供指引、诊断展示成果的不足等作用。因此,活动评价是PBL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活动评价形式有自评、他评及教师评价三种。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对比展示前的预想效果及展示后的效果,并通过聆听不同小组同学的评价,从而对小组展示成果进行反思。其他学习小组在聆听和观看汇报小组的展示时,可以通过组内讨论提出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建议。这是一个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同时,教师可以把控整个讨论与展示过程,通过小结和评价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及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建议等。这三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小组学习的水平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6.在过程中生成新的探究问题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学习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小组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评价会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会发现新的知识探索点,从而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再次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PBL教学法运用案例——学前儿童体育锻炼活动

1.活动内容和情境

体育锻炼活动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学前儿童必需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攀登和钻爬等)是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通过基本动作的学习与锻炼,学前儿童可以增强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素质,促进其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基本动作的要领,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与指导幼儿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2.提出探究问题

围绕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动作要领,教师提出了以下探究性问题: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这些体育锻炼基本动作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都有什么组织形式?走、跑、跳、投掷、平衡、攀登和钻爬的基本动作要领是怎样的?成人和学前儿童的动作要领是否一样?在新授幼儿某一种动作技能时,教师应该如何示范?示范时的操作要点有哪些?同时,教师在课前收集了学生的探究性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材围绕体育锻炼的基本动作技能提出了以下问题:走、跑、跳、投掷、平衡、攀登和钻爬的基本动作要领是不是固定的?教师如何在相关教育活动目标中撰写动作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如何使用游戏法让学前儿童掌握这些动作要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水平有何不同?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后,将问题发送给学生,引导各学习小组认领探究任务,并展开探究式的小组学习。

3.提供课程资源

教师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与体育锻炼基本动作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电子教材、体育示范课教案、体育公开课视频与课件等,让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参考网络资源及图书资源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答案,并通过小组合作将解决方案或答案以研究报告或活动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4.学生探究

A组认领了“跳”这一基本动作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围绕着跳的类型,如立定跳远、双脚连续向前跳、单双脚交替跳、单脚连续向前跳、助跑跨跳、从高处往下跳等分头查找资料,总结不同“跳”的动作要领,在课堂上用讲解示范法将其展现出来。B组认领了“跳”这一基本动作在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运用这一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先是通过讨论确定分工方案,分别探究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大动作发展水平,然后共同讨论确定该年龄段“跳”这一基本动作的发展目标,并在课堂上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不同学习小组通过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个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更有问题意识,愿意尝试不同的途径去搜集资料,让课堂教学不止步于课本知识,反而还使课堂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5.活动评价与小结

学习小组展示完自己的探究成果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他评,并进行小结与评价。例如,A组在展示完不同类型的“跳”的动作要领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该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根据现场展示的情况和同学的评价对该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自评,最后教师对该组基本动作示范的规范性、准确性、全面性等一一进行总结与评价。

6.新的探究问题

每次小组展示后都会生成新的问题。例如,B组学生探究了并在课堂展示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基本动作的目标与内容后,其他同学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在进行“跳”这一基本动作的学习时,教师如何指导才更具针对性?立定跳远、双脚连续向前跳与双脚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有何不同?幼儿在不同的“跳”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这些问题延伸到课后,教师进一步提供资料,支持学生开展更深入的学习与探究,并将其以研究报告、PPT、模拟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

(五)运用PBL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学期末向所有参与教学法改革的班级发放自编的“PBL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效果调查问卷”,共发放191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60份,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有55.62%的学生“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9.38%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62.5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习得有“较大帮助”或“非常有帮助”,有8.76%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习得“有一点帮助”或“没有帮助”;其余学生认为对小组学习的方式及小组学习方式是否有助于自己专业知识的习得持“一般”态度。从整体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其效果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这是PBL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基础。

表1 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认识与态度

如表2所示,有53.12%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采用和同学们小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有32.50%的学生选择独自翻阅书籍、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有82.51%的学生认为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促进自己课程知识的掌握“比较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有71.8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或同学的问题对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探究“非常有启发”或“有较大启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并且愿意独自或找同伴合作一起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或其他同学围绕课程内容提出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进行下一步探究,促进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PBL教学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表2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态度

如表3所示,有78.12%的学生认为其他小组对自己学习小组成果的评价对自己学习课程知识比较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有76.87%的学生认为自我评价对于反思小组或个人的展示成果“有较大帮助”或“非常有帮助”,有77.50%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对自己的课程学习“有较大帮助”或“非常有帮助”。这些数据表明在PBL教学法中综合运用他评和自评对学习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3 学生对小组互评、自评及教师评价与课程学习效果关系的认识

四、研究结论

PBL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为推广此教学法运用于其他学前教育课程提供了借鉴,也有利于提升本科层次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具有积极影响。

总之,PBL教学法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但可以看到这种探究合作型学习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设适合探索的条件和环境,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中,放手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4]

猜你喜欢

教学法动作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