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生命教育

2023-03-23冯娜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31期
关键词:初中生生命教育

冯娜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

一、引言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涵盖了对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情感感悟以及生命价值的自我提升。从逻辑上讲,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根源。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还要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引导初中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社会责任感。

二、生命教育理念

(一)古代的生命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众多思想学派创生了生命教育的思想理论。儒家思想认为,生命教育是个体通过后天不断学习实现的,以仁养心,修身养性,道德仁厚可以长寿。生命教育涉及“生与死”。在《论语》中就讲到“生死有命”“岁不我与”,这表明了儒家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理性看待生死,在有限的生命中调整心态,适应社会,享受生活。道家思想认为,生命是由元气运化而来,是世间阴阳中和后的产物,是精、气、神的统一。尊重生命的自然变化,注重个体的精神修为,显现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佛家则认为,生命是因缘而生,讲求因果,生死是轮回。要求人们要修戒定会,善待他人,多做善事,把普度众生作为生命的最高价值追求。

(二)现代的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的健康成长是全面的成长,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发展,实现生命价值。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广义上的生命教育。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从而使之珍爱生命、注重生命质量与价值。许庆豫认为,生命教育除了安全教育与身体教育之外,还包含死亡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和伦理教育等,目的是探讨生命与死亡对于个体的意义、生命与死亡的权利。

三、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得更加丰富、深刻,但是缺乏思考。情绪上容易波动,不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遇到困难与挫折后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与自卑当中,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甚至威胁生命。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更应该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可以促进生命的认知理解、掌握生存技能,还可以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一)唤醒初中生生命意识的认知和理解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中学生自杀等事件的发生,摧残生命,这些都显示初中生对于生命的不重视。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生命,知道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所在的家庭,要对他人负责,要学会珍爱生命。此外,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可能。生命教育不仅是为预防出现生命安全问题,还要让初中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引发对生命的热爱,实现人生价值。

(二)帮助初中生掌握生存技能,提高抗挫折能力

生命教育不仅包含生命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演练,如地震、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演练。生命教育的最低层次是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保障安全。学生除了身体安全以外,还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很多初中生陷入挫折中无法自我安慰,造成心理创伤,甚至走向自我消亡。生命教育引导初中生面对困难时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全力以赴解决问题,提高抗挫能力,保障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实现教育的本真追求。

(三)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和内在品质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生命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成长。生命的有限性提醒初中生应该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内在动力,从而提升生命的内在品质。

四、初中生生命教育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加强初中生自我生命教育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很多初中生并不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后,缺乏正确的交流与引导,不能正确疏导情绪。心智的不成熟加上对生命认知的不完整,在面对外部问题时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地反应,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初中生面对心理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在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容易走向极端。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与归宿。首先,要树立初中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正确看待优缺点,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意识到生命的不完美,悦纳生命、珍惜生命;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合理发泄情绪。其次,要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意外威胁时,运用自救知识和技能,去保护自己。初中生只有认识到世界因为生命而精彩,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去热爱生命。

(二)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

教师是“传道”过程中的“解惑人”,“解惑”是指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解答学生存在的困惑。首先,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素养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使整个生命教育处于表面,教师照本宣科,不主动去丰富自己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甚至误导学生对于审美的理解。其次,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情感不足。一些教师把教育当做谋生的手段,缺乏奉献精神和职业认同感。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家庭琐碎、学校对于成绩的要求、家长对于学生的期待等多方面原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压力难以排解,而产生消极情绪。消极的教学情感带来的影响使教育更加虚化,难以对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生命教育。

教师是学问之师,亦是品行之范。学生对教师有仿性,教师的学问和品性会影响到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首先,老师要重视自身教育情感的培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对情操的认识,明确教师应该拥有的道德操守,将理论化于内心,转变教学态度。其次,要养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要提高生命教育意识,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会“借题发挥”。夯实自身生命教育专业知识,在生活中注意多积累,促进专业知识的不断发展。最后,多与学生沟通,形成生命教育能力。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对学生,将知识与理念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拓展生命课程内容体系

生命教育资源越丰富,学生感知生命的意愿越强烈,反之,生命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感知生命的意愿就会受到限制,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教育影响。首先,死亡、性教育的缺失。谈到死亡时,大家对于死亡的避讳,往往一带而过。谈及性教育,由于内容的羞涩性,教师难以启齿,也影响了生命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其次,对于课外隐性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不足,教师不重视学生生命教育体验,往往以圈画教材知识点为主,忽视了生命教育的形成过程。

教育资源可以分为课内课外两种,也可以分成隐性与显性资源。首先,加强对教材中生命教育内容的挖掘,对于学科教学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进行梳理,对于讲解不完善的地方或者隐性的知识点要重点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内容。例如,对死亡、性教育方面的内容。打破“死亡”离我们遥远的概念,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正视“性”教育的隐晦,打破“谈性色变”的局面。通过积极疏导让青春萌动的初中生正确面对“爱情”。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生命教育氛围

据《2020 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认为,主要的压力来自学业和父母管教。2020 年,武汉某初三学生因在校被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抢救无效身亡。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就是养孩子给孩子提供衣食住所。还有些家庭父母角色缺失,家庭氛围冷漠,从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部分家庭受传统伦理文化和生死观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回避有关生命死亡的话题。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日常性、生活性、经验性的教育优势被忽视。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为生命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语言、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家长掌握家庭生命教育相关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生命教育属性,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在面对死亡问题时,家长要用正确的生命观去解释和分析,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生老病死,缓解焦虑。让孩子知道生命可贵,感知存在价值,对生命充满敬畏,拥有健康的生命观。其次,家庭、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学生适当地接受挫折教育,科学有效地掌握应对挫折的方式方法。最后,形成家校社三方教育合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拓展初中生体验生存技能培训;利用敬老院等多种主题和形式的专题教育。

(五)学校加强生命教育重视程度

素质教育实施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没有完全消除,社会和家长把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此类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学校过分看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不足,过分追求短期效应,看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过分注重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课程中生命教育的过程性形成过程。初中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依托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当中有专门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这门课程以开卷考试为主,教师不够重视,往往给学生圈圈考试内容,与考试无关的知识点被忽略。学生虽然提高了考试分数,但是对于学生的长期成长是不利的,缺失了对于生命情感的感受与体验。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知识培训、聘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生命教育案例研讨会等形式。其次,增强教师“幸福感”。关注教师情感变化,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情感排查,教会教师自我减压,提高教师对于生命精神价值的认识。再次,加大学校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加生命教育专栏、提供丰富的课后活动空间。为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最后,积极拓展学生的生命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火灾、不法分子应对等演练活动,参观英雄纪念馆、观看教育影片等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五、总结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与外界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利益”的驱使,外界的不良风气充斥着初中生错误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思想上的滑坡,不利于初中生成长。社会影响着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形成。教育不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还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生命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点,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初中生的生命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保护生命安全上,还有注重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生命的理性看待,充分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初中生生命教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