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医院全面预算优化研究
2023-03-23张曦文
张曦文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自2009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印发诸多文件呼吁公立医院严格执行预算管理。2021年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文件《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0号)》提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可见全面预算是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医院全面预算即以自身发展目标为指导,通过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确定医院阶段性经营目标,且每个阶段制定的目标与医院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技术与全面预算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处理准确性,更加能够提升医院管理的效率。就目前来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如何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将成为医院未来管理的一个发展重点。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智慧医院”建设的概念,其中对医院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提出要求,打造“智慧财务”的任务迫在眉睫,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管理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以保证医院资源合理分配,避免资源浪费,科学地为医院经营制定事前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更好掌握经营目标实现情况。全面预算工作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涉及数据信息非常多而且工作流程相对复杂,从而导致工作量巨大,但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首先,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处理的精准度,减少了时间成本,降低了全面预算的管理难度。
其次,信息化技术规范了全面预算工作流程,医院包含很多科室,预算工作要对不同科室分开考虑,如果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预算数据共享,将数据信息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那么就能够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完善预算管理细节,调动各科室预算工作积极性。
最后,信息化系统为预算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预算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与记录功能,各部门每年每个阶段的预算数据都能够在系统中查询到,将预算工作以数据这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预算分析,保证了信息的客观性与有效性,避免工作失误的发生。
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工作内容不规范
全面预算数据作为短期内医院的经营目标,能够合理预测一年内医院的收支情况,但很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为财务部门配备的预算管理人员不足,或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预算工作不够了解,因此导致了预算管理不规范,很多工作只是“面子工程”。
全面预算工作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各临床科室与职能科室相互配合完成,有些公立医院每年的预算指标都是由财务部门制定,然后下达给各临床科室,这样的预算数据完全没有结合各科室的实际需求,没有保证全面预算科学性。
另外,部分公立医院在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时,仅仅在上年预算目标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甚至完全照搬照抄,这种编制方法完全没有将每年国家政策调整或者突发情况等变动因素考虑在内,这样的预算结果对管理层的决策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长,预算工作数据庞大,在这种情况下,手工录入电子表格形式的预算填报方式已经过时。手工整理预算数据不仅容易忽略对数据的分析过程,更会导致预算工作效率低下,增加工作失误的概率。
另外,公立医院财务部门至今能够实现基础的信息化包括用友软件、HIS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都是初级信息化管理系统,没有实现智能化与一体化,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不能相互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我国不同地区的公立医院预算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现在还没有一套预算管理系统可以适用于所有公立医院,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医院预算工作内容,每家公立医院在建设预算管理系统的时候都花费了很多时间,后续又要随着预算工作推进不断改良,这就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成本过高。
(三)预算考评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很多公立医院把全面预算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上,忽视了预算考评与预算监督环节。一是没有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没有明确考评负责人。二是考评过程复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很多公立医院财务部门账务处理都实现了凭证自动生成的功能,但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没有完全匹配,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就很难实现自动化。期中或期末时,财务部门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没有将预算考核指标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如此一来,员工会认为预算工作完成的好坏对本科室或是个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不能调动员工完成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另外就是预算工作缺乏监督过程。首先,预算归口部门对各科室提供的资料只是简单汇总之后就上报给预算管理部门,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对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督作用。其次,从医院审计部门角度来看,审计科室在预算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时没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导致预算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不符合公立医院内控要求。
(四)预算信息化建设队伍人员配置不合理
医院预算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内设预算办,因此会计人员除了完成日常会计实务工作,同时还要兼顾预算工作,这种配置导致员工在预算工作上的专注力也许不够,对预算工作的了解也不深入。部分医院的预算工作只交由一人完成,这种工作岗位设置加大了工作风险,缺乏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过程。
另外,预算办在预算编制和调整的时候需要召开预算会议,但会议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改进,缺少内部讨论环节,由此导致会议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公立医院的收入与支出预算数据都是围绕医疗活动产生,但预算岗位工作人员缺乏临床科室的业务知识,难以做到准确把控临床科室上报的预算数据,使预算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现有预算工作人员缺乏对计算机与信息化网络技术等知识的了解,在日常预算工作中遇到软件操作上的问题通常需要求助软件工程师,这个过程会降低日常工作效率。
三、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全面预算优化建议
(一)正确认识全面预算工作,规范管理流程
医院内部上到管理层,下到每位员工都要正确认识全面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医院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让全院每位员工认识到预算工作关系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管理层要将“过紧日子”的观念落到实处,精打细算花每一分钱。
在预算编制环节,建立三级预算填报制度,一级预算是由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汇总数据,二级预算由各归口部门编报,三级预算由各临床科室编制。医院收入预算目标制定时要考虑科室本年度医疗收入状况与新项目开展进度,同时也要考虑国家对公立医院是否有新的扶持政策。
对于各职能科室,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控制日常不必要支出,按照支出项目规定必要支出额度。在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环节,应该明确各归口科室与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的职责,严格审核上报数据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及时反馈预算执行进度,在必要时及时调整预算数据。
另外,在预算分析环节时要对当年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下年度的预算编制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这样的工作过程才能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
各大公立医院需要引进一套合适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平台,以信息化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录入与电子表格登记的工作手段,引入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集预算信息采集、编报与控制于一体。
由于医院现有的工作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共享经营数据,因此各大公立医院需要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医院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相连接,在需要这些系统内数据的时候能够实现自动提取,避免手工录入造成的工作失误。
与此同时,要规范预算科目与会计记账科目的统一,这一环节有利于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以此来方便预算执行金额的统计工作,保证预算数据的可靠性,实现会计数据与预算数据的一致性。另外,预算系统需要对预算执行每个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自动审核,与预算编制时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对,无论是超过还是没有达到预算目标,都应该提示科室,以便预算部门及时调整后续工作。
(三)建立监督机制,将预算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制定监管制度,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比如预算管理办公室对监督结果或是预算执行过程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及时做出反馈;各职能科室作为全院预算工作的归口部门应该认真审核各科室上报的预算数据,关注各科室的预算执行进度;审计部门监督预算管理办公室与各职能科室的每个工作环节,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与调整环节进行审计,针对预算工作出现的问题出具审计报告反馈给管理者。
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绩效考核科室与财务部门共同制定考核标准,财务部门可以根据预算完成情况在百分制基础上进行加分或减分,期末将评分结果上报绩效考核科室并公示,对评分高的科室员工进行绩效奖励,评分低的科室员工适当扣发部分绩效,以此来调动科室完成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四)优化预算管理人员安排,提升业务水平
增加预算管理人员数量,按照内控要求,不同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明确预算管理人员职责,定期召开预算委员会,加强在会议上与预算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积极建言献策,提高预算工作质量。
另外,全面预算管理人员与相关业务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各项预算数据的处理,保证数据准确性,预算管理人员应该学习信息技术手段,由传统的“会计核算型”转变为“统筹规划型”人才。
四、优化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办法,优化预算填报模板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全院各个科室息息相关,但由于公立医院规模庞大,临床科室数量众多,数据录入工作繁重,为了建设全面预算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与掌握各个科室的预算需求,预算管理部门需要设计出一套简洁并适用于所有科室的预算填报模板,其中包括日常发生频率较高的费用类别,比如:培训费、差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各科室将预算模板填报完后上报各预算归口部门,再由预算归口部门上传预算信息系统提交到财务部门或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在预算编制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每种预算编制方法都是各有利弊,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选择多种预算方法相结合使用,例如,对于员工工资、保洁费等这类相对比较稳定的支出使用固定预算法编制,而卫生材料费、药品费等这些会有波动产生的支出项目使用弹性预算法。根据不同的预算方法也要设计不同的录入模板,以此来减少预算部门工作量,提高预算工作效率。
(二)关注预算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外泄
大数据时代下,保证预算信息系统安全性刻不容缓。因为预算管理系统内包含整个医院的基础财务数据,甚至涉及患者隐私,一旦泄露会对医院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设置防火墙防止外来软件恶意攻击。另外,许多预算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工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数据被误删或者被格式化等,所以除了对预算数据进行定期的清理工作,在清理数据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其他重要数据的拷贝。
其次,对于淘汰的机器以及硬盘等,不能随意处置,即使格式化的硬盘也很有可能被不法人员恢复其中的重要信息并加以利用,因此,要通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后保证里面的数据不会被恢复才能丢弃。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现多个信息平台数据共享时,需要工作人员授权才可以进行共享,授权者要注意自己的口令或密码不要被盗用,不同的信息系统使用者口令不能通用,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从其他设备上盗取关联信息的可能性,防止经济数据外泄对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应该顺应医改潮流,不断推进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工作,促进医院内部管理转型。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将全院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需要利用预算管理信息平台进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完善预算考核与监督机制,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保证医院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公立医院资金合理使用。医院管理者要对“无预算不支出,无预算不采买”的观念达成共识,利用信息化全面预算手段做出医院战略规划,实现公立医院更长远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