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CT-FFR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及新生斑块血管评价

2023-03-23胡广新姚龙

贵州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外膜斑块脂肪

胡广新 姚龙

(1.靖边县人民医院CT、MRI室,陕西 靖边 718500;2.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冠心病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塞,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病机尚未完全明确。CT检查能够从室壁运动、心脏形态、心功能参数心肌灌注多方面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指标,但是也有比较高的诊断假阳性率[1]。CT血管造影(CTA)是当前常见的获得心血管成像的方法,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在CTA上主要显示为血管闭塞远端的逆行充盈及增多的小血管网。且CTA还可对冠状动脉的斑块特征进行分析,对斑块的易损性做出准确诊断,有效预测预后情况[2]。CT血流储备分数(fCT-FFR)可有效间接反映与评估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的供血情况,还可很好地提供病灶血管的血流供给信息[3]。CT-FFR在临床上的应用是以静态CTA数据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来模拟冠脉内血流与压力,再经过复杂图像处理和运算过程,不但能对血管狭窄处进行评估,还可获取冠状动脉树任意点上的FFR值,无需进导管室就可全面地了解冠脉的心肌供血情况,整个过程无创、精准、高效,能帮助医生和患者对冠脉的供血功能做更好地评估[4]。本文主要探讨CTA+CT-FFR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及新生斑块血管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7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选择在本院检查的非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55.68±1.57)岁,体重指数(22.42±1.11)kg/m2,高血压14例、糖尿病11例,TC(4.10±0.28)mmol/L,TG(2.09±0.24)mmol/L;对照组中,男44例、女43例,年龄(55.69±2.22)岁,体重指数(22.96±1.48)kg/m2,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TC(4.11±0.17)mmol/L,TG(2.07±0.33)mmol/L。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冠心病组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具有CTA+CT-FFR的检查指征与适应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已排除碘造影剂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伴有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狭窄患者;既往心脏搭桥手术者;临床资料缺乏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既往冠心病并植入支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GE680 64排128层螺旋CT,CT参数,管电压120 kV,应用管电流调制,层厚0.625 mm,扫描范围自气管分叉下1 cm为起始扫描点,扫描至为心脏膈面终止。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380碘帕醇造影剂80~100 mL,注射速率同CTP。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参数:矩阵512×512,螺距1.2 mm,300 mA,层厚0.6 mm。观察患者是否生成CT-FFR,模拟冠脉血流,采用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平均压力/平均动脉压得到CT-FFR比值,记录结果,冠状动脉狭窄临界值为FFR≤0.8。

1.3观察指标 图像质量评价:1分: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对目标部位的识别;2分:图像质量基本满足对目标部位的识别,部分边界模糊;3分:图像质量可较好满足对目标部位的识别,与正常区域边界清晰。测定记录冠心病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斑块类型,分为脂肪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率(%)=1-狭窄残存管径/狭窄之远端管腔×10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完全闭塞。测定与记录所有患者的FFR值。记录与观察所有患者的常规CT测量心脏功能参数。

2 结 果

2.1图像质量评分 冠心病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92±0.02)分,对照组为(2.94±0.03)分,两组比较无差异(t=0.054,P=0.967)。

2.2新生斑块血管状况 在冠心病组中,脂肪斑块24例,纤维斑块36例,钙化斑块27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率为(43.18±2.22)%。

2.3FFR值对比 冠心病组的FFR值为(67.33±3.59),低于对照组的(92.44±4.0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9.732,P<0.05)。

2.4心脏功能参数比 冠心病组的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心外膜脂肪体积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功能参数对比

2.5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组的Pearson分析显示,新生斑块类型、FFR值与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心外膜脂肪体积比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相关性分析(n=87)

3 讨 论

冠心病的病理表现为弥漫性心肌细胞萎缩、血管周围纤维化、代偿性心肌细胞肥大,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诊断标准。心电图与超声图检查冠心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存在观察者的变异性,且很难进行定量分析[5]。CTA能够找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在冠心病组中,脂肪斑块24例,纤维斑块36例,钙化斑块27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率为(43.18±2.22)%。从机制上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危害不仅导致管腔狭窄,同时不稳定的斑块也带来一定危险。其中纤维斑块因为存在易损性,所以易于破裂和引起血栓形成。钙化斑块具有一定稳定性,较为坚固,大多表现为冠状动脉血管轻中度狭窄。

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不一,对于中度狭窄的患者如果单用药物治疗很难改善预后,需要积极进行心脏功能判定[6]。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FFR值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研究[7]显示,FFR可用于辅助判定病变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程度,成为心肌缺血功能学上的重要指标,还可用于辅助临床治疗。

CTA可应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也可判断诊断侧支循环状。CT-FFR分析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可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可造成心脏肌肉细胞缺血、缺氧,能够减少误诊率、漏诊率。有研究[8]显示基于FFR指导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效果优于传统的冠状造影,可全面观察和评估动脉斑块的情况。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心外膜脂肪体积比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的新生斑块类型、FFR值与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心外膜脂肪体积比存在相关性(P<0.05)。当前有研究[9]显示FFR可被认为冠心病功能学的重要诊断标准,能明确判断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不过CTA+CT-FFR在应用中也有局限性,患者的心肌肥厚及微血管病变等因素都将造成FFR值得的波动。

猜你喜欢

心外膜斑块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心外膜与心脏修复再生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脂肪的前世今生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反派脂肪要逆袭
心外膜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