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程单”设计模块和实施策略
2023-03-2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樊 亮
“学程”相对“教程”而言,指向的是学生,即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学习者(谁学习),学习时空(何时何处),学习内容(学什么),学习过程(怎么学),学习标准(学到什么程度)。学程单,就是按照学习的程式编制的学习方案。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如备课重复劳动多、教学过程不合理、课堂效率低下等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学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语文“学程单”教学方式,从思教走向思学、从简单备课走向实用、从耗时走向研究、从重复走向优化。
一、学程单设计的思维模型
在学程单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多反问自己,如: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吗?我的设计有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学习的重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
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的提法得当吗?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思考?怎样作答?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障碍,怎样突破最为有效?按照怎样的步骤,运用哪些方法,才能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该如何审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呢?
二、学程单设计的核心要素
学程单设计的核心要素有三个,一是目标,二是任务(问题),三是要求(方式)。
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共同确定的,是基于“以学定教”的基础上而设定的,这个设定能较好地为学生与教材之间建构桥梁。
任务是达成目标的纽带,可以大问题为大任务的纽带,问题链是分解的子任务。在任务的锁定下,借助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链,锁定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和思维盲点,帮助学生将这两个点进行链接,以此服务于任务的达成。
要求是在落实任务、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教师就要用适宜的教法启发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
为此,从重教法到重学法,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是学程单设计的核心理念。经常做这样的思考,才能真正落实“以学定教”,使得教法为学法服务。
三、学程单设计的基本模块
学程单设计的基本模块有三个: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作业布置。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应该抓住下面的思维链,以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为起点,以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为重点,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契机,最终达成目标。
下面以《端午日》为教学课例,谈语文“学程单”的设计和操作。
1.学习目标
首先是对学情的准确了解,这是起点的确定。当前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因世界多种文化融合和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许多重要的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内涵。许多七年级的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是浅薄的,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一些节日风俗知之甚少。受生活范围狭小的影响,学生对《端午日》课文中端午节民俗风情的了解是有限的。
其次是对课文的准确解读,这是终点的明确。《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的一篇课文,作家沈从文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介绍了家乡湖南湘西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我们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第三是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沈从文的《端午日》整体上有许多民俗的介绍,局部有某个节日场面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其中赛龙舟、赶鸭子两个场面的描写是学习的重点,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从整体上概括并不难,但对于描写方法的把握却是一个难点。
另外关于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述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学程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语言表述的主语是学生,不是被动的“使”“让”等词。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第一模块作了如下设计—
(1)学习目标:
①了解湘西及当地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感受并说出描写赛龙舟场面语言的精彩之处。
③体会桨手的风采,探索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2)学习重点:
①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
②思考传统节日的价值。
(3)学习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要根据课文学习需要,一般以5个板块为宜,板块与板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联系,而且每一板块都是:目标+任务(问题)+要求(方式)。
举例如下:第一板块:问题自学;第二板块:合作交流;第三板块:点拨提升;第四板块;训练反馈;第五板块:拓展延伸。
语文学程单的第一板块是自学;主要解决字词、朗读、对作家、作品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掌握,一般课前独立完成。
《端午日》学程单学习过程的第一板块设计示例:
目标:掌握课文生字词,了解作家,了解不同地方的端午节习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蘸.酒 茶峒. 泅.水 擂.鼓 老鹳.河 呐.喊 戍.军 桨.手
(2)填空:
《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 》《 》等。
(3)请查找关于端午日的知识,把你认为需要掌握的写下来。
(4)朗读课文,思考:
①湘西的人们在端午节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
②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
③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
(5)向年长者了解当地端午节的民俗;进一步思考:我们过端午节时哪些风俗得以继承和被遗弃?
要求:熟读课文,查找工具书,上网搜索,询问长者,独立思考。
第二板块是合作交流,学生就第一板块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补充。合作交流的时间一般为教师导入新课后的3 ~5分钟时间。
《端午日》学程单学习过程的第二板块设计示例:目标:解决自学问题。
任务:小组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要求:自学形成小组统一意见,组长汇总组成条理清晰的文字,全班交流分享。
第三板块是点拨提升。这一板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以学程单为蓝本,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学习,时间在20 ~25分钟左右,教师的点拨不局限于学生自学的问题,还要就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适时的引导学习。
《端午日》学程单学习过程的第三板块设计示例:
目标:品味文字,探究表现手法。
任务:沈从文在赛龙舟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什么特点?
要求:研读文字,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及时交流。
为再现这一板块,课堂实录如下:
师:好,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去寻找沈从文在赛龙舟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找到内容概括后,再想想写这个内容究竟能突出赛龙舟活动什么特征?
8 ~10分钟讨论,教师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
(现象:不断有小组举手,拉教师进入他们的讨论,并企图由教师来帮助他们解决小组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发现吧!
生:我们小组找到了这个句子,可以读吗?
师:请!
生:“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这个说的是分工,船员的分工。
师:分工怎样?
生:很细。
师:干嘛分工这么细啊?说明赛龙舟这个活动怎么样?
生:很激烈。
师:对嘛,下一次尝试自己往下一步走。(板书:“分工精细”—“激烈”)
(示意学生继续讨论)
生:“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这写的是桨手和坐在船头的人的动作。
师:除了动作,还写了什么?
生:哦,还有外貌。
师:(微笑)(板书:“选手动作”“外貌”)
师:需要我针对你的答案进一步提问吗?
生:不需要,这部分体现了赛龙舟的激烈。
师:聪明!还有小组补充吗?
生:就在这个句子下面,写了鼓声、呐喊声。这个是从听觉角度来侧面烘托比赛的激烈和紧张的。
师:很棒,吸取了前面同学的教训,同时还增加了写作手法的判断,学习能力可见一斑呐!(板书:“听觉侧面烘托”“鼓声”“呐喊声”“紧张”)
师:不过,老师有一疑问,为什么是很“单纯”的敲打?不能“复杂”点敲吗?
生:这个鼓声是用来调整下桨节拍的,复杂的话,会乱的,龙舟也就划不快了。
师:文本看得真仔细。明白了。好,还有补充吗?
生:“莫不到锁了门”,就是写了观众,观看的人很多,从而体现这个活动很热闹。(板书:“观众很多”“热闹”)
生1:还写了船的形状,还有船不用时放的位置。师:后面那个能概括一下吗?
生1:能叫船只保养吗?
(哄堂大笑)
师:好吧!(板书:“船只保养”)
生1:说明人们很重视赛龙舟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很高。
师:(点头)(板书:“重视活动”)
生2:老师,这个船放在洞穴里,让我想到可能已经有很多代的茶峒人做着这样一件事情了,这个洞穴的地面也已经很光滑了,因为走的人多了。感觉像是一种传承。
师:说得真棒,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你的人文性挖得真棒!
生3:老师,还是刚刚那句话,我怎么觉得这个不能叫保养啊,就放在洞穴里,算什么保养啊?
师:那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解决疑惑?
生4:那个洞穴是干燥的洞穴,说明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龙舟大多都是木头做的,干燥的洞穴比较适合它。所以可以叫保养。(掌声雷动)
师:老师很欣慰啊!各位同学在这节课进步很快啊,从答题不完整到完整,到补充写作手法,现在已经有针对答案的质疑出现了!文本解读就该如此。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龙舟活动是热闹的、重要的、紧张的、激烈的。
第四板块是训练反馈。通过朗读、背诵、口头表达、书面训练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内容,逐渐形成语感。
《端午日》学程单学习过程的第四板块设计示例:
目标:用朗读提高感知文字的能力。
任务:通过朗读,读出赛龙舟“热闹、紧张和激烈”的气氛。
要求:在小组内轮流读,相互评价;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课堂实录如下:
师:我们此时此刻是赛不了龙舟了,我们来赛一赛,谁能读出这个热闹、紧张和激烈吧!
生1朗读(见投影)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2:紧张读出来了,但没有读出激烈的感觉。
师:那激烈的感觉体现在哪些词上啊?
生3:“嘭嘭铛铛”“鼓声如雷鸣”。
师:那你来读一下!
生3朗读
师:谁来评价?
生4:好像好一点了。
师:那我们来一起读读,感受一下这种激烈、紧张与热闹的氛围吧!
全班齐读片段。效果不错,趁热打铁,再读一段。
(投影:梁红玉老鹳河水战—当时两军打得是昏天黑地,一时间杀声遍野,血流成河。面对已无退路,不得不做困兽斗的敌军,宋军将士英勇作战,却也没赚到好处。突的只听战鼓雷动,回头一看,只见一名身穿金丝红甲的女将正在奋力擂动战鼓。一样的战鼓却被擂出不一样的声音,这鼓声初如猛虎咆哮,后如蛟龙翻腾。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宋军统帅韩世忠之妻……)
师:由赛龙舟的场景,沈从文想起了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画面,我们也来齐读一下,感受一下是不是一样的激励、热闹与紧张。
全班齐读,意气奋发。气氛达到高潮。
第五板块是拓展延伸。学习语文仅仅学习教材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课文学习为出发点,挖掘和课文主题相近或写法相似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丰富阅读储备,打通课内、课外的关系,实现大语文学习。当然,这部分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分层实施。
《端午日》学程单学习过程的第五板块设计示例:
目标:探究不同文章的异同点。
任务:比较阅读,备选文章有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周作人《中秋的月亮》,老舍《北京的春节》,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琦君的《春酒》等。
要求:独立阅读,细细品味,圈画勾点,寻找文章的异同点。
3.作业布置
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注意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二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针对学情参差不齐的学生,作业布置要做到分层。
《端午日》作业布置示例:
(1)(必做题)字词抄写(略),精彩片段朗读(略)。
(2)(必做题)参照今天学到的赛龙舟的写作方法,发挥想象,描写人们竞追鸭子的片段。
要求:①写出水中军民等捉鸭子的动作;②写出岸上观众的情况;③写出这样的场面使你引起了怎样的联想?
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3)选做题①: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了解湘西文化。选做题②:思考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阅读龙应台《野火》,寻找答案。