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2023-03-25赵秀秀

教育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减编码家长

赵秀秀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

2021年7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配套治理、做好试点探索、精心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应举措。[1]“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双减”政策给各方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是重大的,如校外培训机构遭遇了行业发展的“寒冬”,学生迎来不用熬夜写作业的“暖春”,高质量教育的重任落在教师和家长身上,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表现出更复杂的状态。[2]本研究立足“双减”政策背景,展开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分析,可为“双减”政策的提质增效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的原则,从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大同市、太原市选取16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需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家长的职业、学历、教育观念应尽可能异质;第二,以“双减”政策切实影响到的中小学家长为研究对象,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基于保密性原则,将访谈对象按照英文字母A—P进行编号。所选访谈对象中,男性6人,女性10人,年龄区间为32—41岁。其中,50%的家长学历层次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情况较好。家长的职业类型多样,涉及教育、医疗、金融、服务多个行业。家庭的子女结构包括一子一女、双子、双女、独生女、独生子五种类型。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分析,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把通过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语音资料,转换成便于分析的文本资料。其次,通过NVivo 1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编码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初级编码,即开放性编码,通过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把直接获取的原始资料抽象转化成基本概念;二级编码,即关联式编码,将开放式编码的结果进行类属分析,将孤立的概念以相关联的方式形成副范畴;三级编码,即核心式编码,把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整合成有意义的、系统的核心编码。[3]最后,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完成之后,揭示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并探索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以消除个体差异的影响。访谈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具体形式有线上视频、语音通话、电话访谈、面对面座谈;访谈资料的记录以录音为主,便于后期的文字转录。访谈提纲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子女结构、所在城市。二是访谈问题,具体如下:“双减”政策之后,您觉得你的生活和心理有什么改变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否会感到焦虑?请举例说明。请详细谈一谈产生焦虑的原因。如果让您对自身教育焦虑程度评分,满分10分的话,您觉得可以打几分?

访谈过程中,结合被访谈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访谈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问题,以保证访谈结果的严谨性、可靠性、真实性。

二、资料分析过程

采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材料中家长教育焦虑有关的描述进行三级编码,即开放性编码、关联式编码、核心编码,概括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

(一)开放式编码

编码者持中立立场,对访谈对象的原话进行本土化提取,共编码162次,得出开放式编码41个。表1是开放式编码举例。

表1 开放式编码举例

(二)关联式编码

关联式编码需要发现和建立各种开放式编码之间的关系。对已经获得的41个开放式编码进行整合,把涉及同一方面的编码归为一类,形成更高一级的副范畴。本研究得到关联式编码5个,如表2所示。

表2 关联式编码结果

(三)核心编码

通过对关联式编码形成的5个副范畴进行反复理解概括,最终抽象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3个核心编码,形成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图解,如图1所示。

图1 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图解

三、研究结果

(一)现状

根据质性研究的结果分析,“双减”政策是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受访家长充分肯定了“双减”政策给教育带来的益处。但接受访谈的16名家长均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焦虑问题。教育焦虑的程度与孩子的学段、性别、家庭子女结构和家长自身职业、学历有一定的关系,而夫妻分工明确与否会显著影响家长的教育焦虑水平。焦虑的内容包括孩子的学习成效(如考试成绩、作业辅导等)、学习品质(如注意力、学习态度等)、未来发展等方面,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

通过让访谈对象给自身教育焦虑状况打分可发现,家长的自评分数均在7分以上(假设满分为10分),总平均分为8.46分。在不同子女结构家庭中,教育焦虑的自评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双子、独生子、一子一女、独生女、双女,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子女结构家庭焦虑自评分数

部分家长追求超前教育,在教育中过度抢跑,为此不惜付出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这样容易导致如下情况发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压力,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家庭和谐;过度追求短期的教育成效,不注重长期的教育收益,忽略孩子真正的教育需求。对孩子学习的过分关注,使得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难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5]

(二)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第一,教育期望和教育现实之间存在落差。大部分家长“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认同学习是实现人生价值和阶层跨越的捷径。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是众多家长朴素的教育期望。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习惯差的情况普遍存在。家长过高的教育期望和教育现实之间存在落差,这是导致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之一。[6]

第二,自身教育能力和时间有限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落差。引导者角色使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持有较高自我期待,希望能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助益,让孩子吸取自己的成长教训,尽量减少挫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自身教育能力的不足和教育时间的不充足是家长教育焦虑的一部分原因。一方面,家长的教育知识储备不充分,教育方法使用不恰当。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未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很难满足孩子成长的心理需求。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偏向严厉或者慈爱的两极,表现出过度专制或者放任自流的态度。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导致家庭教育投入的时间较少。家长众多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兼顾协调,多重压力的交织致使家长难以分出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

2.社会因素:内卷和躺平之间的冲突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凸显了人才核心价值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核心价值,减少可替代的概率是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则。“内卷”一词成为当前网络流行热词,基础教育的内卷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段雨等提出,基础教育内卷化的根源是教育工具理性的放大和价值理性的萎缩,而资本力量的进驻也推动了教育内卷化的蔓延。[7]“内卷”和“躺平”这两种观念激发很多人新的思考。基础教育的内卷化,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由课外培训作为载体。各类培训机构的线上线下教育之火爆,有的家长甚至不惜贷款给孩子报培训班。“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学科“辅导无门”,使习惯了抢夺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焦虑剧增。家长裹挟在“内卷化”的洪流中,一边纠结一边妥协。[8]“卷不过又躺不平”成为许多家长内心教育焦虑的真实写照。

3.教育因素:减负和考试评价之间的矛盾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因此,“减负”成为学校教育的关键词。然而,目前中高考考试制度仍以学生的分数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9]素质教育理念的完全落实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倾斜,加强了职业教育的招生力度,给予学生更多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但这也导致通过中考统一招生进入普通高中的名额缩减。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存疑,对他们而言“减负”却并没有“减压”,因为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依然要接受中高考的检验。减负和考试评价制度之间的矛盾,致使家长产生教育焦虑。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教育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家长教育焦虑的背后映射着教育资源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需调整和完善教育制度。一方面,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弱化教育的工具理性,强化教育的价值理性,因为教育是一种手段,同时更是一个目标。[7]可用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对人才进行选拔,让每一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在现有的教育条件基础之上,最大效能地提升教育的质量。国家和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和师资建设,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

(二)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回归学校,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才承担了更重的责任,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导性上实现新的转变。在教育内容上,从“知识”向“智识”拓展,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育方法上,从“漫灌”向“滴灌”转变,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的主导性上,推动教师形象从“经师”向“人师”升华,不但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做人。

(三)转变教育观念,多渠道促进孩子成才

家长作为教育焦虑的主体,实现有效的自我成长是抵御负面情绪和不恰当行为的根本。[8]家长要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例如,网络开放平台中一些优秀的课程或者权威专家的语录可以为当代家长带来新的启发。新时代人才评价的维度多元,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和表现,确立适当并且合理的期望值,降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预期。家长可以通过学校设立的家长学校或者优质教育信息的分享等途径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包括了解孩子认知发展的特点,明确孩子在各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孩子鲜明的个性等,以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多渠道促进孩子的成才。

猜你喜欢

双减编码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