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德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文本价值开发

2023-03-23汤敏敏江苏省南通海门第一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31期
关键词:创作情感教师

汤敏敏 (江苏省南通海门第一中学)

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处理生活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促使他们掌握生活智慧,体会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高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不少道德教育资源,应妥善运用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获得感悟,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一、了解创作背景,引导济世安人

文学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特点,展现着人文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促使他们体会主人公济世安人的情怀,继而让他们思考应该如何为国家、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祝福》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思考作者为何要创作这部作品。如有学生发现该作品创作于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辛亥革命后鲁迅发现封建统治虽然已经被推翻了,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地位仍然没有改善,在很多地区封建思想牢牢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在女性身上仍然存在着各种压迫。因此鲁迅认为有必要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思考要如何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些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塑造祥林嫂这样的人物,作者认为祥林嫂的悲剧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学生经过思考有所感悟:“祥林嫂的死除了鲁镇上闲人对她的冷漠之外,还有鲁四老爷对她的压迫,其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农村社会依然被封建思想所控制,她最后是被封建礼教压垮。作者怀着一颗济世安人的心,希望用自己的文章唤起人们的思考,进而改变这一切。”在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展开思考后,学生认识到作者的创作目的,同时也体会到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在分析鲁迅创作的目的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作为学生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搜索活动,尝试了解作者的阅历、性格和品德,然后探究作者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能否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挖掘作者的创作目的。假若能充分挖掘这样的德育资源,学生就能透过文字深入下去和作者形成共鸣,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怀,对自己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品味文学语言,学会和善宽容

教材中有些思想不是浮在文字表面的,而是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在反复咀嚼中挖掘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促使学生得到文字的感召,体会到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面,从而提升阅读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体会主人公和善宽容的内心,同时也要让他们思考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启迪。

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思考从人物身上能得到怎样的启迪,尝试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刘邦在进入咸阳之后,本来打算‘欲止宫休舍’,但是此时得到了张良的建议‘还军霸上’,放弃了安乐的享受,大家认为这意味着什么?”学生认识到刘邦的志向不小,他并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同时学生也认识到刘邦十分和善宽容,当臣子批评他时他不会发怒,而是主动思考其说得是否有道理,然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与项羽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上的场景,学生发现刘邦有着不小的志向,但是在见项羽时不想让他看出自己的野心,所以就忍辱负重,还献上了一双白玉被项羽“置之座上”,因此换来了自己的暂时安定。学生在分析了这一段内容后提出:“我觉得从这里不仅仅能看出刘邦和善宽容,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卧薪尝胆的精神,不会轻易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多手段,如可以通过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细节。正所谓言为心声,其中语言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品质。

除了和善宽容之外,学生在文字中还能体会到其他情感,如勇敢、诚实、坚强等等。语言是人物性格、人情世故的反应,所以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人生智慧,促使他们有尊严、有自信地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思考,说说自己能否做到,对照这些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进而提升修身为人的智慧。

三、解析文学形象,获得一身正气

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提升道德修养,使灵魂得到净化,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解析作品形象也是挖掘德育资源的好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有一些精彩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身上展现了一身正气,即使暂时遭遇到困境,也不能磨灭他们的心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这些人物形象,尝试体会人物身上的满腔正气,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进一步感受林冲身上的正气。学生还可以展开自主拓展阅读,尝试品读一下《水浒传》中其他关于林冲的片段,这样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林冲的生平,体会林冲身上的精神。学生发现林冲有着救世济民的侠义心肠,在作品中特别提到林冲救过李小二,让其免于送官,这一点正好说明了林冲的品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探究林冲性格中的复杂性。如“林冲既然有着侠义心肠,为何在被陷害之后不直接造反而是忍辱负重,最后直到火烧草料场的时候才想到要反抗呢?”学生认识到:“因为林冲对于国家有着忠诚之心,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能回到朝廷继续报效国家,所以他不会立刻造反,而当他得知小人陷害的时候,才燃起了内心的怒火。”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感受到林冲身上的正气,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复杂性格特点。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的人物,学生也能看到角色身上的复杂性。如有学生将自己想象成高俅,分析他的所作所为,探究该人物“恶”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样就能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看到其两面性,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教师要让学生抓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进行分析,促使他们挖掘出其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教师既要让学生看到正面人物的一身正气,也要让他们看到反面人物丑恶的面目,并促使他们进行反思。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一分析,尝试撰写人物小传,写出自己对该人物的深刻认识,从正面人物身上吸取精神品质的营养。

四、走进情感世界,务求豁达超脱

在不少精彩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有的作者将自己豁达超脱的内心世界融入作品中,哪怕心中怀着忧愁之心也能豁达地面对人世间的一切困扰,追求心灵的洒脱。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感世界,找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尝试和人物进行心灵沟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创作活动,思考如何能在创作中将自己的情感体现出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在学生阅读《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情感变化。学生尝试梳理作品的情感脉络,发现作者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变化:“一开始的时候,作者的心中怀着愁苦,所以想要来到荷塘欣赏美景,希望能消除自己内心的困扰。当他看到荷塘美景的时候,内心的烦恼顿时消失了,让人能感受到他的豁达超脱之心。但是最后当他回到现实的时候,他的心中又回归到‘不宁静’”。教师继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心中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认识到:“首先我看到作者有着豁达的心,他如果遇到了生活中的烦恼就会自己找办法消解,不会被负面情绪所影响。但是,作者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浓浓爱国情怀的人,所以当他看到当时中国的现状时,其内心也受到影响,重新感受到了忧愁。”学生发现在这样一番解读中,自己体会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荷塘月色》抒写内心的情感。如有学生写自己想要当班干部却落选了,他来到花园中看到桃花凋零的场景。他的心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一开始觉得自己就好像桃花一样,还没有展露才华就凋零了,但是旋即又释然,认为只要有过灿烂的绽放,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于漪先生认为:“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必然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不少作品中都凝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因此让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其内心,试着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情感,尝试写出心神相交、扣人心弦的好作品。

五、吟诵精美诗篇,激发家国情怀

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美的古诗词作品,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了作者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此外,还有的作品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对家国的爱。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些文本资料,引导学生参与到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吟诵赏析活动中,并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提升其道德修养。

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很多古人都喜欢写三国题材的诗歌作品,尤其是‘赤壁’,是很多诗人吟哦的对象。”教师把握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探究:“为何那么多诗人都喜欢写三国呢,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我们不妨找出以‘赤壁’为主题的诗文开展吟诵大会,说说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在吟诵“赤壁”主题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都描写了壮丽的江山,尤其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在描写如此壮丽景象的同时,作者还抒发了怎样的内心感受呢?”如有学生提出:“作者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他用周瑜作为例子表达了对周瑜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对自己才华而不得施展的怅惘。”在分析中,学生发现在古诗词中作者不仅写了山水壮美的景观,还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组织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尝试讴歌祖国的壮美河山,表达自己对家国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诗词诵读大会中,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他们的爱国情感都得以升华。

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祖国不同的风光,感受到诗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不知不觉中也走进了诗歌,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教师也可借机组织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深入探讨,说说自己的感受,若有条件还可以创作诗歌并吟诵出来,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

六、开展读写活动,提升品德修养

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能让学生自主建构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并积极践行。在读写活动中,学生用文字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能起到激发思想情感、提升品德修养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反思,找到自己在思想品德上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中,再写下内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培塑了人格美,逐步树立了良好的品德。

在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工匠精神”深入探讨,首先要分析一下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参与到社会调查之中,了解自己身边是否也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看看能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什么启迪,并整理成文字。在这样的读写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资料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他们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展现了敬业、专注、创新等方面的精神。此后,他们还深入调查访问,发现在自己的身边也有不少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如有学生提到自己的小区里住着一位专门制作糖画的老人,他原本只会画生肖等简单而传统的糖画,有孩子提出想要买一个“超级飞侠”,但是老人又不会,让孩子很失望,该老人认识到自己的作品脱离时代,于是开始向孩子请教他们喜欢哪些动画片,并试着将动画片中的人物用于糖画制作。该同学在作文中展现了老人精益求精的形象,并且提出这让自己深受震撼:“原来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就在我的身边。反思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常常退缩,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我可能也缺乏创新精神,所以我要向这名老人学习。”该学生反思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提升思想品德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组织读写活动时,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先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然后带领他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或学会自立自强,或逐步变得艰苦朴素,让实践活动真正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道德修养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要积极挖掘各种文本资源,促使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创作情感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