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机构标准化建设研究

2023-03-24毛颖邱萍费天翔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毛颖 邱萍 费天翔

摘 要: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为代表,陆续进入了标准化运行阶段。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国家、地方先后立项发布了相应标准,逐步形成各自的标准体系模式。但四者的标准体系发展程度不一,建设重点亦有所区别。本文就四馆现行的标准进行统计和横向对比,结合各馆的特性去总结发展概况、归纳体系重点、探索发展短板,以此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标准化发展提供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服务,均等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0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以下简称“四馆”)为典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成为滋养民众心灵,丰富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对文化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和部署,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由此,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公共文化发展的大政方针。尤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提出意见,例如,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财政承受范围内制定地方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定级结果运用机制。从国家频繁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已由建立全覆盖的设施体系,转向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以实现公共文化在地域、城乡和人群中的均等服务[1]。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时至今日,标准化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3]。四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在标准化工作上各有建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本文就四馆的标准化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管中窥豹探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机制。

1 图书馆标准化发展

图书馆标准化始于1996年。截至2022年3月,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查询,以图书馆为关键词,现行的图书馆国家标准共21项、行业标准21项、地方标准36项,总计85项。数量多、覆盖面广,整体呈现比较成熟的状态。

1.1 标准内容结构

按照主要内容,图书馆标准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管理服务、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和总分馆建设(见图1)。

首先,关于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标准数量最多,达到44项。一是因为图书馆存在不同类型,例如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电视图书馆、家庭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等,不同类型、等级和地区,导致管理服务规范有所差别。二是在服务上有针对不同人群的细化服务标准,例如针对视障人士、少年儿童、读写障碍人士等,同时在管理服务内容上亦有针对性标准,例如志愿服务、实时咨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疫、图书剔旧更新等。除此之外,还有运行管理上的等级评估标准,例如影响力评估、服务质量、评估指标等。

其次,由于图书资源的特殊性,关于图书馆软件资源编目分类和管理的标准有32项。主要分布在图书文献资源上的管理规范,例如分区编码、编码表示、注册服务、数据元素、视频资源、行业条码、信息包封装、图书分类、音频资源、文本资源、图像资源、古籍书库、特藏书库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部分集中在信息技术上的规范,例如智慧技术、统计数據、信息化建设、装订要求、元数据、数字图书馆。

再次,总分馆制度的运行规范有5项,集中在2017-2022年,4项地方标准,1项行业标准。领头区域是安徽省,有信息化服务和数据接口规范,其次是浙江省对中心馆-总分馆的建设服务规范。

最后是硬件建设的规范有4项,其中有1项关于建筑设计的建筑工程行标和1项关于安全防火的文化行标,其余两项均是台湾省对于设备建设的地方标准。

1.2 标准发布时间分布

最早的图书馆标准实施始于1996年,出现在建筑防火要求上,其后的标准主要是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软件资源编目分类和管理、公共服务、运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2015年是数量最多的年份,自2016年后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立项实施的增长速度较稳定(见图2)。

标准的增长趋势论证了我国政府持续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思想战略,持续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投资力度,以及图书馆为了尽量满足大众对文化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实现了城乡均等化、资源共享的建设。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标准体系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体系的重点集中在根据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细节,以及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图文信息资源的管理,体现了图书馆建设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准规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也可以看出政府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重点在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就是使社会各阶层受益,并努力让公共图书馆提供相对公平普遍的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以其高覆盖率的优势,能够在妥善处理公共文化供需矛盾上发挥自己强大的作用[3]。

2 博物馆标准化发展

最早的博物馆标准实施始于2002年,截至2022年3月,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查询,以博物馆为关键词检索,有现行标准共22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12项、行业标准6项(见图3)。

2.1 标准主题分布

关于博物馆服务管理的标准数量最多有11项,由于博物馆展陈的内容地域性明显,所以大部分标准是地方标准,是各个地方对于管理与服务上的探索。内容集中在对内管理方面,例如安全管理、湿地博物馆管理,以及对外服务方面的标准,例如文化艺术服务、免费开放服务。其次是关于软件资源有6项。由于博物馆涉及到实物资源,所以内容集中在安全技术、展览内容、展陈形式、档案管理以及文物系统安全防护上,凸显对展品安全的重视度。最后是硬件建设有2项,主要是照明和建筑用能,凸显了对展品和环境的保护。由于博物馆展陈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且鼓励就地保护,目前还没有形成总分馆标准。

2.2 标准发布时间分布

标准时间上,最早的标准注重文物系统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行业规定上,其后的标准主要是对博物馆的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服务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发布时间较为分散,在2018发布数量最多,其后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最新的4部标准都是地方标准,说明各个地方的博物馆已经在探索标准化管理(见图4)。

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展品的保护和传播,因此在体系中出现了多个关于安全的标准。出于保护、展品流通和管理上的难度,总分馆制还在探索阶段。而传播的形式跟展品的形式密切相关,博物馆展品内容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博物馆有不同的活动运行模式,相关标准较为缺失,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3 文化馆标准化基本情况

文化馆标准体系始于2008年,截至2022年3月,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查询,以文化馆为关键词检索,其中国家标准计划2项、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以文化场馆为关键词检索,有现行标准共5项,均为地方标准,总计15项。

3.1 标准主题分布

按照主题词将文化馆的标准分为四类,分别是硬件建设、管理与服务、总分馆管理和软件资源(见图5)。关于文化馆的硬件建设的标准数量最多有7项,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和安全的行业标准,以及节能技术上的地方标准。其次是关于管理与服务有5项,有文化馆服务的国际标准和国标计划各1项,其余是浙江省、中山市和湖北省的地方标准。第三是总分馆制度的运行规范有2项,集中在2019-2020年,均是地方标准,其中浙江省是县级总分馆运行,惠州市是市级总分馆运行。最后是软件资源建设1项,是国家计划标准,对文化馆资源和技术的规范要求。

3.2 标准发布时间分布

标准体系中,最早的文化馆标准出现在建设用地指标和服务标准上,起步较晚,其后的标准主要是对文化馆的硬件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公共服务、运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发布时间较为分散,立项速度也比较稳定(见图6)。

综上,文化馆的标准起步较晚,数量不足,地方发展不太均衡。主要集中在硬件建设上,强调了安全节能的建设趋势。但由于文化馆的类型丰富,展陈内容、活动内容形式不固定,且相关术语还未达成共识,因此在服务管理标准数量上较少,也集中在推行范围较小的地方标准上。由于《“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設,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4]。因此,目前只有图书馆和文化馆发布了总分馆建设的相关标准。虽然目前很多地方在试行推广文化馆总分馆制,但落到标准上的数量还只有两项地方标准。

4 科技馆标准化情况

最早的科技馆标准实施始于2007年,截至2022年3月,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查询,以科技馆为关键词检索,有现行标准共16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7项。

4.1 标准主题分布

标准主题分布上,由于科技馆对技术要求高,关于科技馆硬件建设的数量最多有8项(见图7)。主要是对设施设备的要求,例如展陈台、功能配置、机械设备、建设规范和展品要求。其次是关于管理与服务方面有5项,包含展览教育服务、数字科技馆服务质量评价、流动科技馆服务规范、绿色科技馆评价标准、数字科技馆服务质量评价规范等。第三是软件与资源有4项,包括展教设计、展品管理、规划设计、展示教程。目前还没有总分馆的标准。

4.2 标准发布时间分布

标准时间上,最早的标准发布于2007年,是属于建设标准,先鼓励建馆。其后逐渐规范其硬件设施、服务管理和软件提升。发布时间跨度较大,2007年第一部标准后在2016年才开始第二部,其后2018年激增。截至目前2022年发布数量最多,最新的标准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是科技馆展览教育通用要求,分为几个部分,形成了5部的数量。说明科技馆的标准正在进行快速发展阶段(见图8)。

虽然科技馆在国内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90年代,但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晚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其修建地点集中在大城市,覆盖面不够。因此在2016年才开始出现标准体系化建设的趋势。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服务,因此在体系中出现了多个围绕教育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标准。

5 结 论

综合梳理四馆的标准化建设情况,将四馆在业态属性、主要资源及资源特点、服务方式、标准化程度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具体如下:

(1)业态属性:四馆都属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根据地。图书馆属于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的科研机构;文化馆主打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博物馆则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形式多样;科技馆则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

(2)主要资源及资源特征:图书馆的资源以图书文献为主,包含实体书刊和电子读物,具有可流动性高、地缘性低、可复制性高的特征。文化馆的主要资源是文艺创作及文艺从业人员,具有交流性高、能动性高、形式多样、服务性强、普及性强的特点。博物馆的资源按照不同主题,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包含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可流动性低(相比较而言)、地缘性高、实物副本量低。科技馆依托的主要是科普展示装备,可流动性高、地缘性低、形式多样、可复制性强、科普性高。

(3)服务方式:图书馆重点提供资源和空间场地服务;文化馆重点在空间场地、表演、教育、培训、体验等服务;博物馆主要是资源、文化传承、空间、表演、体验、宣传等综合式服务;科技馆则重在科普展示、教育服务、互动体验、专题讲座、科学实验等服务。

(4)标准化程度:四馆在标准建立时间节点上有先有后,图书馆最早,文化馆略晚。标准内容分布上因各自的业态属性、展陈资源与服务方式的不同,四者的标准化发展情况各异。例如,图书馆的标准数量最多,有66项。由于资源属性上相对纯粹,因此更多标准在探索创新式管理和服务上,总分馆也是最早出现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中。而文化活动属于文化馆的重要服务项目,地区间交流必不可少,因此也有总分馆的探索。但文化活动很难确定考核标准,因此更多集中在硬件建设,方便分梯度建设,只有15项。鉴于博物馆的丰富形态,标准数量有22项,位居第二,侧重点集中在管理与服务上。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目前数量仅有16项,主要聚焦在硬件建设上。

总体而言,四馆的标准化发展始于二十一世纪初,逐渐从基础平台标准到专业领域标准,再到有效展陈服务标准发展,正在形成各自的标准化体系。发展程度上,图书馆高于博物馆,再高于科技馆和文化馆。

在现代社会,“标准”“标准化”已经进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工业生产、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实施标准化、建立标准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标准体系通常是由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共同组成。基础标准中包含术语规范、安全环保相关的建设标准、设施设备标准、管理服务标准、软件资源标准。标准的建立顺序基本遵从“先硬件软件后管理服务再深入分类”的逻辑进行架构。而四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从地方出发、立足优秀经验、遵循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进行多样化、地方性、科学性、合理性地探索深入。

参考文献

邹金汇,张雅琪,周雅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3):5-12.

杨蕊,戴钰.以标准行事,依标准治馆——北京汽车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实践[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4(6):4.

晋培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标准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EB/ OL].(2021-06-03)[2022-03-2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3/content_5615106.htm.

作者簡介

毛颖,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景观设计。

邱萍,通信作者,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标准化、旅游企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管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老干部群体特征研究及新型服务形式的探索
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