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3-03-23董彩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中心小学
董彩霞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中心小学)
微课程是“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它利用移动网络、手机电脑等设备,让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课程组织形式体现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让课程内容变得微型化、碎片化,能将重点、难点浓缩成一系列课件,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文化是展现本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节日、诗词歌赋、精神品质等各种不同的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微课程中去,这样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人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基于课堂需要: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微课程的类型
(一)知识讲授类,了解节日风俗
教师要基于课堂的教学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有很多学生感兴趣但是却不了解的地方,设计微课程可以围绕这些点入手,展现“知识讲授类”的课程,如可以展现各种不同的节日风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从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结合“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教师设计了知识讲授类的课程,首先了解班级学生的老家在哪里,让他们说说家乡独特的节日风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其次给学生展示“节日风俗知多少”系列课件,该课件内容按节日排序,学生可以在特定的节日时间点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了解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教师还引导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考,说说有哪些风俗是家乡独有的,当代人要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展现出新时尚的风采。
知识讲授类的课程能让学生拓展知识量,了解更多的东西,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让学生提升爱国热情。
(二)合作探究类,形成价值判断
合作探究类微课程指的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等设计课程,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可以渗透一些和价值观判断有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在学习“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古代的美德,思考有哪些美德在当代依然有一定的价值,有哪些则属于糟粕,需要剃除出去。如以“孝顺”为主题,在微课程中创设情境,用动画片段、图片等展现了卧冰求鲤等古代和“孝”有关的故事,让学生辩证讨论,说说它们是不是真正的“孝”,人们是否要继承发展。此外还可以展现一些当代社会的现象,如子女将自己的孩子丢给祖父母照顾,给其打钱但是却不探望等。学生可以讨论一下这样的行为是否违背了“孝”,当代人要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通过此活动,学生明确地分析对错,提升了价值判断能力。
学生可以在微课程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活动,收集、整理、处理各种材料,提升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价值判断的能力。
(三)例题精讲类,发展思维能力
例题精讲类主要围绕学生不理解的困惑点展开,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自己不了解的题型,如漫画题、材料分析题等,就可以通过相应的例题精讲类微课程,以某个题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这样的课件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家乡的喜与忧”一课时,学生根据图片资料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较弱,于是就结合这一点,设计了例题精讲类微课。在课程中展示题目,让学生分析图片,发现家乡的巨变,谈谈家乡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谈谈家乡如何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此后引导学生解析题目,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学生要观察图片,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还要收集辅助信息,了解该图片展现的是哪个历史阶段,再将信息整合起来,回答问题。在课程中还展示了其他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自主解答。
教师要及时关注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作业,总结他们的课堂提问等方式,可以总结例题,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让他们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
二、聚焦核心素养: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微课程的开发设计
(一)融合文本内容,选择主题
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深刻研究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并将它们和微课程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深刻研究课本的内容,并挖掘其中能体现主题的点,设计相关的课程。
在学习“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时,教师先分析文本的内容,发现课本展现了早期文明的四大发祥地,要求学生通过了了解古人的生存智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基于文本内容,笔者设计了“文明是如何诞生的”“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这几个主题,设计了系列微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而且还聚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如在“文明是如何诞生的”中,学生要探究早期文明的共同点,思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这样,他们的科学精神就得以激发。在“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学生要分析“为何只有中国不被称为古中国”等问题,这也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科学精神。通过微课程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四大文明古国,同时还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了解先民的智慧,为自己是华夏传人感到自豪。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注意和教学文本的内容紧密相关,做到相互融合,简单明了。此外还要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融入进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抓住主要线索,调整结构
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当教师选择了主题后,就要把握住主要线索,调整课程的结构,优化教学环节。这里的“调整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调整微课程的结构,让课程设计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注意如何将微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中,结合生成情况调整引入微课程的时机,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一课时,教师围绕各个不同的地区,设计了一系列微课课程,以知识介绍的方式,呈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让学生拓展见识。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教师抓住了“多元”“文化”这两个关键词,以之作为线索进行设计,每一个课件都展现出当地最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如体现出南美洲的热情奔放,欧洲的绅士优雅等。教师还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学生对非洲不够了解,那么就要展示非洲文化微课程,让学生通过树雕等非洲艺术品,感受非洲文化。在渗透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方面,笔者也围绕“多元”“文化”这两个主要线索调整课程内容,加入了辩论活动,让学生思考文化之间是否有高低之分,思考少数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学生还可以了解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升政治认同,发展核心素养。
在把握设计线索,调整课程结构的时候,教师也要紧密围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展开设计和构思,让传统文化起到渗透教学的效果,让微课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三)拓展课程资源,开阔视野
微课程虽然教学内容少,一堂课的资源容量比较少,但是它可以形成一个系列,资源组成也能具有情景化的特点,所以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展丰富资源,开拓视野。教师要利用微课程创设多元化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参与相关活动,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教学中,教师围绕“民间艺术”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课件,并鼓励学生也参与到资源拓展的活动中。学生小组讨论,说说有哪些不同的民间艺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两种相近的民间艺术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它们的发展渊源等,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纳入到微课程的设计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利用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点,设计了公共参与类活动,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想象自己是负责人,在开发当地民间艺术节和举办动漫节之间要做出选择。举办动漫节可以更好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开发民间艺术节能传播优秀的民间艺术。学生围绕此话题展开辩论,说出自己的选择。这样他们既体会到了公共参与的乐趣,又深入了解该如何切实发展民间艺术。
教师要注意到微课程的学习资源应该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可以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组织学生也参与其中,让他们自主拓展资源,从而起到开阔视野的效果。
三、建构翻转模式: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微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制作视频,指导前置学习
微课程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教师可以利用其设置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程自主学习,并在课堂学习中讨论遇到的难点,这样能优化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建构翻转课程的模式,教师要制作视频,优化微课程设计,并指导学生参与到前置学习活动中。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指导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的发展和汉字书法艺术,并激发他们热爱中汉字,尊重民族文化的特点。为此教师设计了微课程,让学生结合课程探究汉字的来源,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的变化和发展状况,了解草书、行书、楷书等不同的书体,并了解擅长该书体的书法家,欣赏他们的作品。在前置学习中,笔者让学生探索和汉字起源有关的传说故事,如“仓颉造字”等,结合自己对古文明的了解,总结归纳,说说汉字是如何诞生的。此外,学生还应绘制思维导图,标注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和同伴结成互助学习小组,参与到猜字游戏中,一方展现某汉字的特殊书体,另一方猜测这是什么汉字。通过前置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为古人的智慧所震撼。
微视频具有情境化、共享性的特点,有助于构筑教学资源和相互应用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提升自己制作视频的能力,加入相应的解说词,并提出问题,启迪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能结合前置学习的内容,展开探究分析。
(二)多元互动,追溯历史渊源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互动,相互交流学习成果,提出问题,互相帮助。尤其是在探索文化的历史渊源时,相互讨论、互动能帮助他们全面提升学习能力,进行意义建构。
在设计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有关的微课程时,教师首先围绕中国古代的医学、农学、天文学、数学等各种角度设计微课,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发明创造。此后在微课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如提出问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人虽然发明了火药,但是杀伤力更大的枪械却并不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学生要了解火药的历史渊源,了解它是如何流传到其他国家的,当时其他国家的社会现状如何。此外他们还要分析中国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其社会根源是什么。在充分了解这些后,学生对火药的历史渊源有了深刻了解,能辩证地思考问题。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他人的学习经验中得到启迪,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感悟能力。这样能促使他们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互动交流群,并随时关心学生在群中的讨论情况,给他们提供适当的资料,帮助他们追溯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三)深度反思,升华民族情感
教学反馈是微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升华他们的民族情感。教师要组织学生知古思今,反思自我,看看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是否存在片面的地方,思考自己是否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否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教师设计了微课程,首先展现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让学生对比分析,看看和自己的民族有什么不同之处。其次让学生在微课程的基础上自主搜索资料,了解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最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民族情感,认识到中华民族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一家人,都要平等互助。
反思自我是获得进步的一种好方法,学生要反思的方面有很多,除了可以反思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启迪,体会其中蕴藏的民族情感以外,他们还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看看自己能否高效地利用微课程展开自主学习。
微课程是在学科范围内对某一概念、主题设计的课程框架,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组成,教学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主题社会活动的经历、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设计微课程。这样的微课程能用“切片”的形式展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兴趣点、疑问点、难点,能很好地体现班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